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振元圆极化微带平面阵列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127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6:14
一种四振元圆极化微带平面阵列天线,包括辐射体金属面、垂直馈电金属柱、反射金属平面及同轴馈电端口;所述辐射体金属面包括第一矩形辐射振子、第二矩形辐射振子、第三矩形辐射振子、第四矩形辐射振子及微带分配电路走线,所述微带分配电路走线包括焊接馈入点及与由所述焊接馈入点引出的第一引线、第二引线、第三引线、第四引线,所述第二引线、第四引线、第三引线及第一引线的电长度依次递增,所述同轴馈电端口设置在所述反射金属平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达到圆极化天线的馈电要求,显著降低了圆极化阵列天线的馈电与布局复杂度,适用于微带结构的圆极化阵列天线布局。

A four element circularly polarized microstrip planar array antenn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振元圆极化微带平面阵列天线
本技术涉及天线
,具体的涉及一种四振元圆极化微带平面阵列天线。
技术介绍
采用微带平面振子进行阵列组合,用以实现较高增益的阵列天线,是最常见的阵列天线方式之一,尤其是在采用等幅同相的振子馈电方式时,阵列中的振子可以做到排列方向一致,这使得馈电分配网络的设计和走线也相对容易。上述设计方式非常适用于实现线极化的阵列天线。采用上述设计方法实现圆极化阵列天线时情况有所不同,馈电分配电路的走线方式(尤其是指对阵列中的振子均采用相同的馈电方向),显然强化了单一方向的极化分量,不利于对圆极化轴比性能的改善。如果对微带平面振子采用多馈点的馈电技术,可以强化并维持良好的轴比性能,但是这样将成倍增加馈电分配电路的复杂度,以及阵列排列时的难度。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四振元圆极化微带平面阵列天线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四振元圆极化微带平面阵列天线,微带分配电路走线通过电长度依次递增的第二引线、第四引线、第三引线及第一引线分别与所述第二矩形辐射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振元圆极化微带平面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辐射体金属面、垂直馈电金属柱、反射金属平面及同轴馈电端口;/n所述辐射体金属面包括第一矩形辐射振子、第二矩形辐射振子、第三矩形辐射振子、第四矩形辐射振子及微带分配电路走线,所述微带分配电路走线包括焊接馈入点及与由所述焊接馈入点引出的第一引线、第二引线、第三引线、第四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一矩形辐射振子的馈点电连接,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二矩形辐射振子的馈点电连接,所述第三引线与所述第三矩形辐射振子的馈点电连接,所述第四引线与所述第四矩形辐射振子的馈点电连接,所述第二引线、第四引线、第三引线及第一引线的电长度依次递增,所述同轴馈电端口设置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振元圆极化微带平面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辐射体金属面、垂直馈电金属柱、反射金属平面及同轴馈电端口;
所述辐射体金属面包括第一矩形辐射振子、第二矩形辐射振子、第三矩形辐射振子、第四矩形辐射振子及微带分配电路走线,所述微带分配电路走线包括焊接馈入点及与由所述焊接馈入点引出的第一引线、第二引线、第三引线、第四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一矩形辐射振子的馈点电连接,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二矩形辐射振子的馈点电连接,所述第三引线与所述第三矩形辐射振子的馈点电连接,所述第四引线与所述第四矩形辐射振子的馈点电连接,所述第二引线、第四引线、第三引线及第一引线的电长度依次递增,所述同轴馈电端口设置在所述反射金属平面上,所述垂直馈电金属柱的一端与所述焊接馈入点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同轴馈电端口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振元圆极化微带平面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体金属面与所述反射金属平面之间设有介质填充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振元圆极化微带平面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振元圆极化微带平面阵列天线还包括PCB单层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勇代文振曾凡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雨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