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式人工生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积水沉砂池、调节池、人工湿地系统和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积水沉砂池:所述积水沉砂池的中部设有滤网,积水沉砂池的一侧设有进水管;调节池:所述调节池为水量调节池;人工湿地系统:所述人工湿地系统包括隔离池、绿植和地管,地管迂回设置在隔离池内,地管的内腔固定有绿植;其中:还包括连接管,所述积水沉砂池、调节池、人工湿地系统和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管依次串联,本循环式人工生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利用生态的模式将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将传统采取机械、化学物质处理模式转变为纯生态处理,环保、低成本。
A circulating artificial ecological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式人工生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循环式人工生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农村污水一般不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正如每一种垃圾都是放错地方的宝贵资源一样,污水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从专业的生态角度来看,污水完全是具有开发价值的宝贵资源,尤其是在目前全球水资源逐渐匮乏、缺水地区日渐扩大的严峻背景下,怎么有效的利用好这些人们排放的污水成为了目前人类生活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目前生态学者不断追求的目标。生态污水处理不仅对缓解缺水地区的水资源问题,而且还对水资源富裕地区的保护、减轻水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市场缺少一条无污染的、快捷的、低成本的生态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的二次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循环式人工生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利用生态的模式将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将传统采取机械、化学物质处理模式转变为纯生态处理,环保、低成本,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循环式人工生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积水沉砂池、调节池、人工湿地系统和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积水沉砂池:所述积水沉砂池的中部设有滤网,积水沉砂池的一侧设有进水管;调节池:所述调节池为水量调节池;人工湿地系统:所述人工湿地系统包括隔离池、绿植和地管,地管迂回设置在隔离池内,地管的内腔固定有绿植;其中:还包括连接管,所述积水沉砂池、调节池、人工湿地系统和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管依次串联。进一步的,所述绿植主要为马尼拉草皮、黄色美人蕉、红色美人蕉、鱼梭草和菖蒲,且等间距分布在地管内,上述绿植能够吸收水体的中的氮、磷等元素。进一步的,还包括出水井和出水管,所述出水井的下端埋在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内,出水管与出水井相连,过滤后的水通过出水井抽出,可进行循环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循环式人工生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具有以下好处:“人工湿地+自复氧型快速渗滤”组合工艺,集水沉砂池去除污水中的泥沙,滤网隔除大悬浮物,避免整个运行系统堵塞,污水在人工湿地系统(主要为马尼拉草皮、黄色美人蕉、红色美人蕉、鱼梭草、菖蒲等材料模拟生态系统对生活污水中的磷、氮等吸附),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人工湿地系统出水通过自流进入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从而进行污水的循环利用,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积水沉砂池、101滤网、102进水管、2调节池、3人工湿地系统、301隔离池、302绿植、303地管、4人工快速渗滤系统、5连接管、6出水井、7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循环式人工生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积水沉砂池1、调节池2、人工湿地系统3和人工快速渗滤系统4;积水沉砂池1:积水沉砂池1的中部设有滤网101,积水沉砂池1的一侧设有进水管102;调节池2:调节池2为水量调节池;人工湿地系统3:人工湿地系统3包括隔离池301、绿植302和地管303,地管303迂回设置在隔离池301内,地管303的内腔固定有绿植302,绿植302主要为马尼拉草皮、黄色美人蕉、红色美人蕉、鱼梭草和菖蒲,且等间距分布在地管303内;其中:还包括连接管5,积水沉砂池1、调节池2、人工湿地系统3和人工快速渗滤系统4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管5依次串联。还包括出水井6和出水管7,出水井6的下端埋在人工快速渗滤系统4内,出水管7与出水井6相连。“人工湿地+自复氧型快速渗滤”组合工艺,集水沉砂池1去除污水中的泥沙,滤网101隔除大悬浮物,避免整个运行系统堵塞,污水在人工湿地系统3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人工湿地系统3出水通过自流进入人工快速渗滤系统4中,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从而进行污水的循环利用,节能环保。在使用时:一吨污水(水面具有漂浮物)通过进水管102引入积水沉砂池1中,此时化学需氧量为7.2mg/ml,五日生化需氧量为3.6mg/ml,悬浮物为6.3mg/ml,污水首先经过滤网101将漂浮物除去,然后沉淀静置24小时,然后进入人工湿地系统3的地管303,该人工湿地系统3由美人蕉、鱼梭草、菖蒲组成,其中美人蕉30株,鱼梭草20株,菖蒲40株,以上材料使用PVC材料的地管303一株一株串联成为一个系统,污水在系统中流动一圈后进入地下的人工快速渗滤系统4,处理后化学需氧量为3.2mg/ml(国家规定上限值为5mg/ml),五日生化需氧量为1.2mg/ml(HJ505-2009规定为上限为2mg/ml),悬浮物为2.0mg/ml(GB11901-89规定上限为4mg/ml),处理后经过出水井6抽出,通过出水管7连接外部容器储存或直接进行使用。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式人工生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积水沉砂池(1)、调节池(2)、人工湿地系统(3)和人工快速渗滤系统(4);/n积水沉砂池(1):所述积水沉砂池(1)的中部设有滤网(101),积水沉砂池(1)的一侧设有进水管(102);/n调节池(2):所述调节池(2)为水量调节池;/n人工湿地系统(3):所述人工湿地系统(3)包括隔离池(301)、绿植(302)和地管(303),地管(303)迂回设置在隔离池(301)内,地管(303)的内腔固定有绿植(302);/n其中:还包括连接管(5),所述积水沉砂池(1)、调节池(2)、人工湿地系统(3)和人工快速渗滤系统(4)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管(5)依次串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式人工生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积水沉砂池(1)、调节池(2)、人工湿地系统(3)和人工快速渗滤系统(4);
积水沉砂池(1):所述积水沉砂池(1)的中部设有滤网(101),积水沉砂池(1)的一侧设有进水管(102);
调节池(2):所述调节池(2)为水量调节池;
人工湿地系统(3):所述人工湿地系统(3)包括隔离池(301)、绿植(302)和地管(303),地管(303)迂回设置在隔离池(301)内,地管(303)的内腔固定有绿植(302);
其中:还包括连接管(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晓春,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沛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