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监理用高支模实时监测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32988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监理用高支模实时监测报警装置,包括应力计、高支模钢管、应力报警器、以及由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上部构件和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下部构件连接形成的内防护套,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上部构件顶端端部和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下部构件底端端部分别设置有上置圆台和倒置圆台,内防护套的四周设置有由上防护套和下防护套组成的外防护套,下防护套内设置有第一空腔,上防护套底端开设有第二空腔,上防护套内壁和下防护套的外壁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设置以实现相互套接限位的限位槽和/或限位条,同时下防护套的底端设置有与下防护套相配合的锁紧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为,具有防护效果好、结构强度高以及实用性强的优点。

A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alarming device of high formwork for supervi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监理用高支模实时监测报警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程监理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监理用高支模实时监测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对交通建设方面非常重视,交通建设过程中,经常会根据地形地貌而使用高架桥,隧道等方式,在高架桥的桥梁、桥墩建设时,需要采用高支模进行施工。多年来,高支模建设工程经常会出现倒塌事故,造成施工人员伤亡,为此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措施,强调高支模施工过程中必须实施实时监测。目前,市场上的监理用高支模实时监测报警装置,它包括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上部构件、应力计、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下部构件、高支模钢管以及应力报警器。传统的监理用高支模实时监测报警装置是通过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上部构件与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下部构件连接形成的内防护套对应力计进行保护的,但是这样的结构设置,在施工环境中,仍然不能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监理用高支模实时监测报警装置,具有防护效果好、结构强度高以及实用性强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监理用高支模实时监测报警装置,包括应力计、高支模钢管、应力报警器、以及由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上部构件和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下部构件连接形成的内防护套,所述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上部构件和所述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下部构件均采用防腐蚀钢管,所述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上部构件顶端端部和所述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下部构件底端端部分别设置有上置圆台和倒置圆台,所述内防护套的四周设置有由上防护套和下防护套组成的外防护套,所述下防护套内设置有用于倒置圆台、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下部构件和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上部构件依次进入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在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下部构件位置设置有与其抵接的内弹性层,所述下防护套的中心底端贯穿设置有用于高支模钢管穿入第一空腔的下连接通道,所述上防护套底端开设有用于上置圆台和下防护套依次进入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在上置圆台位置设置有与其抵接的外弹性层,所述上防护套的顶端开设有与第二空腔相通用于应力计穿出的上连接通道,所述上防护套内壁和下防护套的外壁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设置以实现相互套接限位的限位槽和/或限位条,同时下防护套的底端设置有与下防护套相配合的锁紧结构。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锁紧结构包括设置在下防护套下部的外螺纹、与上防护套底端转动设置的旋转环、设置在旋转环内壁的内螺纹,所述旋转环的外壁设置为便于转动的多边形。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外螺纹和内螺纹均防水防腐处理或采用塑形材料制成以防止生锈和腐蚀。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倒置圆台的外侧沿其斜面斜切以使倒置圆台外侧成等边多边形。综上所述,本技术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现有采用单个内防护套的设计基础上,通过在内防护套的外侧添加将其包裹的外防护套,提高防护效果和结构强度,并且在外防护套的设计上,采用下防护套往上套接内防护套、然后上防护套往下套接下防护套的方式,能够避免水分渗入到内防护套内,并在各位置的弹性层设置下,利用弹性原理,具有避免各结构磨损和提高结构强度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图1中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图2中内防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图2中外防护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应力计;2、高支模钢管;3、应力报警器;4、内防护套;41、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上部构件;42、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下部构件;43、上置圆台;44、倒置圆台;5、外防护套;51、上防护套;511、第二空腔;52、下防护套;521、第一空腔;53、内弹性层;54、下连接通道;55、外弹性层;56、上连接通道;6、限位槽;7、限位条;8、锁紧结构;81、外螺纹;82、旋转环;83、内螺纹。