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温室大棚的高效加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027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温室大棚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应用于温室大棚的高效加热结构,由设置在温室大棚内的集水槽,及对称设置在集水槽两侧的两组正方形卡槽,及与两组正方形卡槽连接的两组正方形卡块,及分别与两组正方形卡块连接的挡板,及设置在挡板内的若干个散热通槽,及设置在集水槽一侧外壁的进水管,及设置在进水管一端的进水法兰,及与集水槽相配合使用的供热组件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应用于温室大棚的高效加热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设计结构合理,能高效、稳定的实现温室大棚内的温度加热要求,同时节能、环保,满足绿色生产种植作业要求。

High efficiency heating structure applied to greenho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温室大棚的高效加热结构
本技术属于温室大棚应用
,具体涉及应用于温室大棚的高效加热结构。
技术介绍
温室(greenhouse)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温室功能分类根据温室的最终使用功能,可分为生产性温室、试验(教育)性温室和允许公众进入的商业性温室。蔬菜栽培温室、花卉栽培温室、养殖温室等均属于生产性温室;人工气候室、温室实验室等属于试验(教育)性温室;各种观赏温室、零售温室、商品批发温室等则属于商业性温室。在温室大棚的作物种植过程中,需要对温室大棚的温度进行控制(内部恒温),以保证温室大棚内所种植作业的正常生长,而如何节能、环保的对温室大棚内温度进行加热是目前一大难点。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应用于连栋温室大棚的高效喷灌导水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应用于温室大棚的高效加热结构,其设计结构合理,能高效、稳定的实现温室大棚内的温度加热要求,同时节能、环保,满足绿色生产种植作业要求。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应用于温室大棚的高效加热结构,由设置在温室大棚内的集水槽,及对称设置在集水槽两侧的两组正方形卡槽,及与两组正方形卡槽连接的两组正方形卡块,及分别与两组正方形卡块连接的挡板,及设置在挡板内的若干个散热通槽,及设置在集水槽一侧外壁的进水管,及设置在进水管一端的进水法兰,及与集水槽相配合使用的供热组件组成;所述供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温室大棚外侧的两组混泥土基座,及分别设置在两组混泥土基座上的竖支撑板,及分别与竖支撑板一端连接的储水箱,及设置在储水箱上的进水口,及设置在储水箱外壁的电加热器定位法兰,及通过电加热器定位法兰安装在储水箱内的电加热器,及设置在储水箱底部的第一出水管,及设置在第一出水管一端的第一出水法兰,及与第一出水法兰连接的辅助导水管,及设置在辅助导水管上的控制阀门,及与辅助导水管一端连接的辅助出水法兰,及两端分别与辅助出水法兰、进水法兰连接的热水导管。本技术方案的,所述集水槽、进水管、进水法兰、两组正方形卡槽、两组正方形卡块、挡板分别为不锈钢结构制得,且挡板设置为弧形板式结构。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应用于温室大棚的高效加热结构,还包括设置在集水槽一侧外壁且位于进水管下方的第二出水管,及与第二出水管连接的第二出水法兰,及设置在温室大棚外侧的抽水泵,及两端分别与第二出水法兰、抽水泵连接的出水导管,及设置在储水箱上的辅助进水口,及设置在辅助进水口上的辅助进水口法兰,及两端分别与辅助进水口法兰、抽水泵连接的辅助出水导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应用于温室大棚的高效加热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设计结构合理,能高效、稳定的实现温室大棚内的温度加热要求,同时节能、环保,满足绿色生产种植作业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应用于温室大棚的高效加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应用于温室大棚的高效加热结构的集水槽、两组正方形卡槽、两组正方形卡块、挡板、若干个散热通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的应用于温室大棚的高效加热结构,由设置在温室大棚内的集水槽14,及对称设置在集水槽14两侧的两组正方形卡槽17,及与两组正方形卡槽17连接的两组正方形卡块18,及分别与两组正方形卡块18连接的挡板19,及设置在挡板19内的若干个散热通槽20,及设置在集水槽14一侧外壁的进水管15,及设置在进水管15一端的进水法兰16,及与集水槽14