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泵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3867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屏蔽泵模型,包括:叶轮部;导出口部;惰轮部;主法兰部;电机部;下轴承部;以及主轴,其中:所述惰轮部、主法兰部、电机部、下轴承部依次沿所述主轴设置以形成圆柱状阶梯结构。该屏蔽泵模型可以用于屏蔽泵安装通道的模拟试验、屏蔽泵二次搬运的模拟试验、屏蔽泵安装小车的调试试验、屏蔽泵模拟安装等方面,以提高建造效率,降低建造成本,提高建造质量。

Shield pump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屏蔽泵模型
本技术的实施例涉及核电站设计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蔽泵模型。
技术介绍
目前某三代核电屏蔽泵安装前,由于缺少一种与屏蔽泵外形轮廓较为相似的验证工具,因而无法进行屏蔽泵运输通道可行性的验证和安装验证等工作。因此,在实际屏蔽泵运输及安装过程中,出现了通道卡阻的情况,影响了实际安装工作。另外,由于缺少相应的验证工具,在核电屏蔽泵运输通道设计方面,由于无法进行运输安装通道预先实际验证,导致设计方面的问题无法预先发现,设计文件也无法进行相应的升版改进。而且,在核电屏蔽泵的二次搬运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应的模拟验证工具进行预先试验验证,导致屏蔽泵实际二次搬运过程中,运输工装与屏蔽泵的匹配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设计改进,对屏蔽泵实际搬运工作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在核电屏蔽泵正式安装前,由于缺少相应的模拟安装练习工具进行预先安装练习,导致工人对此类新型泵的安装技术难度掌握不够充分,影响了实际安装工作。由于缺少相应的模拟验证装置,从而屏蔽泵安装小车与屏蔽泵的实操匹配性问题无法预先发现和改进,导致屏蔽泵实际安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屏蔽泵与小车不能良好匹配的情况,影响了安装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缓解或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方面,提出本技术。根据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屏蔽泵模型,包括:惰轮部;主法兰部;电机部;下轴承部;以及主轴,其中:所述惰轮部、主法兰部、电机部、下轴承部依次沿所述主轴设置以形成圆柱状阶梯结构。可选的,所述惰轮部、主法兰部、电机部、下轴承部中的至少一个为内部形成空腔的空腔圆柱体。可选的,所述屏蔽泵模型还包括叶轮部;导出口部,其中:所述叶轮部、导出口部、惰轮部、主法兰部、电机部、下轴承部依次沿所述主轴设置以形成圆柱状阶梯结构。可选的,所述叶轮部、导出口部、惰轮部、主法兰部、电机部、下部轴承部中的至少一个为内部形成空腔的空腔圆柱体。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叶轮部、导出口部、惰轮部、主法兰部、电机部、下部轴承部均为内部形成空腔的空腔圆柱体。可选的,所述电机部的外周面未设置有定子冷却用法兰部。可选的,所述屏蔽泵模型还包括端部法兰部,所述端部法兰部设置于所述下部轴承部下方;所述端部法兰部与所述下部轴承部形成为一体而为单个圆柱状结构。可选的,所述上部轴承部和所述下部轴承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外周面设置有接管法兰部。进一步可选的,所述惰轮和所述下部轴承外壳中的至少一个的外周面设置有测量接管部。可选的,所述主轴为阶梯状主轴,或者所述主轴为外径不变的主轴。进一步可选的,所述主轴为阶梯状主轴且具有大径部,位于大径部上方且与大径部依次相连的第一轴颈部、第二轴颈部和第三轴颈部,以及位于大径部下方且与大径部依次相连的第四轴颈部和第五轴颈部;且主法兰部设置于所述大径部,所述叶轮部和导出口部的上部设置于所述第三轴颈部,所述导出口部的下部和所述惰轮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轴颈部和第一轴颈部,所述电机部和下部轴承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四轴颈部和第五轴颈部。更进一步的,第一轴颈部、第二轴颈部和第三轴颈部的外径依次降低;第四轴颈部的外径大于第五轴颈部的外径。可选的,所述主轴的横截面为大体圆形;且所述主轴的对应部分与所述叶轮部、导出口部、惰轮部、主法兰部、电机部、下部轴承部的至少一个的端面或者内壁面之间具有键槽配合结构。或者可选的,所述主轴的横截面为多边形;且所述主轴的对应部分与所述叶轮部、导出口部、惰轮部、主法兰部、电机部、下部轴承部的至少一个的端面或者内壁面之间具有型面配合结构。可选的,所述惰轮部的上表面设置有适于与泵壳配合的凸台。上述屏蔽泵模型,可以用于屏蔽泵安装通道的模拟试验、屏蔽泵二次搬运的模拟试验、屏蔽泵安装小车的调试试验、屏蔽泵模拟安装共计等方面,以提高建造效率,降低建造成本,提高建造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屏蔽泵模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屏蔽泵模型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主轴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主法兰部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电机部的示意图;图6为图1中的下部轴承部及端部法兰部的示意图;图7为图1中的惰轮部的示意图;图8为图1中的导出口部的示意图;图9为图1中的叶轮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技术的总体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一种限制。