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带输送机用入料集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4809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皮带输送机用入料集尘装置,包括罩在皮带受料点处的收尘主罩,收尘主罩顶端设置有下料口,收尘主罩顶端位于下料口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有收尘扩容罩,收尘扩容罩设置为底部呈方形顶部呈圆形的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顶端设置有与除尘系统连接的除尘口,锥形结构内形成有用于引导扬尘向除尘口流动的扬尘引导斜面;收尘主罩内对应下料口处设置有耐磨导料板,耐磨导料板朝向皮带输送方向倾斜设置,耐磨导料板的物料接触面上均布有横向设置的集料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收尘空间较大、可以防止被输送的物料吸出、不仅提高了收尘效果,而且还具有良好耐磨性能的导料板,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

Dust collection device for belt convey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皮带输送机用入料集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除尘
,尤其涉及一种皮带输送机用入料集尘装置。
技术介绍
皮带输送机操作安全、可靠,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以及生产能力不受限制等特点,因此在物料搬运作业中得到广泛使用。然而,现有皮带输送机多用于输送散料,当散装物料被送入皮带尾部向上提升输送时,在倾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极大地污染了环境,对施工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本专利技术人为解决以上问题,在受料点处设置除尘罩,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除尘罩、除尘管道、下料管以及其他附属部件,通过除尘罩对受料点处的扬尘进行收集,可以减少扬尘,但是本专利技术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现除尘罩形成的密封空间内结构过小,除尘罩上的除尘口距皮带料面太近,除尘口的风速高,极易将皮带料面上物料吸出,并且如图6中除尘罩顶面与皮带平行,内部存在死角,扬尘排出效果不好,容易出现从两侧外逸的问题;此外,在专利技术人使用除尘罩过程中,为了减小物料直接落入至皮带上由于冲击较大而引起较多扬尘,因此在除尘罩内倾斜设置有导料板,这样物料下落后会首先落在导料板上,一方面具有引导物料流动的作用,另一方面具有减少物料下落冲击的作用,然而随着物料不断撞击导料板,使用一段时间后,导料板表面会发生磨损,需要反复拆卸与维护,同时由于导料板的安装位置均为狭小空间,也会导致安装操作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收尘空间较大、防止被输送的物料被吸出、且具有良好耐磨性能的导料板的皮带输送机用入料集尘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皮带输送机用入料集尘装置,包括罩在皮带受料点处的收尘主罩,所述收尘主罩顶端设置有下料口,所述收尘主罩顶端位于所述下料口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有收尘扩容罩,所述收尘扩容罩设置为底部呈方形顶部呈圆形的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顶端设置有与除尘系统连接的除尘口,所述锥形结构内形成有用于引导扬尘向所述除尘口流动的扬尘引导斜面;所述收尘主罩内对应所述下料口处设置有耐磨导料板,所述耐磨导料板朝向皮带输送方向倾斜设置,所述耐磨导料板的物料接触面上均布有横向设置的集料板;所述收尘主罩的底端向下延伸设置有用于围设在皮带周围用于提高密封效果的密封挡边,所述收尘主罩上还设置有与皮带上物料接触的挡帘。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料板的横截面为阶梯形结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料板为与所述耐磨导料板垂直的立板。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料板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位于所述下料口前侧的所述收尘扩容罩的容积大于位于所述下料口后侧的所述收尘扩容罩的容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皮带输送机用入料集尘装置,包括罩在皮带受料点处的收尘主罩,所述收尘主罩顶端设置有下料口,所述收尘主罩顶端位于所述下料口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有收尘扩容罩,所述收尘扩容罩设置为底部呈方形顶部呈圆形的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顶端设置有与除尘系统连接的除尘口,所述锥形结构内形成有用于引导扬尘向所述除尘口流动的扬尘引导斜面;所述收尘主罩内对应所述下料口处设置有耐磨导料板,所述耐磨导料板朝向皮带输送方向倾斜设置,所述耐磨导料板的物料接触面上均布有横向设置的集料板;所述收尘主罩的底端向下延伸设置有用于围设在皮带周围用于提高密封效果的密封挡边,所述收尘主罩上还设置有与皮带上物料接触的挡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所述收尘扩容罩的设置,通过增大了收尘空间,来增加除尘口与皮带料面之间的距离,这样在皮带料面上输送的物料不容易从所述除尘口吸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物料极易被吸走的问题;二、由于收尘扩容罩设置为底部呈方形顶部呈圆形的锥形结构,使得锥形结构内形成有用于引导扬尘向除尘口流动的扬尘引导斜面,这样物料下降后,扬尘飞溅后会沿着扬尘引导斜面运动,从除尘口流出,扬尘排出效果较好,不容易出现从两侧外逸的现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内部存在死角导致除尘效果不好的现象;三、集料板具有阻碍粉状物料下降的功能,不断累积后,会在耐磨导料板的物料接触面上形成耐磨保护粉料层,这样当物料继续撞击在耐磨导料板上时,由于耐磨保护粉料层的作用,耐磨效果较好,不会对耐磨导料板产生磨损,可以有效的提高使用寿命,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效果明显。