相配合使用的供热组件组成;所述供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温室大棚外侧的两组混泥土基座1,及分别设置在两组混泥土基座1上的竖支撑板2,及分别与竖支撑板2一端连接的储水箱3,及设置在储水箱3上的进水口4,及设置在储水箱3外壁的电加热器定位法兰5,及通过电加热器定位法兰5安装在储水箱3内的电加热器6,及设置在储水箱3底部的第一出水管7,及设置在第一出水管7一端的第一出水法兰8,及与第一出水法兰8连接的辅助导水管10,及设置在辅助导水管10上的控制阀门11,及与辅助导水管10一端连接的辅助出水法兰12,及两端分别与辅助出水法兰12、进水法兰16连接的热水导管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集水槽14、进水管15、进水法兰16、两组正方形卡槽17、两组正方形卡块18、挡板19分别为不锈钢结构制得,且挡板19设置为弧形板式结构。具体为,打开控制阀门11将储水箱3内通过电加热器6加热的热水经入热水导管13进入集水槽14(集水槽内的水位至一定位置后关闭制阀门),而后集水槽14的热水通过挡板19内的若干个散热通槽20散入至温室大棚内。同时,如图1和图2所示的应用于温室大棚的高效加热结构,还包括设置在集水槽14一侧外壁且位于进水管15下方的第二出水管21,及与第二出水管21连接的第二出水法兰22,及设置在温室大棚外侧的抽水泵24,及两端分别与第二出水法兰22、抽水泵24连接的出水导管23,及设置在储水箱3上的辅助进水口27,及设置在辅助进水口27上的辅助进水口法兰26,及两端分别与辅助进水口法兰26、抽水泵24连接的辅助出水导管25,上述结构的作用是当集水槽14内的热水长时间降温后,再利用抽水泵24将集水槽14内的水抽至储水箱3内,并利用电加热器6加热后,打开制阀门11将再次加热后的热水放至集水槽14内,实现循环的水加热、升温。本结构的应用于温室大棚的高效加热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储水箱3内壁且位于出水管7上方的半圆形滤板9,起到过滤的作用,防至杂质堵塞管道(长期使用后)。本结构的应用于温室大棚的高效加热结构,其设计结构合理,能高效、稳定的实现温室大棚内的温度加热要求,同时节能、环保,满足绿色生产种植作业要求,同时采用热水加热也增加了温室大棚内的湿度,利于作物的生长。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应用于温室大棚的高效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由设置在温室大棚内的集水槽(14),及对称设置在集水槽(14)两侧的两组正方形卡槽(17),及与两组正方形卡槽(17)连接的两组正方形卡块(18),及分别与两组正方形卡块(18)连接的挡板(19),及设置在挡板(19)内的若干个散热通槽(20),及设置在集水槽(14)一侧外壁的进水管(15),及设置在进水管(15)一端的进水法兰(16),及与集水槽(14)相配合使用的供热组件组成;所述供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温室大棚外侧的两组混泥土基座(1),及分别设置在两组混泥土基座(1)上的竖支撑板(2),及分别与竖支撑板(2)一端连接的储水箱(3),及设置在储水箱(3)上的进水口(4),及设置在储水箱(3)外壁的电加热器定位法兰(5),及通过电加热器定位法兰(5)安装在储水箱(3)内的电加热器(6),及设置在储水箱(3)底部的第一出水管(7),及设置在第一出水管(7)一端的第一出水法兰(8),及与第一出水法兰(8)连接的辅助导水管(10),及设置在辅助导水管(10)上的控制阀门(11),及与辅助导水管(10)一端连接的辅助出水法兰(12),及两端分别与辅助出水法兰(12)、进水法兰(16)连接的热水导管(13)。/n...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温室大棚的高效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由设置在温室大棚内的集水槽(14),及对称设置在集水槽(14)两侧的两组正方形卡槽(17),及与两组正方形卡槽(17)连接的两组正方形卡块(18),及分别与两组正方形卡块(18)连接的挡板(19),及设置在挡板(19)内的若干个散热通槽(20),及设置在集水槽(14)一侧外壁的进水管(15),及设置在进水管(15)一端的进水法兰(16),及与集水槽(14)相配合使用的供热组件组成;所述供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温室大棚外侧的两组混泥土基座(1),及分别设置在两组混泥土基座(1)上的竖支撑板(2),及分别与竖支撑板(2)一端连接的储水箱(3),及设置在储水箱(3)上的进水口(4),及设置在储水箱(3)外壁的电加热器定位法兰(5),及通过电加热器定位法兰(5)安装在储水箱(3)内的电加热器(6),及设置在储水箱(3)底部的第一出水管(7),及设置在第一出水管(7)一端的第一出水法兰(8),及与第一出水法兰(8)连接的辅助导水管(10),及设置在辅助导水管(10)上的控制阀门(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春桃袁永兵袁雯文顾浩袁永威
申请(专利权)人:花木大世界江苏温室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