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玉容专利>正文

电暖袋发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530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暖袋发热结构,其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包括发热丝和载体件,所述发热丝均匀缠绕所述载体件,形成均匀的经纬状发热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暖袋发热结构具有如下效果:将发热丝均匀缠绕在载体件上形成经纬状发热网,发热效率高且热量分布均匀,相对于加热棒结构的发热体来说,不易拆坏,使用寿命更高。

Heating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b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暖袋发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暖袋
,具体涉及电暖袋发热结构。
技术介绍
电暖袋是由热容比储能介质和高级塑料膜、高强度复合纤维有机地密封结合构造而成。不仅是柔软贴身的暖身器具,也是理想的热敷理疗用品,在北方寒冷地区的使用率很高。发热结构是电暖袋的重要组成部件,目前电暖袋大多采用加热棒作为发热体,但这种结构的发热体易拆坏,加热效率低,使用寿命不长,给电暖袋的使用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暖袋发热结构,其采用发热丝作为发热主体结构,该发热丝沿载体件纵横缠绕成均匀的经纬状发热网。该电暖袋发热结构的发热丝绕线均匀,在载体件有限的面积内,发热丝覆盖面积大,发热效率高。具体的,本技术的电暖袋发热结构,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包括发热丝和载体件,所述发热丝均匀缠绕所述载体件,形成均匀的经纬状发热网。经纬状发热网有效增加了发热结构的发热效率,对电暖袋内液体的加热效率也更高。进一步的,所述载体件设有支撑柱体。该支撑柱体用于将发热体支撑固定于电暖袋内。进一步的,所述电暖袋发热结构还包括底板,该底板与所述支撑柱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体的长度大于所述发热丝直径的两倍。由此,可以避免载体件上的发热丝直接接触电暖袋袋体或直接接触底板,防止发热丝干烧电暖袋。进一步的,所述载体件呈方形框式结构,该载体件四条侧边均匀设置有齿槽,所述发热丝依次经由各齿槽均匀缠绕。齿槽的设置使得发热丝在载体件上的缠绕均匀且错落有致,经纬向缠绕的发热丝间距均匀,由此形成的发热结构发热均匀。进一步的,所述齿槽均匀设置在所述四条侧边的上下两侧。该结构的设置使得发热丝在载体件的上下两侧均能均匀过线。进一步的,所述载体件具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与所述支撑柱体连接。具体的,连接筋与载体件一体成型,且可与支撑柱体粘接或焊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筋上设有供所述发热丝端部通过的固线孔。固线孔的设置既能限定发热丝的缠绕范围,又能固定发热丝端部,使得整个发热网更稳定可靠。进一步的,形成所述经纬状发热网的沿横向缠绕的发热丝与沿纵向缠绕的发热丝之间具有空隙。空隙的设置能有效地保障发热丝的散热和热量的均匀分布。进一步的该电暖袋发热结构还包括粘贴层,其用于将所述底板相对固定于电暖袋袋体。具体的,所述粘贴层设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支撑柱体的侧面。或者,所述粘贴层套设于所述支撑柱体,且端部伸出所述底板并与电暖袋袋体粘接。具体的,粘贴层可以为胶带,也可以为魔术贴。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电暖袋发热结构具有如下效果:将发热丝均匀缠绕在载体件上形成经纬状发热网,发热效率高且热量分布均匀,相对于加热棒结构的发热体来说,不易拆坏,使用寿命更高;载体件四侧边且上下侧均匀设置的齿槽限定发热丝缠绕成网的丝间间距,在保证发热量均匀的同时亦能有效散热,由此也能通过现有的绕线装置完成发热丝的均匀缠绕。总之,本技术提供的电暖袋发热结构发热丝绕线均匀整齐,发热网均匀发热,安全性高,发热效果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电暖袋发热结构的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暖袋发热结构的载体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暖袋发热结构的另一角度下的结构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电暖袋发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电暖袋发热结构中粘贴层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发热体;20、载体件;21、发热丝;201、齿槽;202、固线孔;10、支撑柱体;211、连接筋;3、粘贴层;301、圆