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压及压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1890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压及压接机,包括上料机构、上压机构、下压机构及压头更换座,上料机构设置于机架的一侧,上料机构内集中分层存放有待装配至PCB板上的电子元器件;上压机构跨设在传输机构的上方,上压机构的压座的上部与下部之间间隔设置,且通过支撑球体连接;压座的下部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一压头,第一压头经压座向上吸住并从两侧夹紧固定,第一压头从上方预压和/或压接PCB板上插装的电子元器件;下压机构设置于传输机构的下方;压头更换座包括至少二套,压头更换座设置于传输机构的侧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连接器自动大量存储及自动上料,实现了压接时平面自动适应相互平行贴合,减少跪针情况,提升压接质量,具备压头更换功能,通用性强。

A precompression and crimp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压及压接机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领域,特别指一种预压及压接机。
技术介绍
连接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电子元器件,经常用于插装在PCB板上,连接器的底部设有双列并排设计的金属插针,金属插针插入PCB板上对应设计的针孔内,实现电导通;连接器的组装是一项精度要求高、工艺难度大的生产工作;目前,连接器组装工艺存在以下技术难点需要突破:1、连接器组装过程中,一般需要通过针对不同的连接器设计专用的压接头,通过压接头将连接器压入PCB板的针孔内,在压接过程中由于压接头与连接器针脚之间为面接触,当两者的平面不平行时压接头先接触针脚的位置压入深度大于后接触针脚的位置,这种情况极易出现针脚跪针情况,导致压接失效,出现不良品;2、不同的连接器需要不同的压接头进行压接,为提升设备通用性需要设计一种方便夹装、更换简捷的压头及压头更换机构;3、连接器的自动存储及自动化上料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了连接器自动大量存储及自动上料,实现了压接时平面自动适应相互平行贴合,有效减少跪针情况,提升压接质量,具备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压及压接机,包括机架(1)及设置于机架(1)上的传输机构(3),传输机构(3)的两端与位于前后工序的设备的传输机构连接,传输机构之间形成传送空间,待加工的PCB板放置于该传送空间内,并直线向前传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机构(2)、上压机构(6)、下压机构(7)及压头更换座(8),其中,上述上料机构(2)设置于机架(1)的一侧,上料机构(2)内集中分层存放有待装配至PCB板上的电子元器件(0);上述上压机构(6)跨设在传输机构(3)的上方,上压机构(6)的压座(614)的上部与下部之间间隔设置,且通过支撑球体(6149)连接,上压机构(6)的下部受到向上作用力后,绕支撑球体(614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压及压接机,包括机架(1)及设置于机架(1)上的传输机构(3),传输机构(3)的两端与位于前后工序的设备的传输机构连接,传输机构之间形成传送空间,待加工的PCB板放置于该传送空间内,并直线向前传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机构(2)、上压机构(6)、下压机构(7)及压头更换座(8),其中,上述上料机构(2)设置于机架(1)的一侧,上料机构(2)内集中分层存放有待装配至PCB板上的电子元器件(0);上述上压机构(6)跨设在传输机构(3)的上方,上压机构(6)的压座(614)的上部与下部之间间隔设置,且通过支撑球体(6149)连接,上压机构(6)的下部受到向上作用力后,绕支撑球体(6149)转动,被动调整角度;上述压座(614)的下部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一压头(615),第一压头(615)经压座(614)向上吸住并从两侧夹紧固定,第一压头(615)从上方预压和/或压接PCB板上插装的电子元器件(0);上述下压机构(7)设置于传输机构(3)的下方,下压机构(7)从下方预压和/或压接PCB板背面上插装的电子元器件(0);上述压头更换座(8)包括至少二套,压头更换座(8)设置于传输机构(3)的侧部,压头更换座(8)上下间隔地设置有压头安装工位,上压机构(6)及下压机构(7)分别从上部及下部的压头安装工位处取放更新第一压头(6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压及压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机构(2)包括供料组件(21)、料板(22)、推料平台(23)及取料机械手(24),其中,上述供料组件(21)设置于机架(1)的外侧,供料组件(21)的料箱(215)内上下间隔设有至少二层料板空间;上述料板(22)包括至少二块,料板(22)水平可滑动地插设在料箱(215)内,并随料箱(215)升降运动;上述推料平台(23)水平设置在供料组件(21)的一侧,料箱(215)将待推出的料板(22)移动至推料平台(23)的侧部时,推料平台(23)将料板(22)沿水平方向从料箱(215)内拉出;上述取料机械手(24)跨设在推料平台(23)的上方,取料机械手(24)在水平面内纵横向运动且在竖直方向直线运动,将推料平台(23)上的料板(22)上的电子元器件(0)取出至中转平台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压及压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料组件(21)还包括底座(211)、竖板(212)、升降部件及限位部件,其中,上述底座(211)通过辊轮水平支撑;上述竖板(212)竖直设置在底座(211)上;上述料箱(215)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连接在竖板(212)的一侧壁上;上述升降部件包括升降电机(213)及升降丝杆(214),升降丝杆(214)竖直设置于竖板(212)的一侧,且两端与竖板(212)可转动地连接,升降丝杆(214)通过丝杆套与料箱(215)连接;上述升降电机(213)通过传动带与升降丝杆(214)连接,以便驱动升降丝杆(214)旋转运动;上述料箱(215)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滑槽(216),上述料板(22)可滑动地插设在滑槽(216)内;
