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422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将信号调制模块、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电力载波馈电模块和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配合使用,使其达到传输、接收、调制和控制功能,相比于分体式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配能力更广泛,兼容性更强。

A power line carrier communication circuit of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
本技术涉及卫星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
技术介绍
电力载波通信PLC(Powerlinecommunication),电力载波是一种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电力载波通讯是指利用现有电力线,通过载波方式将模拟或数字信号进行高速传输的技术,最大特点是不需要重新架设网络,只要有电线就能进行数据传递。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解决了电力载波模块不能进行广泛的适配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包括:电源管理模块、主控MCU、按键模块、信号调制模块、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电力载波馈电模块、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和指示灯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分别与主控MCU、信号调制模块、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电力载波馈电模块、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和指示灯模块电连接;所述主控MCU还分别与按键模块、信号调制模块、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电力载波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管理模块、主控MCU、按键模块、信号调制模块、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电力载波馈电模块、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和指示灯模块;/n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分别与主控MCU、信号调制模块、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电力载波馈电模块、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和指示灯模块电连接;/n所述主控MCU还分别与按键模块、信号调制模块、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电力载波馈电模块、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和指示灯模块通信连接;/n所述信号调制模块的调制信号输出端、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的射频信号输入端和电力载波馈电模块的输出端均与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的射频收发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管理模块、主控MCU、按键模块、信号调制模块、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电力载波馈电模块、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和指示灯模块;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分别与主控MCU、信号调制模块、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电力载波馈电模块、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和指示灯模块电连接;
所述主控MCU还分别与按键模块、信号调制模块、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电力载波馈电模块、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和指示灯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信号调制模块的调制信号输出端、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的射频信号输入端和电力载波馈电模块的输出端均与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的射频收发信号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包括:射频接收信号端口、接地电阻R1、接地电容C1、电阻R2、电感L1、电容C5、接地电阻R10、接地电阻R11、电阻R9、低通滤波器U2、电容C6、接地电容C7、电感L2、放电二极管D2、放电二极管D3、射频发射信号端口、机顶盒信号输入端口、接地电容C2、稳压二极管D1、电阻R3、接地电阻R4、钳位二极管U1、电阻R5、电阻R6、接地电阻R8、接地电容C3、电阻R7、接地电容C4、电阻R12、接地电容C8、电容C9、钳位二极管U3、接地电阻R14、电阻R13、电感L3、电容C10、接地电容C13、接地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5、接地电容C11、接地电容C12、接地电容C14、电阻R18、电容C15、电阻R19、放大器U4、电容C16、电阻R20、接地电容C17和接地电容C18;
所述电感L1的一端分别与射频接收信号端口和电容C5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1、接地电阻R1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阻R10和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阻R11和低通滤波器U2的1引脚连接;所述低通滤波器U2的2引脚与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2的一端、放电二极管D2的负极、放电二极管D3的负极和射频发射信号端口连接;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与接地电容C7连接,并作为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的射频收发信号端;所述放电二极管D2的正极和放电二极管D3的正极接地;
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机顶盒信号输入端口、电阻R12的一端、接地电容C12和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阻R4、钳位二极管U1的3引脚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和接地电阻R8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3和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接地电容C4连接,并作为天线左右旋控制信号端;所述天线左右旋控制信号端与主控MCU连接;
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8和电容C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分别与钳位二极管U3的3引脚和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钳位二极管U3的2引脚分别与接地电阻R14和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电感L3的一端连接,并作为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的5V供电端;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接地电容C11、接地电容C12和放大器U4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13、接地电阻R16和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4的正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7的另一端和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4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8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和电阻R1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接地电容C14连接;所述放大器U4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16的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和电容C1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与电阻R2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17和接地电容C18连接,并作为机顶盒放大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迅翼卫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