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力90度分道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781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动力90度分道机构。它解决了现有分流装置分流速度慢、分流方向无法调节的问题,包括具有若干相互竖直设置的支撑柱的支撑架体,支撑柱上端设有架体端面,架体端面上端设有转动面板,转动面板内设有工件输送组件,工件输送组件周向外侧分别具有工件进料口、第一工件送料口、第二工件送料口,工件进料口上侧设有第一红外线检测模块,第二工件送料口上侧设有第二红外线检测模块,架体端面下侧径向穿设有回转驱动机构,且工件输送组件一端下侧位置设有输送驱动机构,输送驱动机构通过传动组件与工件输送组件相对应的一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分流速度快、可以任意调节输送角度,灵活性好。

90 degree shunting mechanism with p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动力90度分道机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动力90度分道机构。
技术介绍
在日常加工生产的过程中,位于传输带上的工件往往需要进行分道加工以适应不同的产品需求,然而传统工件传输方式往往是单线输送,这种输送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目前多种多样的生产需求,而且这种方式如果将工件转移到另一条生产线时,只能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效率较低,而且人工成本高,特别是现在全自动生产流水线的普及,这种情况更加突出,因此许多生产企业采用机械手转移的方式,但其结构复杂,成本高昂,无法适应多种多样的工件抓取,难以满足现阶段生产的需要,而且对于输送往不同方向的工件无法分流,同时,工件分流的速度慢,甚至无法准确分流工件,导致了废品的产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自动分流装置[CN201820381787.4],它包括第一轨道和位于第一轨道两侧的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其特征在于,第一轨道前端设置有分流平台,分流平台前端设置限位板,限位板上设置有感应开关,限位板后侧设置有与第一轨道垂直的推拉机构。通过感觉开关确定产品到达指定位置,并由感觉开关发出信号,进而通过控制器控制推拉机构将第一轨道上的产品或推或拉至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实现自动分流。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的分流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昂且无法准确分流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分流速度慢、分流方向无法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分流方向可调的带动力90度分道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带动力90度分道机构,包括具有若干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的支撑柱的支撑架体,支撑柱上端设有呈矩形的架体端面,架体端面上端活动设有转动面板,转动面板内横向活动设有工件输送组件,工件输送组件周向外侧分别具有工件进料口、第一工件送料口、第二工件送料口,且工件进料口分别与第一工件送料口或第二工件送料口呈对向设置,工件进料口上侧设有第一红外线检测模块,第二工件送料口上侧设有第二红外线检测模块,架体端面下侧通过固定装置径向穿设有可驱动转动面板周向转动的回转驱动机构,且回转驱动机构通过回转轴与转动面板连接,工件输送组件一端位于转动面板下侧位置设有可驱动工件输送组件转动的输送驱动机构,输送驱动机构通过传动组件与工件输送组件相对应的一端相连。通过回转驱动机构驱动转动面板的周向转动,从而切换工件的输送方向,同时,利用第一红外线检测模块和第二红外线检测模块控制转动面板依次转动或回转,达到了对工件1:1分流的目的,而且利用输送驱动电机控制工件输送组件转动,可以更加快速的对工件进行分流。在上述的带动力90度分道机构中,回转驱动机构包括回转气缸,回转气缸通过呈环形的回转气缸连接盘设置在固定装置下侧,且回转气缸通过回转轴与转动面板下侧转动相连,回转气缸可驱动转动面板沿回转轴在0-90度范围内转动。在上述的带动力的90度分道机构中,固定装置包括呈U型的回转气缸固定架,回转气缸固定架底部设置在回转气缸和回转气缸连接盘之间,且回转气缸固定架敞口两端朝向远离敞口一侧水平延伸形成水平固定架,水平固定架通过螺母固定在架体端面的底部,且水平固定架与回转气缸固定架一体成型。利用固定装置将驱动气缸设置在架体端面下侧,节省了生产空间。在上述的带动力90度分道机构中,工件输送组件包括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输送轴,输送轴周向外侧套设有输送滚筒,且输送套筒的长度小于输送轴的长度,输送轴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位于转动面板两侧上端呈L形的滚道侧架上。输送滚筒的设置可以减少工件对于输送轴的摩擦,增加输送轴的承载力,使工件的输送速度更快。在上述的带动力90度分道机构中,滚道侧架包括第一水平部,第一水平部与转动面板平行且通过螺母固定在转动面板上端面,第一水平部靠近输送轴一端连接有竖直部,竖直部与输送轴相连,且其中一个滚道侧架的竖直部上端连接有与第一水平部平行且同向延伸的第二水平部,第二水平部上端安装有呈L形的工件挡板,L形工件挡板的直角区域内设有若干呈三角形的加强筋。工件挡板的设置可以使工件在工件输送组件中保持齐平,有利于保证输送过程中的工整度。在上述的带动力90度分道机构中,输送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呈U形的电机固定架安装在转动面板位于工件挡板一端的下侧,且驱动电机通过输出轴连接有电机链轮。在上述的带动力的90度分道机构中,输送轴靠近驱动电机一端位于滚道侧架和输送滚筒之间设有处于同一轴线的同步链轮和传动链轮,且同步链轮之间通过第一同步链带相连,传动链轮通过第二同步链带与电机链轮相连。