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炉渣粒化处理及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106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湿炉渣粒化处理及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熔渣口,所述箱体的底部外壁开有排水口,所述箱体的正面外壁焊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电机,所述箱体的正面外壁贯穿设置有两个转动轴,且转动轴位于箱体外部的一端通过平键均连接有皮带轮,且皮带轮的外部设置有皮带,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平键与其中一个皮带轮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一侧外壁靠近底端的位置开有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使熔渣可以连续处理,处理效率高,且对炉渣粒化均匀,减小了对炉渣处理的综合成本,减少热气中的水分,方便对热气进行回收,并对热气再次利用。

A wet slag granulation treatment and waste heat utiliz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炉渣粒化处理及余热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湿炉渣
,尤其涉及一种湿炉渣粒化处理及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熔渣作为高炉冶金炼铁的附属品,其必须要经过相应的处理才能外运。热闷法是较早开发的转炉渣预处理技术,待熔渣温度自然冷却至300~800℃时,将热态钢渣倾翻至热闷罐中,盖上罐盖密封,待其均热半小时后对钢渣进行间歇式喷水。但是采用闷热发对炉渣处理存在,间歇性处理,处理效率很低,综合处理成本偏高,且对炉渣粒化不均匀,钢渣内的热量没有得到回收,于此同时,在炼钢的上游炼铁工序中需要使用热风炉对高炉供应热风,这些热风需要在热风炉加热至1000摄氏度以上,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湿炉渣粒化处理及余热利用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湿炉渣粒化处理及余热利用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湿炉渣粒化处理及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熔渣口,所述箱体的底部外壁开有排水口,所述箱体的正面外壁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炉渣粒化处理及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熔渣口(7),所述箱体(1)的底部外壁开有排水口(8),所述箱体(1)的正面外壁焊接有固定块(2),且固定块(2)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电机(3),所述箱体(1)的正面外壁贯穿设置有两个转动轴(4),且转动轴(4)位于箱体(1)外部的一端通过平键均连接有皮带轮(5),且皮带轮(5)的外部设置有皮带(6),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通过平键与其中一个皮带轮(5)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的一侧外壁靠近底端的位置开有出料口(9),所述箱体(1)的另一侧外壁靠近顶端位置设置有排气管(10),所述箱体(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炉渣粒化处理及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熔渣口(7),所述箱体(1)的底部外壁开有排水口(8),所述箱体(1)的正面外壁焊接有固定块(2),且固定块(2)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电机(3),所述箱体(1)的正面外壁贯穿设置有两个转动轴(4),且转动轴(4)位于箱体(1)外部的一端通过平键均连接有皮带轮(5),且皮带轮(5)的外部设置有皮带(6),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通过平键与其中一个皮带轮(5)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的一侧外壁靠近底端的位置开有出料口(9),所述箱体(1)的另一侧外壁靠近顶端位置设置有排气管(10),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破碎辊(21),且破碎辊(21)通过平键分别与转动轴(4)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的一侧内壁开进顶端的位置设置有高压喷头(20),所述箱体(1)的内壁靠近底部的位置焊接有倾斜设置的网格板(23),所述排气管(10)远离箱体(1)的一端设置有水汽分离器(11),所述水汽分离器(11)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出气管(13),且出气管(13)远离水汽分离器(11)的一端设置有排气扇(14),所述排气扇(14)的出风口通过风管连接有热风机(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镇海云星环保节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