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收尘主罩与收尘扩容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耐磨导料板的其中一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耐磨导料板的其中一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耐磨导料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6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收尘主罩;2-下料口;3-收尘扩容罩;4-除尘口;5-扬尘引导斜面;6-耐磨导料板;7-集料板;8-耐磨保护粉料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皮带输送机用入料集尘装置,包括罩在皮带受料点处的收尘主罩1,所述收尘主罩1顶端设置有下料口2,所述收尘主罩1顶端位于所述下料口2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有收尘扩容罩3,所述收尘扩容罩3设置为底部呈方形顶部呈圆形的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顶端设置有与除尘系统连接的除尘口4,所述锥形结构内形成有用于引导扬尘向所述除尘口4流动的扬尘引导斜面5;所述收尘扩容罩3的设置,通过增大了收尘空间,来增加所述除尘口4与皮带料面之间的距离,这样在皮带料面上输送的物料不容易从所述除尘口4吸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物料极易被吸走的问题,而且由于所述收尘扩容罩3设置为底部呈方形顶部呈圆形的锥形结构,使得所述锥形结构内形成有用于引导扬尘向所述除尘口4流动的扬尘引导斜面5,这样物料下降后,扬尘飞溅后会沿着所述扬尘引导斜面5运动,从所述除尘口4流出,扬尘排出效果较好,不容易出现从两侧外逸的现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内部存在死角导致除尘效果不好的现象。所述收尘主罩1的底端向下延伸设置有用于围设在皮带周围用于提高密封效果的密封挡边,所述收尘主罩1上还设置有与皮带上物料接触的挡帘,所述密封挡边与挡帘的设置,用于提高密封效果,防止烟尘逸出,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收尘主罩1内对应所述下料口2处设置有耐磨导料板6,所述耐磨导料板6朝向皮带输送方向倾斜设置,所述耐磨导料板6的物料接触面上均布有横向设置的集料板7;开始使用过程中,当粉状物料接触到所述耐磨导料板6上时,所述集料板7会阻碍粉状物料下降,参见图3、图4和图5,不断累积后,会在所述耐磨导料板6的物料接触面上形成耐磨保护粉料层8,这样当物料继续撞击在所述耐磨导料板6上时,由于耐磨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皮带输送机用入料集尘装置,包括罩在皮带受料点处的收尘主罩,所述收尘主罩顶端设置有下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尘主罩顶端位于所述下料口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有收尘扩容罩,所述收尘扩容罩设置为底部呈方形顶部呈圆形的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顶端设置有与除尘系统连接的除尘口,所述锥形结构内形成有用于引导扬尘向所述除尘口流动的扬尘引导斜面;所述收尘主罩内对应所述下料口处设置有耐磨导料板,所述耐磨导料板朝向皮带输送方向倾斜设置,所述耐磨导料板的物料接触面上均布有横向设置的集料板;所述收尘主罩的底端向下延伸设置有用于围设在皮带周围用于提高密封效果的密封挡边,所述收尘主罩上还设置有与皮带上物料接触的挡帘。/n

【技术特征摘要】
1.皮带输送机用入料集尘装置,包括罩在皮带受料点处的收尘主罩,所述收尘主罩顶端设置有下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尘主罩顶端位于所述下料口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有收尘扩容罩,所述收尘扩容罩设置为底部呈方形顶部呈圆形的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顶端设置有与除尘系统连接的除尘口,所述锥形结构内形成有用于引导扬尘向所述除尘口流动的扬尘引导斜面;所述收尘主罩内对应所述下料口处设置有耐磨导料板,所述耐磨导料板朝向皮带输送方向倾斜设置,所述耐磨导料板的物料接触面上均布有横向设置的集料板;所述收尘主罩的底端向下延伸设置有用于围设在皮带周围用于提高密封效果的密封挡边,所述收尘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见成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天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