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织物承载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29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织物承载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以及对称设置于支撑板平行设置的两边缘的两个弹性支撑部;支撑板用于提供对复合材料织物进行支撑的支撑平面,弹性支撑部包括平行设置的支撑板和安装板,还包括设置于二者之间的若干弹簧,其中,安装板相对于支撑板固定设置,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支撑平面平行的承载面,弹簧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改变支撑平面与承载面之间的距离。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复合材料织物承载支撑结构,可在夹持部分下落的过程中通过其移动而解除干涉的影响,从而使得复合材料织物大部分能够有效的贴合在支撑平面上。

A composite fabric support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材料织物承载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复合材料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织物承载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在对复合材料进行成型的过程中,存在织物的支撑和转移过程中,在上述过程中,需通过对多层织物相对设置的两边缘进行夹持来保证各层织物间相对位置的稳定性,以及织物所需要的张力。在上述过程中,由于夹持部分和支撑平面之间的干涉,使得在对所加持的织物进行释放时,很难将织物稳定且精确的放置于支撑平面上。鉴于上述问题,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复合材料织物承载支撑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织物承载支撑结构,从而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指出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材料织物承载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平行设置的两边缘的两个弹性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板用于提供对所述复合材料织物进行支撑的支撑平面,所述弹性支撑部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撑板和安装板,还包括设置于二者之间的若干弹簧,其中,所述安装板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支撑平面平行的承载面,所述弹簧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改变所述支撑平面与所述承载面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设置有与所述弹簧轴向平行的连接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在相对于所述安装板移动的过程中,与所述连接板贴合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板底部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杆外围,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供所述导向杆贯穿并相对滑动的孔位。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底部设置有套筒,用于对所述导向杆贯穿所述安装板的部分进行包覆。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孔位内壁间设置有轴承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分别与两个所述弹性支撑部连接且对称设置的两部分,其中,两部分沿固定设置的导轨结构移动,并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导轨结构上的所需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用于提供所述承载面的主体,以及与所述主体连接的受力块,所述受力块与所述弹簧连接。通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实现以下技术效果:在本技术中,通过可弹性移动的承载面,在夹持部分下落的过程中通过其移动而解除干涉的影响,从而使得复合材料织物大部分能够有效的贴合在支撑平面上,在夹持部分的夹紧力解除并转移后,第一支撑板在弹簧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而归位,从而对原本复合材料织物被夹持的边缘部分进行支撑,最终实现织物整体的有效定位,便于后续加工的实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复合材料织物承载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复合材料织物承载支撑结构的正视图;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弹性支撑部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第一支撑板1、支撑平面11、弹性支撑部2、第二支撑板21、承载面21a、主体21b、受力块21c、安装板22、弹簧23、连接板24、导向杆25、套筒26、导轨结构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属于“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本技术中的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如图1~3所示,一种复合材料织物承载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1以及对称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平行设置的两边缘的两个弹性支撑部2;第一支撑板1用于提供对复合材料织物进行支撑的支撑平面11,弹性支撑部2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撑板21和安装板22,还包括设置于二者之间的若干弹簧23,其中,安装板22相对于第一支撑板1固定设置,第二支撑板21上设置有与支撑平面11平行的承载面21a,弹簧23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改变支撑平面11与承载面21a之间的距离。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可弹性移动的承载面21a,在夹持部分下落的过程中通过其移动而解除干涉的影响,从而使得复合材料织物大部分能够有效的贴合在支撑平面11上,在夹持部分的夹紧力解除并转移后,第二支撑板21在弹簧23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而归位,从而对原本复合材料织物被夹持的边缘部分进行支撑,最终实现织物整体的有效定位,便于后续加工的实现。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第一支撑板1与安装板22之间设置有与弹簧23轴向平行的连接板24,第二支撑板21在相对于安装板22移动的过程中,与连接板24贴合设置。参见图2和3,上述连接板24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解决安装板22的安装问题,即通过连接板24可实现安装板22相对于第一支撑板1的固定,此处的固定优选通过连接件来实现,便于运输过程中的拆装;另一方面,连接板24可使得第二支撑板21的移动具有导向性,从而保证最终织物定位的准确性。为了进一步提高上述技术效果,可在连接板24与第二支撑板21上设置对应的导向结构,如导向条和导向槽的配合等。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第二支撑板21底部设置有导向杆25,弹簧23套设于导向杆25外围,安装板22上设置有供导向杆25贯穿并相对滑动的孔位,参见图3,通过导向杆25的设置,使得弹簧23在压缩的过程中稳定性得到增强,可有效保证支撑平面11与承载面21a之间的平行性,此种情况下,导向杆25与孔位内壁间设置有轴承结构,从而减小二者在相对移动过程中的摩擦力,一方面减少工作过程中的噪音,另一方面提高弹性支撑部2工作的流畅性。为了提高适用性,安装板22底部设置有套筒26,用于对导向杆25贯穿安装板22的部分进行包覆,参见图3,从而有效的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因导向杆25超出安装板22部分长度的变化而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第一支撑板1包括分别与两个弹性支撑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材料织物承载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板(1)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平行设置的两边缘的两个弹性支撑部(2);/n所述第一支撑板(1)用于提供对所述复合材料织物进行支撑的支撑平面(11),所述弹性支撑部(2)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撑板(21)和安装板(22),还包括设置于二者之间的若干弹簧(23),其中,所述安装板(22)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固定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21)上设置有与所述支撑平面(11)平行的承载面(21a),所述弹簧(23)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改变所述支撑平面(11)与所述承载面(21a)之间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织物承载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板(1)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平行设置的两边缘的两个弹性支撑部(2);
所述第一支撑板(1)用于提供对所述复合材料织物进行支撑的支撑平面(11),所述弹性支撑部(2)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撑板(21)和安装板(22),还包括设置于二者之间的若干弹簧(23),其中,所述安装板(22)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固定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21)上设置有与所述支撑平面(11)平行的承载面(21a),所述弹簧(23)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改变所述支撑平面(11)与所述承载面(21a)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织物承载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与所述安装板(22)之间设置有与所述弹簧(23)轴向平行的连接板(24),所述第二支撑板(21)在相对于所述安装板(22)移动的过程中,与所述连接板(24)贴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材料织物承载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1)底部设置有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谈源邓嘉康王小清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