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外壳动力电池极柱散热结构
本技术属于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的
,涉及动力电池结构,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方形金属外壳动力电池极柱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普遍采用高压直流电池系统进行供电,工作时,经常会进行大倍率的充电和放电。由于技术的限制,电池的内阻并不能做得太低,发热量非常大。尤其是电池极片和极耳或极柱的焊接处,以及极柱和汇流排焊接处,由于熔接面积有限,界面电阻的发热更严重。现有技术中,软包电池的电源模块都是采用支架和铝片堆叠组装而成,两块电池芯之间夹有一块散热铝片,散热铝片跟液冷系统的液冷板接触传热;方形金属壳电池依靠金属外壳与液冷板接触散热。在电池芯极柱不接触冷却液的冷却设计中,电池芯极柱主要靠导电连接体散热。电池芯间温差最大的地方往往是在电池极柱的位置,电池芯温度最高的位置也往往是在极柱位置。这样的电池芯设计和电池系统散热设计,容易对电池造成伤害,也不利于电池性能的发挥,甚至会影响到整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金属外壳动力电池极柱散热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外壳动力电池极柱散热结构,所述的动力电池设有金属外壳(1)和封盖(2),所述的封盖(2)上设有正极柱(3)和负极柱(4),其中正极柱(3)与封盖(2)金属基板连接一体,负极柱(4)通过绝缘结构安装在封盖(2)金属基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结构在负极柱(4)周围的一面至四面设有灌封腔(6),所述的灌封腔(6)采用绝缘导热灌封胶进行灌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外壳动力电池极柱散热结构,所述的动力电池设有金属外壳(1)和封盖(2),所述的封盖(2)上设有正极柱(3)和负极柱(4),其中正极柱(3)与封盖(2)金属基板连接一体,负极柱(4)通过绝缘结构安装在封盖(2)金属基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结构在负极柱(4)周围的一面至四面设有灌封腔(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明,徐秋鹏,胡庆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优特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