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康复健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549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0:43
一种运动康复健身器,包括安装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支撑垫、第一凸台、第一支架、第三支架、转轴、连接杆和踏板;支撑垫设置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第二支撑板沿远离第一支撑板一端由下至上逐渐倾斜设置;第一凸台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且与第一支架转动连接;连接杆一端与踏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转轴连接;转轴与第三支架转动连接;安装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支撑板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一支架、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架依次设置在安装台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患者能舒适的倚靠在支撑垫上,脚部随踏板转动,实现对患者下肢膝关节的运动康复训练,缩短患者康复所需时间。

A kind of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fitness apparat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动康复健身器
本技术涉及运动康复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运动康复健身器。
技术介绍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属于滑车关节。膝关节是人体中负重最大的重要关节,其结构复杂、容易受伤、恢复缓慢,在生活当中膝关节损伤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在对病人进行膝关节的治疗后,病人需要通过适当的腿部运动以进行膝关节的康复训练,加快膝关节的康复。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运动康复健身器,患者能舒适的倚靠在支撑垫上,脚部随踏板转动,实现对患者下肢膝关节的运动康复训练,缩短患者康复所需时间。(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运动康复健身器,包括安装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支撑垫、第一凸台、第一支架、第三支架、转轴、连接杆和踏板;支撑垫设置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第二支撑板沿远离第一支撑板一端由下至上逐渐倾斜设置;第一凸台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且与第一支架转动连接;连接杆一端与踏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转轴连接;转轴与第三支架转动连接;安装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支撑板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一支架、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架依次设置在安装台上。优选的,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凸台、转动台、连接台、第三凸台、移动台、丝杆螺母、双向丝杆、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支架;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支架均设置在安装台上;第一驱动装置与双向丝杆传动连接;双向丝杆与第二支架转动连接,双向丝杆上设置有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丝杆螺母与双向丝杆螺纹连接,丝杆螺母在双向丝杆上并排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上;移动台与丝杆螺母连接;第三凸台设置在移动台上连接台两端分别与转动台和第三凸台转动连接;转动台与第二凸台转动连接;第二凸台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优选的,安装台上设置有凹槽;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从动轮、皮带、主动轮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安装台上,且与主动轮传动连接;主动轮位于凹槽处,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连接;从动轮与转轴连接。优选的,踏板上设置有粘扣带。优选的,安装台和第三支架上设置有加强筋板。优选的,安装台底部设置有耐磨垫。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患者根据自身运动需求通过第一驱动机构调节第二支撑板的倾斜角度,使患者能舒适的倚靠在支撑垫上,并能将脚部放置在踏板上。通过第二驱动机构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连接杆转动,踏板随连接杆转动,患者脚部随踏板转动,从而实现对患者下肢膝关节的运动康复训练,缩短患者康复所需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运动康复健身器的第一种结构透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运动康复健身器的第二种结构透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附图标记:1、安装台;101、凹槽;2、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支撑垫;5、第一凸台;6、第一支架;7、第二凸台;8、转动台;9、连接台;10、第三凸台;11、移动台;12、丝杆螺母;13、双向丝杆;14、第一驱动装置;15、第二支架;16、第三支架;161、加强筋板;17、转轴;18、连接杆;19、踏板;191、粘扣带;20、从动轮;21、皮带;22、主动轮;23、第二驱动装置;24、耐磨垫。