本技术的屏蔽泵模型,主要是对屏蔽泵形体轮廓的一种空间利用,即进行屏蔽泵安装通道的模拟试验、屏蔽泵二次搬运的模拟试验、屏蔽泵安装小车的调试试验、屏蔽泵模拟安装,熟悉屏蔽泵的性能,练习和掌握屏蔽泵安装关键技术,并通过试验,预先发现、识别和解决安装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屏蔽泵泵二次搬运,通道运输,屏蔽泵安装小车调试以及正式安装一次成功,从而提高现场建造效率,降低成本,缩短建造周期。如图1-2所示,屏蔽泵模型是依照屏蔽泵制造图纸,结合屏蔽泵的二次搬运、通道运输及安装工艺的需要来确定模型的技术要求和性能参数。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特殊工具,以实现屏蔽泵二次搬用、通道运输、模拟安装的验证和屏蔽泵安装小车的调校工作中的至少一种。如图1-2所示,整个屏蔽泵模型大体呈现圆柱状,其叶轮部1、导出口部2与3、惰轮部4、主法兰部16、电机部7、下轴承部9均与主轴8同轴布置,只是各部分直径大小不同,外部轮廓整体呈现出不同直径的圆柱沿同一轴线堆叠而成,呈现出不同直径的柱状阶梯。在具体的示例中,导出口部包括导出口部上部2以及导出口部下部3。在本技术中,上部和下部是在屏蔽泵或者屏蔽泵模型安装就位时,主法兰或者主法兰部以上部分为上部,以下部分为下部,其仅仅是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的表述。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下轴承部可对应于屏蔽泵中的下部径向轴承和推力轴承的主体部分。另外,图1-2中还示出了下端法兰端面螺栓15,轴键13和14,下部轴承外侧冲排水口法兰12。在图2中,定子接线盒10在模型下部,呈现长方形。惰轮部上还有轴承冷却水管法兰部5,下轴承部上还有轴承冷却水管法兰部11,温度计测点RTD接管部6。如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整个模型的外部轮廓需与屏蔽泵实体外部轮廓高度相似,例如相似度达到80%,且要求模型按照1:1比例制作。在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屏蔽泵模型可以采用如下设计:(1)虽然要求模型在下轴承部、电机部、主法兰部、惰轮部的外壳形体上要与实际屏蔽泵形体接近,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其对叶轮部和导出口部的具体结构没有要求。因此,在设计屏蔽泵模型时,根据叶轮部和导出口部的外径和高度,将其分别设计成在外径、高度上相似的三个圆柱形体(导出口部分为上下两个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屏蔽泵模型,包括:/n惰轮部;/n主法兰部;/n电机部;以及/n下轴承部,/n其特征在于:/n所述屏蔽泵模型还包括主轴,所述惰轮部、主法兰部、电机部、下轴承部依次沿所述主轴设置以形成圆柱状阶梯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蔽泵模型,包括:
惰轮部;
主法兰部;
电机部;以及
下轴承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泵模型还包括主轴,所述惰轮部、主法兰部、电机部、下轴承部依次沿所述主轴设置以形成圆柱状阶梯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泵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惰轮部、主法兰部、电机部、下轴承部中的至少一个为内部形成空腔的空腔圆柱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泵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叶轮部;
导出口部,
其中:
所述叶轮部、导出口部、惰轮部、主法兰部、电机部、下轴承部依次沿所述主轴设置以形成圆柱状阶梯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蔽泵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轮部、导出口部、惰轮部、主法兰部、电机部、下轴承部中的至少一个为内部形成空腔的空腔圆柱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屏蔽泵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轮部、导出口部、惰轮部、主法兰部、电机部、下轴承部均为内部形成空腔的空腔圆柱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泵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部的外周面未设置有定子冷却用法兰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泵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泵模型还包括端部法兰部,所述端部法兰部设置于所述下轴承部下方;且
所述端部法兰部与所述下轴承部形成为一体而为单个圆柱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泵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惰轮部和所述下轴承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外周面设置有接管法兰部。


9.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存武伟张龙郑东宏冯万兵崔梓祯姚志伟苑庆生陈孝海李加华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国核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