上述限位部件包括第一限位气缸(217)、限位滑座(218)、限位传动板(219)及限位板(2110),其中,上述第一限位气缸(217)设置于料箱(215)的顶部;上述限位滑座(218)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限位气缸(217)一侧,并与第一限位气缸(217)的输出端连接;上述限位传动板(219)包括二块,两限位传动板(219)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料箱(215)的侧边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限位滑座(218)上;上述限位板(2110)包括二块,两限位板(2110)分别竖直设置于料箱(215)开口的两侧,并位于滑槽(216)的外侧;限位板(2110)的上端通过轴与限位传动板(219)的一端连接,第一限位气缸(217)驱动限位滑座(218)滑动时,推动限位传动板(219)转动,限位传动板(219)通过轴带动限位板(2110)旋转,以便阻挡或放开滑槽(216)端部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压及压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料平台(23)包括推料台(231)、推料槽(232)及推料杆(233),其中,上述推料台(231)水平设置于竖板(212)的另一侧;上述推料槽(232)包括二条,两推料槽(232)沿滑槽(216)方向开设在推料台(231)上;上述推料杆(233)包括二根,两推料杆(233)可滑动地设置在推料台(231)上,且穿过滑槽(216)延伸至推料台(231)上方;上述料板(22)经推料杆(233)向前直线推出至推料台(231)的上方,以便取放电子元器件(0);
上述取料机械手(24)包括取料座(241)、取料直线电机(242)、取料传动带(243)、取料直线滑座(244)、取料升降电机(245)、取料升降滑座(246)、取料旋转电机(247)、取料气缸(248)、取料爪(249)及取料CCD(2410),其中,上述取料座(241)为矩形框状结构,取料座(241)套设在推料台(231)上,并与推料台(231)可滑动地连接;取料座(241)上设有直线滑轨;上述取料直线滑座(244)可滑动地嵌设在直线滑轨上;上述取料传动带(243)设置于取料座(241)上,并与取料直线滑座(244)固定连接;上述取料直线电机(242)设置于取料座(241)上,且输出端与取料传动带(243)连接,并驱动取料传动带(243)直线运动,以便带动取料直线滑座(244)直线滑动;上述取料升降电机(245)设置在取料直线滑座(244)的侧壁上,且输出端朝下设置;上述取料升降滑座(246)可滑动地连接在取料直线滑座(244)的侧壁上,并与取料升降电机(245)的输出端连接,经取料升降电机(245)驱动而升降运动;上述取料取料旋转电机(247)连接于取料升降滑座(246)的侧壁上,且输出端朝下设置;上述取料气缸(248)连接于取料旋转电机(247)的输出端上,经取料旋转电机(247)驱动而旋转运动;上述取料爪(249)连接于取料旋转电机(247)的输出端,经取料旋转电机(247)驱动而夹紧或松开电子元器件(0);上述取料CCD(2410)设置在取料升降滑座(246)上,且镜头朝下,以便拍摄电子元器件(0)的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压及压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压机构(6)包括上压座(61)、第一驱动组件、第一压座(614)及第一压头(615),其中,上述上压座(61)设置在机架(1)的上方,并与机架(1)上部设置的支架可滑动地连接,支架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4)及第一驱动丝杆(5),第一驱动丝杆(5)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架上,且与设置在上压座(61)下方的驱动第一丝杆套(62)连接;第一驱动电机(4)设置于第一驱动丝杆(5)的一侧,且输出端与第一驱动丝杆(5)连接,以便带动第一驱动丝杆(5)旋转运动,使上压座(61)直线运动;上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上压座(61)上,第一压座(614)连接于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上,经第一驱动组件驱动运动;上述第一压头(615)连接于第一压座(614)上,经第一压座(614)夹紧固定,第一压座(614)带动第一压头(615)下压PCB板上插设的电子元器件(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压及压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63)、第二驱动丝杆(64)、第一驱动滑轨(65)、第一驱动滑座(66)、第二驱动滑轨(67)、第三驱动电机(68)、第一驱动传动带(69)、第一驱动支板(610)、第三驱动丝杆(611)、第一驱动导杆(612)及第四驱动电机(613),其中,上述第一驱动滑轨(65)及第二驱动滑轨(67)分别设置于上压座(61)的侧部及底部;上述第一驱动滑座(66)为横截面为L型的板状结构,第一驱动滑座(66)分别与第一驱动滑轨(65)及第二驱动滑轨(67)可滑动地连接;上述第二驱动丝杆(64)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连接在上压座(61)的侧壁上;上述第二驱动电机(63)设置于第二驱动丝杆(64)的一端,且输出端与第二驱动丝杆(64)连接,以便驱动第二驱动丝杆(64)旋转运动;第二驱动丝杆(64)与第一驱动滑座(66)通过丝杆套连接,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宾兴李明星李太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兴禾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