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运动康复健身器,包括安装台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支撑垫4、第一凸台5、第一支架6、第三支架16、转轴17、连接杆18和踏板19;支撑垫4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上;第二支撑板3沿远离第一支撑板2一端由下至上逐渐倾斜设置;第一凸台5设置在第二支撑板3上,且与第一支架6转动连接;连接杆18一端与踏板19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转轴17连接;转轴17与第三支架16转动连接;安装台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支撑板3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转轴17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一支架6、第一支撑板2和第三支架16依次设置在安装台1上。本技术中,患者根据自身运动需求通过第一驱动机构调节第二支撑板3的倾斜角度,使患者能舒适的倚靠在支撑垫4上,并能将脚部放置在踏板19上。通过第二驱动机构带动转轴17转动,转轴17带动连接杆18转动,踏板19随连接杆18转动,患者脚部随踏板19转动,从而实现对患者下肢膝关节的运动康复训练,缩短患者康复所需时间。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凸台7、转动台8、连接台9、第三凸台10、移动台11、丝杆螺母12、双向丝杆13、第一驱动装置14和第二支架15;第一驱动装置14和第二支架15均设置在安装台1上;第一驱动装置14与双向丝杆13传动连接;双向丝杆13与第二支架15转动连接,双向丝杆13上设置有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丝杆螺母12与双向丝杆13螺纹连接,丝杆螺母12在双向丝杆13上并排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上;移动台11与丝杆螺母12连接;第三凸台10设置在移动台11上连接台9两端分别与转动台8和第三凸台10转动连接;转动台8与第二凸台7转动连接;第二凸台7设置在第二支撑板3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装置14的输出端驱动双向丝杆13转动,两个丝杆螺母12在双向丝杆13上相向或相离移动,使得两个移动台11相向或相离移动,从而使两个第三凸台10相向或相离移动。第三凸台10带动连接台9转动,连接台9带动转动台8转动,转动台8带动第二凸台7转动,连接台9和第二凸台7的转动方向垂直。第二支撑板3在第二凸台7作用下绕第一凸台5和第一支架6转动连接的中心轴线转动,从而实现第二支撑板3的倾斜角度的调节。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安装台1上设置有凹槽101;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从动轮20、皮带21、主动轮22和第二驱动装置23;第二驱动装置23设置在安装台1上,且与主动轮22传动连接;主动轮22位于凹槽101处,主动轮22通过皮带21与从动轮20连接;从动轮20与转轴17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驱动装置23的输出端驱动主动轮22转动,主动轮22通过皮带21带动从动轮20转动。转轴17随从动轮20转动。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踏板19上设置有粘扣带191。需要说明的是,患者将脚放置在踏板19上后,通过粘紧粘扣带191将脚部夹紧在踏板19上,使得患者脚部位置更牢靠,不易从踏板19上滑落,康复运动效果更好。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安装台1和第三支架16上设置有加强筋板161。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加强筋板161,使得第三支架16更牢靠的设置在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动康复健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台(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支撑垫(4)、第一凸台(5)、第一支架(6)、第三支架(16)、转轴(17)、连接杆(18)和踏板(19);/n支撑垫(4)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上;第二支撑板(3)沿远离第一支撑板(2)一端由下至上逐渐倾斜设置;第一凸台(5)设置在第二支撑板(3)上,且与第一支架(6)转动连接;连接杆(18)一端与踏板(19)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转轴(17)连接;转轴(17)与第三支架(16)转动连接;安装台(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支撑板(3)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转轴(17)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一支架(6)、第一支撑板(2)和第三支架(16)依次设置在安装台(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康复健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台(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支撑垫(4)、第一凸台(5)、第一支架(6)、第三支架(16)、转轴(17)、连接杆(18)和踏板(19);
支撑垫(4)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上;第二支撑板(3)沿远离第一支撑板(2)一端由下至上逐渐倾斜设置;第一凸台(5)设置在第二支撑板(3)上,且与第一支架(6)转动连接;连接杆(18)一端与踏板(19)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转轴(17)连接;转轴(17)与第三支架(16)转动连接;安装台(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支撑板(3)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转轴(17)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一支架(6)、第一支撑板(2)和第三支架(16)依次设置在安装台(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康复健身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凸台(7)、转动台(8)、连接台(9)、第三凸台(10)、移动台(11)、丝杆螺母(12)、双向丝杆(13)、第一驱动装置(14)和第二支架(15);第一驱动装置(14)和第二支架(15)均设置在安装台(1)上;第一驱动装置(14)与双向丝杆(13)传动连接;双向丝杆(13)与第二支架(15)转动连接,双向丝杆(13)上设置有旋向相反的第一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巴洪冰
申请(专利权)人:阿坝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