一种铜铅渣分离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143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铅渣分离装置及系统,装置包括嵌于保温结构中的炉体,所述炉体的侧壁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第一炉渣出口、冰铜出口和第一粗铅虹吸口,所述炉体的顶部开设有加热装置。系统包括电弧炉和该装置。经火法冶炼得到的铜铅熔融体,将其加入到电弧炉中冶炼,得到粗铅和铜铅渣熔融体,分离大部分铅后的熔融体进入铜铅渣分离装置中,经加热,渣和浮在铅上面的铜再次进行高温分离,得到粗铅、含铅较低的冰铜以及重金属贫化渣。该铜铅渣分离装置中起到延长熔融渣保温时间,使具有不同比重的金属分层并澄清的作用,因此能有效降低了渣中有价金属的含量。

A separation device and system of copper lead sl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铅渣分离装置及系统
本技术涉及冶金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铅渣分离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铜铅熔融体是铜铅物料在火法冶炼过程产出的一种混合渣,冶炼工艺的差异会导致产出的渣中铜铅等有价金属含量不同,当混合渣中铅含量大于2%时,需要对其进行综合回收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传统工艺采用电弧炉对其中的铅进行回收,电弧炉出来的渣很难将铅控制在2%以下,主要原因是:含铅铜等复杂物料从冶炼炉出来的熔融体混合物,温度在1200℃左右,在电弧炉中温度升至1250℃,渣的粘度降低,比重较大的铅铜等重金属和渣分离,使得渣中重金属贫化,粗铅可以从虹吸出来。但是采用电弧加热方式,没有足够的澄清时间,铜和铅难以分离。很难将铅含量降低至2%以下,造成有价金属的浪费。中国技术专利CN201821638432.5公开了一种渣、冰铜、铅分层自流式沉淀分离装置,但其结构较为复杂,需额外设置挡墙分隔渣液面和冰铜液面,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延长熔融渣保温时间,使不同比重的金属分层并澄清,有效降低了渣中有价金属的含量的铜铅渣分离装置,进一步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冶炼彻底、贵金属损失少的铜铅渣分离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铜铅渣分离装置,包括嵌于保温结构中的炉体,所述炉体的侧壁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第一炉渣出口、冰铜出口和第一粗铅虹吸口;所述炉体的顶部设有加热装置。借由上述结构,利用本技术的铜铅渣分离装置可对铜铅熔融体进行长时间保温,使不同比重的金属分层并澄清,从而可有效降低了渣中有价金属的含量。保温后出现的金属分层从相应的出口排出。并且,与传统的分离装置相比,本技术在炉体顶部设置加热装置,这是因为通过将电弧炉或冶炼炉中出来的铜铅熔融体升至1250℃及以上,渣的粘度降低且上浮,为了让浮在上部的渣液保持高温,因此采取上部加热方式,炉体下部采用保温机构进行保温,有利于铅的冶炼,也有利于重金属与渣分离,因此无需设置复杂的分离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炉体的顶部开设有排烟口。由于采用上部加热方式,因此产生的烟气一般集中在金属液面的上面,相应在上部进行集中排烟。所述炉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铜铅渣入口,且炉体的上端设有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铜铅渣入口的盖板。所述喷火口和排烟口均开设于所述盖板上。所述炉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铜铅渣入口。所述加热装置为喷火口。为便于分离后金属渣的排出,所述第一炉渣出口、冰铜出口和第一粗铅虹吸口均连通有管道,所述管道穿过所述保温结构并伸至所述保温结构外。作为一个总的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铜铅渣分离系统,包括具有第二炉渣出口的电弧炉,还包括上述的铜铅渣分离装置,所述铜铅渣分离装置用于处理所述第二炉渣出口排出的铜铅熔融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弧炉的下部还开设有第二粗铅虹吸口。所述电弧炉的上端具有第二铜铅渣入口。所述电弧炉的第二炉渣出口通过管道或溜槽与所述铜铅渣分离装置的第一铜铅渣入口连通。本技术的技术原理为:经火法冶炼得到的铜铅熔融体,将其加入到电弧炉中冶炼,得到粗铅和铜铅渣熔融体,粗铅由电弧炉的虹吸口中排出,分离大部分铅后的熔融体进入铜铅渣分离装置中,经加热,渣和浮在铅上面的铜再次进行高温分离,得到粗铅、含铅较低的冰铜以及重金属贫化渣。该铜铅渣分离装置中起到延长熔融渣保温时间,使具有不同比重的金属分层并澄清的作用,因此能有效降低了渣中有价金属的含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传统的电弧炉出来的渣含铅在2%以上,冰铜中的铅和铜含量分别为30%和15%左右。