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RFID标签的塑料瓶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708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9:03
内置RFID标签的塑料瓶盖结构,属于RFID标签技术领域,结构上由垫片、胶层、PET层、铝箔芯片层和盖体构成,铝箔芯片层的底部通过桥接剂层与盖体连接,通过塑料注塑工艺将RFID植入盖体中,使盖体与RFID及垫片三者完全密封一体,具有较好的隐密性,小沉孔的设置可使注塑口对准芯片位置,可确保注塑时材料流动成型时受力对称均衡,RFID不产生滑移和皱褶。与传统技术的瓶盖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瓶盖内置RFID,防伪能力强,产品履历可追溯,可群读,具通讯功能,RFID与瓶内物品完全隔绝,RFID的芯片、导电胶、铝箔天线、胶层、PET等材料与瓶装内容物完全不互相接触也不互相渗透,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垫片与瓶盖本体之间易积尘积垢的不足,确保了食品或药物的使用安全。

Plastic cap structure with RFID tag ins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RFID标签的塑料瓶盖结构
本技术属于RFID标签
,涉及一种标签瓶盖结构,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内置RFID标签的塑料瓶盖结构。
技术介绍
电子标签作为数据载体,能起到标识识别、物品跟踪、信息采集的作用。电子标签、读写器、天线和应用软件构成的RFID系统直接与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相连。每一件物品都可以被准确地跟踪,包括实时数据的采集、安全的数据存取通道、离线状态下就可以获得所有产品信息等等。现有的食品、医药品、化妆品、清洁用品、营养品、保健保养品包装塑料容器上大多使用一维条码或二维码进行辨识,少数贴了RFID标签。条码或二维码虽能辨识,但存在以下缺陷:(1)易被解码复制伪造;(2)标签只能读码不能持续记录资料;(3)辨识时须扫码器对准条码逐个读取,费时费力;(4)条码在产品完成制程并且包装后才标示或贴上,生产中的资料履历难以追溯。而包装或瓶盖上加贴RFID标签虽把条码方式的缺点部分做了改善,但以下问题仍未得到解决:(1)标签易被加热取下重复贴在仿冒品上;(2)标签隐蔽性不好;(3)标签在完成产品制程且包装后才贴上其容器,生产中的资料履历追溯深度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一种内置RFID标签的塑料瓶盖结构,瓶盖、RFID、垫片三者完全密封于一体,具有较好的隐密性,瓶盖内置RFID后可追溯,可群读,具通讯功能,RFID芯片与瓶内物品完全隔绝,可确保食品或药物的使用安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内置RFID标签的塑料瓶盖结构,包括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内底面上设有大沉孔,所述大沉孔中心设有小沉孔,所述大沉孔中设有铝箔层,所述铝箔层上设有芯片,所述芯片朝向所述小沉孔的孔底设置,所述铝箔层及芯片通过桥接剂层固定在大沉孔的孔底,所述芯片及铝箔层的上方设有PET层,所述铝箔层和PET层均置于所述大沉孔内,所述盖体内设有垫片,所述垫片通过聚烯烃系胶层与大沉孔内的PET层连接固定。所述铝箔层的上表面与PET层之间设有厚度为0.2~4um的薄胶层。所述芯片通过一层异方性导电胶层与铝箔层连接。所述盖体内壁与垫片之间、大沉孔的孔壁与PET层及铝箔层之间均形成密封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出的内置RFID标签的塑料瓶盖结构,结构上由垫片、聚烯烃系胶层、PET层、铝箔芯片层和盖体构成,铝箔芯片层的底部通过桥接剂层与盖体连接,通过塑料注塑工艺将RFID植入盖体中,使盖体与RFID及垫片三者完全密封一体,具有较好的隐密性,小沉孔的设置可使注塑口对准芯片位置,可确保注塑时材料流动成型时受力对称均衡,RFID不产生滑移和皱褶。