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VC交联剂生产反应釜用底部固定结构,包括螺杆、固定环、釜体和固定板,所述固定环的下端面环形阵列固定有支撑腿,所述固定环的两侧中间处均开设有螺孔,所述螺杆螺纹安装在螺孔的内部,所述螺杆位于固定环外侧的一端固定有转盘,所述螺杆背离转盘的一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圆弧杆,且圆弧杆位于固定环的内部,所述圆弧杆的内侧均固定有橡胶垫,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支撑腿的内部中间处,且固定板的中间处开设有连通孔,所述固定板的上端面通过减震弹簧环形阵列固定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共设有四个,且每个减震板的下端均固定有两个减震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对反应釜进行固定,避免反应釜出现移动的优点。
A bottom fixed structure for the production of reaction kettle with PVC crosslinking ag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VC交联剂生产反应釜用底部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固定
,具体为一种PVC交联剂生产反应釜用底部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在对化学原料进行生产加工时,均要用到反应釜,且通过反应釜在对化学原料进行加工时,需要对原料进行搅拌,而在搅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震动,这些震动容易造成反应釜的整体移动,不利于对反应釜的正常使用,因此现在需要一种方便对反应釜进行固定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VC交联剂生产反应釜用底部固定结构,具备有利于对反应釜进行固定,避免反应釜出现移动的优点,解决了反应釜在搅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震动,这些震动容易造成反应釜的整体移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VC交联剂生产反应釜用底部固定结构,包括螺杆、固定环、釜体和固定板,所述固定环的下端面环形阵列固定有支撑腿,且支撑腿共设有四个,所述固定环的两侧中间处均开设有螺孔,所述螺杆螺纹安装在螺孔的内部,所述螺杆位于固定环外侧的一端固定有转盘,所述螺杆背离转盘的一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圆弧杆,且圆弧杆位于固定环的内部,所述圆弧杆的内侧均固定有橡胶垫,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支撑腿的内部中间处,且固定板的中间处开设有连通孔,所述固定板的上端面通过减震弹簧环形阵列固定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共设有四个,且每个减震板的下端均固定有两个减震弹簧。优选的,所述釜体放置在固定板的上端,且釜体下端的出料管位于连通孔的内部,所述釜体两侧上端均固定有把手,所述釜体的上端面中间处固定有电机。优选的,所述减震板为圆弧状,且减震板的上端面弧度与釜体的下端面弧度相适配。优选的,所述圆弧杆位于釜体的下端两侧,且两个圆弧杆的周长均小于釜体的外侧周长,所述橡胶垫的弧度与釜体的外侧弧度相适配。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的内侧直径大于釜体的外侧直径,所述釜体位于固定环的内侧中间处。优选的,所述减震板呈倾斜状,且同一个减震板下端面的两个减震弹簧均不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圆弧杆和橡胶垫,有利于对釜体起到固定限位的效果,在使用时通过把手将釜体放置在固定环的内部中间处,同时通过转动转盘在螺杆的作用下将圆弧杆向釜体的一侧移动,使圆弧杆固定在釜体的两侧,且通过橡胶垫增加了釜体和圆弧杆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对釜体起到固定的效果。