经过本技术的铜铅渣分离系统处理后渣含铅降至1%以下,冰铜中的铅和铜含量分别为5%和45%左右,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铜铅渣分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铜铅渣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炉体;11、第一炉渣出口;12、冰铜出口;13、第一粗铅虹吸口;14、喷火口;15、排烟口;16、第一铜铅渣入口;17、盖板;18、管道;2、保温结构;3、电弧炉;31、第二炉渣出口;32、第二粗铅虹吸口;33、第二铜铅渣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铜铅渣分离系统,包括电弧炉3和铜铅渣分离装置,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铜铅渣分离装置具体为改良后的煤气加热保温炉。电弧炉3的上端设有第二铜铅渣入口33,下部侧壁开设有第二粗铅虹吸口32和第二炉渣出口31。煤气加热保温炉包括嵌于保温结构2中的炉体1,炉体1的侧壁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第一炉渣出口11、冰铜出口12和第一粗铅虹吸口13。第一炉渣出口11、冰铜出口12和第一粗铅虹吸口13均连通有管道18,管道18穿过保温结构2并伸至保温结构2外,以便于分层金属渣的排出。炉体1的上端开口形成第一铜铅渣入口16,以方便倾倒铜铅熔融体,且炉体1的上端设有打开或关闭第一铜铅渣入口16的盖板17,盖板17上开设有喷火口14和排烟口15。本实施例中,电弧炉3的第二炉渣出口31排出的铜铅熔融体可通过转运的方式倾倒至炉体1中。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在炉体1的顶部或侧壁开设铜铅渣入口,通过高温管道将第二炉渣出口31和炉体1的铜铅渣入口连通。采用本系统对从冶炼炉出来的铜铅熔融体进行重金属分离的过程为:将经火法冶炼得到的铜铅熔融体加入到电弧炉3中冶炼,得到粗铅和铜铅渣熔融体,粗铅由电弧炉的虹吸口中排出,分离大部分铅后的熔融体进入煤气加热保温炉,采用煤气加热,渣和浮在铅上面的铜再次进行高温分离,得到粗铅、含铅较低的冰铜以及重金属贫化渣。煤气加热保温炉起到延长熔融渣保温时间,使具有不同比重的金属分层并澄清的作用,因此有效降低了渣中有价金属的含量。实践表明,传统的电弧炉出来的渣含铅在2%以上,冰铜中的铅和铜含量分别为30%和15%左右。经过电弧炉和煤气加热保温炉后渣含铅降至1%以下,冰铜中的铅和铜含量分别为5%和45%左右,很好的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实施例2与实施例1类似,区别在于炉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铜铅渣入口16。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申请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技术方案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铅渣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嵌于保温结构(2)中的炉体(1),所述炉体(1)的侧壁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第一炉渣出口(11)、冰铜出口(12)和第一粗铅虹吸口(13);所述炉体(1)的顶部开设有加热装置;/n所述炉体(1)的顶部开设有排烟口(15);所述炉体(1)的顶部或侧壁开设有第一铜铅渣入口(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铅渣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嵌于保温结构(2)中的炉体(1),所述炉体(1)的侧壁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第一炉渣出口(11)、冰铜出口(12)和第一粗铅虹吸口(13);所述炉体(1)的顶部开设有加热装置;
所述炉体(1)的顶部开设有排烟口(15);所述炉体(1)的顶部或侧壁开设有第一铜铅渣入口(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铅渣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炉体(1)的上端设有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铜铅渣入口(16)的盖板(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铅渣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喷火口(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铜铅渣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火口(14)和排烟口(15)均开设于所述盖板(17)上。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维张力攀梁超彭红葵王成军龙森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锐异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