具体实施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监理用高支模实时监测报警装置,参照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应力计1、高支模钢管2、应力报警器3、以及由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上部构件41和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下部构件42连接形成的内防护套4,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上部构件41和所述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下部构件42均采用防腐蚀钢管,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上部构件41顶端端部和所述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下部构件42底端端部分别设置有上置圆台43和倒置圆台44,倒置圆台44的外侧沿其斜面斜切以使倒置圆台44外侧成等边多边形。参照图1至图4所示,在内防护套4的四周设置有由上防护套51和下防护套52组成的外防护套5,用于提高整个装置的防护效果和结构强度;下防护套52内设置有用于倒置圆台44、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下部构件42和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上部构件41依次进入的第一空腔521,第一空腔521在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下部构件42位置设置有与其抵接的内弹性层53,下防护套52的中心底端贯穿设置有用于高支模钢管2穿入第一空腔521的下连接通道54,下连接通道54内设置有防水处理,以防止水往上进入到第一空腔521。上防护套51底端开设有用于上置圆台43和下防护套52依次进入的第二空腔511,第二空腔511在上置圆台43位置设置有与其抵接的外弹性层55,上防护套51的顶端开设有与第二空腔511相通用于应力计1穿出的上连接通道56,上连接通道56内同样经过防水处理,以防止水往下进入到第二空腔511。上防护套51内壁和下防护套52的外壁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设置以实现相互套接限位的限位槽6和/或限位条7,同时下防护套52的底端设置有与下防护套52相配合的锁紧结构8,锁紧结构8包括设置在下防护套52下部的外螺纹81、与上防护套51底端转动设置的旋转环82、设置在旋转环82内壁的内螺纹83,所述旋转环82的外壁设置为便于转动的多边形,外螺纹81和内螺纹83均防水防腐处理或采用塑形材料制成以防止生锈和腐蚀。对于上述的限位槽6和限位条7设置,具体根据结构强度需要进行设置,上防护套51内壁和下防护套52外壁不局限于限位槽6或限位条7单一设置,可以限位槽6和限位条7均设置,通过常规的交替设置的方式。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监理用高支模实时监测报警装置,包括应力计(1)、高支模钢管(2)、应力报警器(3)、以及由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上部构件(41)和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下部构件(42)连接形成的内防护套(4),其特征是:所述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上部构件(41)和所述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下部构件(42)均采用防腐蚀钢管,所述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上部构件(41)顶端端部和所述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下部构件(42)底端端部分别设置有上置圆台(43)和倒置圆台(44),所述内防护套(4)的四周设置有由上防护套(51)和下防护套(52)组成的外防护套(5),所述下防护套(52)内设置有用于倒置圆台(44)、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下部构件(42)和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上部构件(41)依次进入的第一空腔(521),所述第一空腔(521)在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下部构件(42)位置设置有与其抵接的内弹性层(53),所述下防护套(52)的中心底端贯穿设置有用于高支模钢管(2)穿入第一空腔(521)的下连接通道(54),所述上防护套(51)底端开设有用于上置圆台(43)和下防护套(52)依次进入的第二空腔(511),所述第二空腔(511)在上置圆台(43)位置设置有与其抵接的外弹性层(55),所述上防护套(51)的顶端开设有与第二空腔(511)相通用于应力计(1)穿出的上连接通道(56),所述上防护套(51)内壁和下防护套(52)的外壁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设置以实现相互套接限位的限位槽(6)和/或限位条(7),同时下防护套(52)的底端设置有与下防护套(52)相配合的锁紧结构(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监理用高支模实时监测报警装置,包括应力计(1)、高支模钢管(2)、应力报警器(3)、以及由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上部构件(41)和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下部构件(42)连接形成的内防护套(4),其特征是:所述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上部构件(41)和所述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下部构件(42)均采用防腐蚀钢管,所述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上部构件(41)顶端端部和所述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下部构件(42)底端端部分别设置有上置圆台(43)和倒置圆台(44),所述内防护套(4)的四周设置有由上防护套(51)和下防护套(52)组成的外防护套(5),所述下防护套(52)内设置有用于倒置圆台(44)、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下部构件(42)和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上部构件(41)依次进入的第一空腔(521),所述第一空腔(521)在钢管节点防护套筒下部构件(42)位置设置有与其抵接的内弹性层(53),所述下防护套(52)的中心底端贯穿设置有用于高支模钢管(2)穿入第一空腔(521)的下连接通道(54),所述上防护套(51)底端开设有用于上置圆台(43)和下防护套(52)依次进入的第二空腔(511),所述第二空腔(511)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晶董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成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