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缓冲性能的汽车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567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0:46
一种具有高缓冲性能的汽车减震器,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上连接板上表面中心设有上连接头,下连接板下表面中心设有下连接头,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设有一隔板;所述隔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设有内橡胶管、套设于内橡胶管外的外橡胶管;所述隔板、下连接板、内橡胶管与外橡胶管围合形成一呈环形的缓冲腔室;所述缓冲腔室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海绵块;所述下连接板中部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挡板,挡板外壁与内橡胶管内壁相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具有高缓冲性能的汽车减震器能够通过多道缓冲对震动力进行有效缓冲减震,最终完全消除震动力的影响,保证力传递时的稳定性。

A kind of automobile shock absorber with high cushioning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高缓冲性能的汽车减震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减震器,特别是一种具有高缓冲性能的汽车减震器。
技术介绍
汽车减震器是一种用于缓冲汽车机构与轴杆之间或轴杆与轴杆之间的震动力的缓冲装置,能够有效避免震动力过大影响汽车部件之间的力的传动的情况,从而避免力传递不稳影响汽车行驶状态的情况。传统的汽车减震器大多只具有一道缓冲,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汽车减震器遭受的震动力大小会存在不同,若遭受的震动力极大,而该道缓冲无法对震动力进行完全缓冲减震,震动力便依旧会对轴杆或机构造成造成影响,使力无法稳定传递,相应的部件无法做出实际所需的动作,影响行车状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无法保证行车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高缓冲性能的汽车减震器,它能够通过多道缓冲对震动力进行有效缓冲减震,最终完全消除震动力的影响,保证力传递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公开一种具有高缓冲性能的汽车减震器,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上连接板上表面中心设有上连接头,下连接板下表面中心设有下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设有一隔板;所述隔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设有内橡胶管、套设于内橡胶管外的外橡胶管;所述隔板、下连接板、内橡胶管与外橡胶管围合形成一呈环形的缓冲腔室;所述缓冲腔室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海绵块;所述下连接板中部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挡板,挡板外壁与内橡胶管内壁相贴合;所述隔板上设有若干与挡板位置相对应的导向孔,挡板上端穿入至导向孔内;所述缓冲腔室顶端设有一压块,压块下表面与海绵块上表面相贴合;所述上连接板下表面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压杆;所述隔板上设有若干与压杆位置相对应的活动孔,压杆下端穿过活动孔与压块相连接;所述隔板上表面中心设有一活塞筒;所述隔板下表面中心设有与活塞筒相贯通的挤压孔,挤压孔直径小于活塞筒内径;所述下连接板上表面中心设有一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端通过挤压孔穿入活塞筒内并设有与活塞筒相匹配的活塞,活塞下表面与隔板上表面相贴合;所述上连接板与隔板之间设有一气囊,气囊被压杆围合在内。所述气囊与活塞筒上表面之间设有一支撑管;所述活塞筒上表面设有若干与活塞相贯通的第一通气孔,第一通气孔上端孔口被支撑管围合在内;所述气囊上设有若干与第一通气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通气孔,第二通气孔下端管口被支撑管围合在内;所述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之间通过输气软管相连接,输气软管位于支撑管内。所述外橡胶管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吸水孔,吸水孔与缓冲腔室相贯通。所述活塞外周面设有一呈环形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外周面设有一呈外宽内窄状的外撑槽。所述隔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设有一弹簧,弹簧套设于活塞杆外,弹簧被挡板围合在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结构的具有高缓冲性能的汽车减震器可通过海绵块、内橡胶管、外橡胶管、活塞筒与气囊能够形成多道缓冲,最大程度上对传递至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上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保证汽车减震器的高缓冲性能,在震动力经过汽车减震器缓冲后能够有效得到消除,使震动力无法对力的传递造成影响,保证力传递时的稳定性,从而保证车辆行驶时的稳定性,有效杜绝意外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有高缓冲性能的汽车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高缓冲性能的汽车减震器,包括上连接板1、下连接板2,上连接板1上表面中心设有上连接头3,下连接板2下表面中心设有下连接头4,所述上连接板1与下连接板2之间设有一隔板5;所述隔板5与下连接板2之间设有内橡胶管6、套设于内橡胶管6外的外橡胶管7;所述隔板5、下连接板2、内橡胶管6与外橡胶管7围合形成一呈环形的缓冲腔室8;所述缓冲腔室8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海绵块9;所述下连接板2中部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挡板10,挡板10外壁与内橡胶管6内壁相贴合;所述隔板5上设有若干与挡板10位置相对应的导向孔11,挡板10上端穿入至导向孔11内;所述缓冲腔室8顶端设有一压块12,压块12下表面与海绵块9上表面相贴合;所述上连接板1下表面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压杆13;所述隔板5上设有若干与压杆13位置相对应的活动孔14,压杆13下端穿过活动孔14与压块12相连接;所述隔板5上表面中心设有一活塞筒15;所述隔板5下表面中心设有与活塞筒15相贯通的挤压孔16,挤压孔16直径小于活塞筒15内径;所述下连接板2上表面中心设有一活塞杆17;所述活塞杆17上端通过挤压孔16穿入活塞筒15内并设有与活塞筒15相匹配的活塞18,活塞18下表面与隔板5上表面相贴合;所述上连接板1与隔板5之间设有一气囊19,气囊19被压杆13围合在内。