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此以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描述中出现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纵”、“横”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实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实施例1如图1和2图示,本技术的电暖袋发热结构,包括底板1和设于底板1上的发热体2;所述发热体2包括发热丝21和载体件20,所述载体件20为方形框式结构,该方形框式结构的四侧边上下两侧均均匀设置有齿槽201,所述发热丝21经由所述齿槽201均匀缠绕,由此形成经纬状发热网;采用方形框式结构的载体件20,有利于发热丝21的散热;所述上下两侧以图1图示方向为具体说明,载体件20靠近底板1侧为下侧,与之相对的为上侧。所述载体件20上设有连接筋211以及与该连接筋211连接的支撑柱体10,该支撑柱体10端部固定于所述底板1;支撑柱体10的长度大于两倍发热丝21的直径,由此使得底板1与载体件20形成充分的散热间隙,借此使发热体有效散热,同时也避免发热丝直接接触到底板1,防止发热丝21过热时干烧电暖袋袋体,避免着火,提高了电暖袋使用的安全性;所述载体件20设有用以固定发热丝21端部的固线孔202,固线孔202的设置不仅可以限定发热丝21的缠绕范围,又能固定发热丝21的端部,使得整个发热网更稳定可靠。再如图3图示,底板1背面,也即远离发热体2的侧面上设有粘贴层3,借由该粘贴层3可将底板1固定于电暖袋内。具体的,本例中,粘贴层3为胶带。结合图1的图示方向,所述经纬状发热网的具体绕线方式为:发热丝21先经纵向绕线,即均匀绕过设置于载体件20上宽度方向侧边的齿槽,然后再均匀绕过设置于载体件20上长度方向侧边的齿槽,由此而成。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亦可以先横向绕线,再纵向绕线。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绕线,由此总是形式经纬状发热网,纵横向发热丝丝线之间间隔均匀,且横向与纵向的发热丝之间留有空隙,以利于散热,同时热量分布也更均匀,对于电暖袋内部液体的加热效率更高。纵横向缠绕的发热丝之间的空隙可借由载体件纵横向侧边上齿槽的槽深不同来实现。发热丝21有序整齐的绕线使得所述的电暖袋发热结构可借助于现有绕线装置进行机绕。实施例2该实施例2所公开的电暖袋发热结构与实施例1所公开的结构不同之处仅在于粘贴层3的设置位置,相同的主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本例中,结合图4和图5,粘贴层3通过设置于一端部的圆孔301套设在支撑柱体10上,然后另一端部再固定于电暖袋袋体。具体的,本例中,粘贴层3为胶带。本技术的电暖袋发热结构巧妙设置上下侧均设置有凹槽的载体件,并将发热丝缠绕而成均匀发热的发热网,使得加热均匀充分,对电暖袋内液体加热效率高,且整体结构轻便、安全、散热性好;发热体与底板之间具有大于两倍发热丝直径的间隙,避免了发热体直接接触电暖袋袋体,从而避免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暖袋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体(2);/n所述发热体(2)包括发热丝(21)和载体件(20),所述发热丝(21)均匀缠绕所述载体件(20),形成均匀的经纬状发热网。/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暖袋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体(2);
所述发热体(2)包括发热丝(21)和载体件(20),所述发热丝(21)均匀缠绕所述载体件(20),形成均匀的经纬状发热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袋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件(20)设有支撑柱体(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暖袋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1),该底板(1)与所述支撑柱体(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暖袋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体(10)的长度大于所述发热丝(21)直径的两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暖袋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件(20)呈方形框式结构,该载体件(20)四条侧边均匀设置有齿槽(201),所述发热丝(21)依次经由各齿槽(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玉容
申请(专利权)人:肖玉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