2、本技术通过设置减震弹簧和减震板,有利于对釜体起到减震的效果,通过减震板与釜体的下端面相贴合,且釜体的内部通过电机进行搅拌加工时,产生的震动,可通过减震弹簧进行缓冲起到减震的效果,避免了釜体在工作时,出现移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腿;2、减震弹簧;3、减震板;4、螺杆;5、转盘;6、螺孔;7、固定环;8、釜体;9、把手;10、电机;11、圆弧杆;12、橡胶垫;13、连通孔;14、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PVC交联剂生产反应釜用底部固定结构,包括螺杆4、固定环7、釜体8和固定板14,固定环7的下端面环形阵列固定有支撑腿1,且支撑腿1共设有四个,固定环7的两侧中间处均开设有螺孔6,螺杆4螺纹安装在螺孔6的内部,螺杆4位于固定环7外侧的一端固定有转盘5,螺杆4背离转盘5的一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圆弧杆11,且圆弧杆11位于固定环7的内部,圆弧杆11的内侧均固定有橡胶垫12,在使用时通过把手9将釜体8放置在固定环7的内部中间处,同时通过转动转盘5在螺杆4的作用下将圆弧杆11向釜体8的一侧移动,使圆弧杆11固定在釜体8的两侧,且通过橡胶垫12增加了釜体8和圆弧杆11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对釜体8起到固定的效果,固定板14固定在支撑腿1的内部中间处,且固定板14的中间处开设有连通孔13,固定板14的上端面通过减震弹簧2环形阵列固定有减震板3,减震板3共设有四个,且每个减震板3的下端均固定有两个减震弹簧2,通过减震板3与釜体8的下端面相贴合,且釜体8的内部通过电机10进行搅拌加工时,产生的震动,可通过减震弹簧2进行缓冲起到减震的效果,避免了釜体8在工作时,出现移动的问题。釜体8放置在固定板14的上端,且釜体8下端的出料管位于连通孔13的内部,釜体8两侧上端均固定有把手9,釜体8的上端面中间处固定有电机10,本技术电机10的型号为YS,具备体积小,噪音小的优点,且通过型号查找所属技术人员直接在市场上进行采购,在需要了解该型号设备时可直接翻看查找技术说明书进行了解,因此该设备不进行赘述。减震板3为圆弧状,且减震板3的上端面弧度与釜体8的下端面弧度相适配。圆弧杆11位于釜体8的下端两侧,且两个圆弧杆11的周长均小于釜体8的外侧周长,橡胶垫12的弧度与釜体8的外侧弧度相适配。固定环7的内侧直径大于釜体8的外侧直径,釜体8位于固定环7的内侧中间处。减震板3呈倾斜状,且同一个减震板3下端面的两个减震弹簧2均不相等。工作原理:本技术工作中,将釜体8放置在固定环7的内部中间处,同时通过转动转盘5在螺杆4的作用下将圆弧杆11向釜体8的一侧移动,使圆弧杆11固定在釜体8的两侧,且通过橡胶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VC交联剂生产反应釜用底部固定结构,包括螺杆(4)、固定环(7)、釜体(8)和固定板(14),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7)的下端面环形阵列固定有支撑腿(1),且支撑腿(1)共设有四个,所述固定环(7)的两侧中间处均开设有螺孔(6),所述螺杆(4)螺纹安装在螺孔(6)的内部,所述螺杆(4)位于固定环(7)外侧的一端固定有转盘(5),所述螺杆(4)背离转盘(5)的一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圆弧杆(11),且圆弧杆(11)位于固定环(7)的内部,所述圆弧杆(11)的内侧均固定有橡胶垫(12),所述固定板(14)固定在支撑腿(1)的内部中间处,且固定板(14)的中间处开设有连通孔(13),所述固定板(14)的上端面通过减震弹簧(2)环形阵列固定有减震板(3),所述减震板(3)共设有四个,且每个减震板(3)的下端均固定有两个减震弹簧(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VC交联剂生产反应釜用底部固定结构,包括螺杆(4)、固定环(7)、釜体(8)和固定板(14),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7)的下端面环形阵列固定有支撑腿(1),且支撑腿(1)共设有四个,所述固定环(7)的两侧中间处均开设有螺孔(6),所述螺杆(4)螺纹安装在螺孔(6)的内部,所述螺杆(4)位于固定环(7)外侧的一端固定有转盘(5),所述螺杆(4)背离转盘(5)的一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圆弧杆(11),且圆弧杆(11)位于固定环(7)的内部,所述圆弧杆(11)的内侧均固定有橡胶垫(12),所述固定板(14)固定在支撑腿(1)的内部中间处,且固定板(14)的中间处开设有连通孔(13),所述固定板(14)的上端面通过减震弹簧(2)环形阵列固定有减震板(3),所述减震板(3)共设有四个,且每个减震板(3)的下端均固定有两个减震弹簧(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VC交联剂生产反应釜用底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8)放置在固定板(14)的上端,且釜体(8)下端的出料管位于连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文安,刘光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元瑞峰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