在上述的带动力90度分道机构中,输送轴每两个之间均设有支撑隔板,且转动面板远离滚道侧架两端设有辅助滚筒,辅助滚筒上端面与输送滚筒上端面齐平,且辅助滚筒的长度小于输送滚筒的长度。支撑隔板的作用是增加输送轴之间空隙处的承载力,而辅助滚筒的设置有利于较长工件顺利输送至其它生产线上。在上述的带动力90度分道机构中,滚道侧架直角区域内设有沿第一水平部轴向设置的支撑滚筒。在上述的带动力的90度分道机构中,支撑柱下端设有用于固定支撑柱且呈矩形的固定底架,固定底架通过周向设置的螺母固定于水平面。固定底架的设置使支撑柱更加稳固,在工件输送过程中不易产生晃动。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工件输送速度快,而且利用第一红外线检测模块和第二红外线检测模块控制转动面板依次转动或回转,达到了对工件1:1分流的目的,同时,由于转动面板可以90度旋转,因此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调节角度从而适应对工件不同角度的输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回转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支撑架体1、支撑柱11、架体端面12、固定底架13、转动面板2、滚道侧架21、第一水平部211、竖直部212、第二水平部213、工件挡板22、加强筋23、支撑隔板24、支撑滚筒25、工件输送组件3、工件进料口31、第一工件送料口32、第二工件送料口33、输送轴34、输送滚筒35、辅助滚筒36、固定装置4、回转气缸固定架41、水平固定架42、回转驱动机构5、回转轴51、回转气缸52、回转气缸连接盘53、输送驱动机构6、驱动电机61、电机固定架62、输出轴63、电机链轮64、同步链轮65、传动链轮66、第一同步链带67、第二同步链带6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7所示,本带动力90度分道机构,包括具有若干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的支撑柱11的支撑架体1,支撑柱11上端设有呈矩形的架体端面12,架体端面12上端活动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动力90度分道机构,包括具有若干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的支撑柱(11)的支撑架体(1),支撑柱(11)上端设有呈矩形的架体端面(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架体端面(12)上端活动设有转动面板(2),转动面板(2)内横向活动设有工件输送组件(3),所述的工件输送组件(3)周向外侧分别具有工件进料口(31)、第一工件送料口(32)、第二工件送料口(33),且工件进料口(31)分别与第一工件送料口(32)或第二工件送料口(33)呈对向设置,所述的工件进料口(31)上侧设有第一红外线检测模块,第二工件送料口(33)上侧设有第二红外线检测模块,所述的架体端面(12)下侧通过固定装置(4)径向穿设有可驱动转动面板(2)周向转动的回转驱动机构(5),且回转驱动机构(5)通过回转轴(51)与转动面板(2)连接,所述的工件输送组件(3)一端位于转动面板(2)下侧位置设有可驱动工件输送组件(3)转动的输送驱动机构(6),所述的输送驱动机构(6)通过传动组件(7)与工件输送组件(3)相对应的一端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动力90度分道机构,包括具有若干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的支撑柱(11)的支撑架体(1),支撑柱(11)上端设有呈矩形的架体端面(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架体端面(12)上端活动设有转动面板(2),转动面板(2)内横向活动设有工件输送组件(3),所述的工件输送组件(3)周向外侧分别具有工件进料口(31)、第一工件送料口(32)、第二工件送料口(33),且工件进料口(31)分别与第一工件送料口(32)或第二工件送料口(33)呈对向设置,所述的工件进料口(31)上侧设有第一红外线检测模块,第二工件送料口(33)上侧设有第二红外线检测模块,所述的架体端面(12)下侧通过固定装置(4)径向穿设有可驱动转动面板(2)周向转动的回转驱动机构(5),且回转驱动机构(5)通过回转轴(51)与转动面板(2)连接,所述的工件输送组件(3)一端位于转动面板(2)下侧位置设有可驱动工件输送组件(3)转动的输送驱动机构(6),所述的输送驱动机构(6)通过传动组件(7)与工件输送组件(3)相对应的一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动力90度分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转驱动机构(5)包括回转气缸(52),所述的回转气缸(52)通过呈环形的回转气缸连接盘(53)设置在固定装置(4)下侧,且回转气缸(52)通过回转轴(51)与转动面板(2)下侧转动相连,所述的回转气缸(52)可驱动转动面板(2)沿回转轴(51)在0-90度范围内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动力90度分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装置(4)包括呈U型的回转气缸固定架(41),所述的回转气缸(52)固定架底部设置在回转气缸(52)和回转气缸连接盘(53)之间,且回转气缸固定架(41)敞口两端朝向远离敞口一侧水平延伸形成水平固定架(42),所述的水平固定架(42)通过螺母固定在架体端面(12)的底部,且水平固定架(42)与回转气缸固定架(41)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带动力90度分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件输送组件(3)包括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输送轴(34),所述的输送轴(34)周向外侧套设有输送滚筒(35),且输送滚筒(35)的长度小于输送轴(34)的长度,所述的输送轴(34)两端分别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世杰陈国建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四通车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