所述气囊19与活塞筒15上表面之间设有一支撑管20;所述活塞筒15上表面设有若干与活塞18相贯通的第一通气孔21,第一通气孔21上端孔口被支撑管20围合在内;所述气囊19上设有若干与第一通气孔21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通气孔22,第二通气孔22下端管口被支撑管20围合在内;所述第一通气孔21与第二通气孔22之间通过输气软管23相连接,输气软管23位于支撑管20内。所述外橡胶管7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吸水孔24,吸水孔24与缓冲腔室8相贯通。所述活塞18外周面设有一呈环形的密封槽25;所述密封槽25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密封圈26;所述密封圈26外周面设有一呈外宽内窄状的外撑槽27。所述隔板5与下连接板2之间设有一弹簧28,弹簧28套设于活塞杆17外,弹簧28被挡板10围合在内。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在使用汽车减震器前,可通过上连接板1上的上连接头3与下连接板2上的下连接头4进行安装连接,当轴杆与轴杆之间或轴杆与机构之间进行力传递时,若出现震动力,这股震动力则会致使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彼此互相靠近。当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受震动力影响互相靠近时,上连接板则会带着压杆13向下移动,而压杆13下端与压块12相连接,压杆13则会顺着活动孔14的轨迹带动压块下移,此时压块12向下对海绵块9进行挤压,当海绵块9被挤压时,海绵块9则会产生弹性,与此同时,海绵块9被纵向压缩时,则会向着横向方向往外变形,变形的海绵块9则会对内橡胶管6与外橡胶管7进行挤压,受到挤压力的影响,内橡胶管6与外橡胶管7在自己自身材质的特性下则会发生变形并产生弹性,内橡胶管6与外橡胶管7产生的弹性则会反作用至海绵块9上,使海绵块9的弹性增加,从而使海绵块9能够压块12进行有效缓冲减震,最终通过压杆13对上连接板1上的震动力进行有效缓冲减震。由于气囊19的存在,上连接板1向着下连接板2方向靠近时,上连接板1下移,此时位于上连接板1与隔板5之间的气囊19被挤压,被挤压的气囊19则会产生弹性对上连接板1上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与此同时,被挤压的气囊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高缓冲性能的汽车减震器,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上连接板上表面中心设有上连接头,下连接板下表面中心设有下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设有一隔板;所述隔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设有内橡胶管、套设于内橡胶管外的外橡胶管;所述隔板、下连接板、内橡胶管与外橡胶管围合形成一呈环形的缓冲腔室;所述缓冲腔室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海绵块;所述下连接板中部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挡板,挡板外壁与内橡胶管内壁相贴合;所述隔板上设有若干与挡板位置相对应的导向孔,挡板上端穿入至导向孔内;所述缓冲腔室顶端设有一压块,压块下表面与海绵块上表面相贴合;所述上连接板下表面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压杆;所述隔板上设有若干与压杆位置相对应的活动孔,压杆下端穿过活动孔与压块相连接;所述隔板上表面中心设有一活塞筒;所述隔板下表面中心设有与活塞筒相贯通的挤压孔,挤压孔直径小于活塞筒内径;所述下连接板上表面中心设有一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端通过挤压孔穿入活塞筒内并设有与活塞筒相匹配的活塞,活塞下表面与隔板上表面相贴合;所述上连接板与隔板之间设有一气囊,气囊被压杆围合在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高缓冲性能的汽车减震器,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上连接板上表面中心设有上连接头,下连接板下表面中心设有下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设有一隔板;所述隔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设有内橡胶管、套设于内橡胶管外的外橡胶管;所述隔板、下连接板、内橡胶管与外橡胶管围合形成一呈环形的缓冲腔室;所述缓冲腔室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海绵块;所述下连接板中部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挡板,挡板外壁与内橡胶管内壁相贴合;所述隔板上设有若干与挡板位置相对应的导向孔,挡板上端穿入至导向孔内;所述缓冲腔室顶端设有一压块,压块下表面与海绵块上表面相贴合;所述上连接板下表面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压杆;所述隔板上设有若干与压杆位置相对应的活动孔,压杆下端穿过活动孔与压块相连接;所述隔板上表面中心设有一活塞筒;所述隔板下表面中心设有与活塞筒相贯通的挤压孔,挤压孔直径小于活塞筒内径;所述下连接板上表面中心设有一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端通过挤压孔穿入活塞筒内并设有与活塞筒相匹配的活塞,活塞下表面与隔板上表面相贴合;所述上连接板与隔板之间设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其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红箭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