与传统技术的瓶盖相比,本技术瓶盖内置RFID,防伪能力强,产品履历可追溯,可群读,具通讯功能,RFID与瓶内物品完全隔绝,RFID的芯片、导电胶、铝箔天线、薄胶层、PET等材料与瓶装内容物完全不互相接触也不互相渗透,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垫片与瓶盖本体之间易积尘积垢的不足,确保了食品或药物的使用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包装瓶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内置RFID瓶盖结构示意图。图中:盖体1、胶层2、垫片3、大沉孔4、小沉孔5、芯片6、桥接剂层7、铝箔层8、PET层9、聚烯烃系胶层10、垫片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内置RFID标签的塑料瓶盖结构,包括盖体1,盖体1的内底面上设有大沉孔4,大沉孔4中心设有小沉孔5,大沉孔4中设有铝箔层8,所述铝箔层8上设有芯片6,芯片6朝向小沉孔5的孔底设置,铝箔层8及芯片6通过桥接剂层7固定在大沉孔4的孔底,芯片6及铝箔层8的上方设有PET层9,铝箔层8和PET层9均置于大沉孔4内,盖体1内设有垫片11,垫片11通过聚烯烃系胶层10与大沉孔4内的PET层9连接固定。如图2所示,内置RFID标签的塑料瓶盖结构,铝箔层8的上表面与PET层9之间设有厚度为0.2~4um的薄胶层;芯片6通过一层异方性导电胶层与铝箔层8连接;盖体1内壁与垫片11之间、大沉孔4的孔壁与PET层9及铝箔层8之间均形成密封连接。如图2所示,内置RFID标签的塑料瓶盖结构的制备原理如下:将RFID有铝箔及芯片那面作为第一面,第二面上设置PET基材,将第二面上设置聚烯烃系胶层,并将这一面贴在预先模切或预先压塑成型的PP或PE垫片上,垫片比RFID基材大,使垫片周边露出一圈,在第一面上露在外表的铝箔、芯片、PET层上涂上桥接剂,以垫片、聚烯烃系胶层、RFID、桥接剂共同作为模内贴标注的嵌入件,以垫片为表面件做模内注塑后,射出的PP塑料包覆住第一面,透过桥接剂与第一面的铝箔、PET、芯片等紧密结合,同时,射出的PP塑料也与第二面周边露出的这一圈垫片表面互融,射出PP塑料与垫片两个材料结合将RFID包覆住,射出的PP塑料其他部分依模具型状成型组成一新型的瓶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内置RFID标签的塑料瓶盖结构,包括盖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的内底面上设有大沉孔(4),所述大沉孔(4)中心设有小沉孔(5),所述大沉孔(4)中设有铝箔层(8),所述铝箔层(8)上设有芯片(6),所述芯片(6)朝向所述小沉孔(5)的孔底设置,所述铝箔层(8)及芯片(6)通过桥接剂层(7)固定在大沉孔(4)的孔底,所述芯片(6)及铝箔层(8)的上方设有PET层(9),所述铝箔层(8)和PET层(9)均置于所述大沉孔(4)内,所述盖体(1)内设有垫片(11),所述垫片(11)通过聚烯烃系胶层(10)与大沉孔(4)内的PET层(9)连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内置RFID标签的塑料瓶盖结构,包括盖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的内底面上设有大沉孔(4),所述大沉孔(4)中心设有小沉孔(5),所述大沉孔(4)中设有铝箔层(8),所述铝箔层(8)上设有芯片(6),所述芯片(6)朝向所述小沉孔(5)的孔底设置,所述铝箔层(8)及芯片(6)通过桥接剂层(7)固定在大沉孔(4)的孔底,所述芯片(6)及铝箔层(8)的上方设有PET层(9),所述铝箔层(8)和PET层(9)均置于所述大沉孔(4)内,所述盖体(1)内设有垫片(11),所述垫片(11)通过聚烯烃系胶层(10)与大沉孔(4)内的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庭
申请(专利权)人:永道射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