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牵引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381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骨牵引针,包括针杆,所述针杆的一端设有杆头,所述杆头的一端设有柱体,所述针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分体针杆,所述分体针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针头,所述螺纹针头的尾端设有尖端,所述尖端的外侧壁具有切面;通过在螺纹针头的尾端设置尖端,尖端上开设弧形的切面,使螺纹针头在钻入骨骼时,减少与针道和骨骼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使引针钻入的速度更快、更准和减少钻入过程中的发热量;在进行使用时,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拆卸或加入分体针杆,增加或减少针杆的长度,以达到适应不同的需求;当需要调节杆体的角度时,只需要拔动第二针杆体,使第一针杆体内的阻尼转球在第二针杆体内转动,进行调节角度。

Bone traction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骨牵引针
本技术涉及骨科器具
,特别涉及骨牵引针。
技术介绍
骨牵引是通过骨牵引针直接牵引骨骼,从而使骨折、脱位患者进行有效的复位和固定,常常用于皮肤损伤、肿胀严重、创口感染或骨骼粉碎严重不宜行内固定的患者,方法主要有:颅骨牵引、尺骨鹰嘴牵引、股骨髁上牵引、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牵引等;现有的骨牵引针的针头部分结构单一,导致在骨牵引针钻入骨骼时,钻入较慢,且易发热,且现有的骨牵引针的长度和角度不可调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我们提出骨牵引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骨牵引针,通过设置螺纹针头的尾端设置尖端,尖端上开设弧形的切面,使螺纹针头在钻入骨骼时,减少与针道和骨骼之间的摩擦力,通过设置多组分体针杆,使多组分体针杆可以拆卸,进行调节杆体的长度,通过设置两根针杆体,在第一针杆体的内部设置固定杆和阻尼转球,使阻尼转球通过固定杆固定至第一针杆体上第二针杆体的内部设置限位块,使限位块对阻尼转球进行限位,使第一针杆体和第二针杆体可以调节角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骨牵引针,包括针杆,所述针杆的一端设有杆头,所述杆头的一端设有柱体,所述针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分体针杆,所述分体针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针头,所述螺纹针头的尾端设有尖端,所述尖端的外侧壁具有切面。进一步的,所述分体针杆至少设置有三个,两个所述分体针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分体针杆的外侧壁具有防滑纹。通过设置防滑纹,增大分体针杆外表面的摩擦力,使引针更稳固的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分体针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螺纹柱,所述分体针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内螺纹槽。通过设置外螺纹柱和内螺纹槽,使分体针杆之间通过外螺纹柱和内螺纹槽相互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柱体的形状为正方体结构。正方体结构的柱体方便与其他器械进行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切面的形状为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内凹陷的弧形结构可以减少尖端与骨骼的接触面积,进而达到减少摩擦力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针杆包括第一针杆体和第二针杆体,所述第一针杆体与所述第二针杆体卡合连接。第一针杆体和第二针杆体构成针杆主体。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针杆体的内部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部设有限位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阻尼转球,所述第二针杆体的内部靠近所述第一针杆体的一端开设有内凹槽,所述内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通过在在第一针杆体的内部设置固定杆和阻尼转球,使阻尼转球通过固定杆固定至第一针杆体上第二针杆体的内部设置限位块,使限位块对阻尼转球进行限位,当需要调节杆体的角度时,只需要拔动第二针杆体,使第一针杆体内的阻尼转球在第二针杆体内转动,进行调节角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螺纹针头的尾端设置尖端,尖端上开设弧形的切面,使螺纹针头在钻入骨骼时,减少与针道和骨骼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使引针钻入的速度更快、更准和减少钻入过程中的发热量;2、通过设置多组分体针杆,分体针杆的两端分别由外螺纹柱和内螺纹槽组成,使多组分体针杆可以相互拆卸,在进行使用时,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拆卸或加入分体针杆,增加或减少针杆的长度,以达到适应不同的需求;3、通过设置两根针杆体,在第一针杆体的内部设置固定杆和阻尼转球,使阻尼转球通过固定杆固定至第一针杆体上,在第二针杆体的内部设置限位块,使限位块对阻尼转球进行限位,当需要调节杆体的角度时,只需要拔动第二针杆体,使第一针杆体内的阻尼转球在第二针杆体内转动,进行调节角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分体针杆的连接关系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第一针杆体与第二针杆体的连接关系图;图4是本实施例图3中的A区放大图。图中,1、针杆;11、第一针杆体;111、固定杆;112、限位杆;113、阻尼转球;12、第二针杆体;121、内凹槽;122、限位块;2、杆头;3、柱体;4、分体针杆;41、防滑纹;42、外螺纹柱;43、内螺纹槽;5、螺纹针头;6、尖端;7、切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参照图1所示,为本技术较优实施例中骨牵引针,包括针杆1,所述针杆1的一端设有杆头2,所述杆头2的一端设有柱体3,所述针杆1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分体针杆4,所述分体针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针头5,所述螺纹针头5的尾端设有尖端6,所述尖端6的外侧壁具有切面7。通过在螺纹针头5的尾端设置尖端6,尖端6上开设弧形的切面7,使螺纹针头5在钻入骨骼时,减少与针道和骨骼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使引针钻入的速度更快、更准和减少钻入过程中的发热量。参照图2,所述分体针杆4至少设置有三个,两个所述分体针杆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参照图2,所述分体针杆4的外侧壁具有防滑纹41。参照图2,所述分体针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螺纹柱42,所述分体针杆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内螺纹槽43。通过设置外螺纹柱42和内螺纹槽43,使分体针杆4之间通过外螺纹柱42和内螺纹槽43相互连接。参照图1,所述柱体3的形状为正方体结构。参照图1,所述切面7的形状为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内凹陷的弧形结构可以减少尖端6与骨骼的接触面积,进而达到减少摩擦力的目的。参照图3,所述针杆1包括第一针杆体11和第二针杆体12,所述第一针杆体11与所述第二针杆体12卡合连接。参照图4,所述第一针杆体11的内部设有固定杆111,所述固定杆111的内部设有限位杆112,所述固定杆1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阻尼转球113,所述第二针杆体12的内部靠近所述第一针杆体11的一端开设有内凹槽121,所述内凹槽12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22。通过在在第一针杆体11的内部设置固定杆111和阻尼转球113,使阻尼转球113通过固定杆111固定至第一针杆体11上,在第二针杆体12的内部设置限位块122,使限位块122对阻尼转球113进行限位,当需要调节杆体的角度时,只需要拔动第二针杆体12,使第一针杆体11内的阻尼转球113在第二针杆体12内转动,进行调节角度。具体实施过程:在使用时,首先,根据具体需要的长度,对分体针杆4进行组装,使分体针杆4之间通过外螺纹柱42和内螺纹槽43相互连接,连接完成后,通过将引针接入钻入装置,使引针插入骨骼进行牵引,当需要调节角度时,拔动第二针杆体12,使第一针杆体11内的阻尼转球113在第二针杆体12内转动,进行调节角度。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骨牵引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杆(1),所述针杆(1)的一端设有杆头(2),所述杆头(2)的一端设有柱体(3),所述针杆(1)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分体针杆(4),所述分体针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针头(5),所述螺纹针头(5)的尾端设有尖端(6),所述尖端(6)的外侧壁具有切面(7)。/n

【技术特征摘要】
1.骨牵引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杆(1),所述针杆(1)的一端设有杆头(2),所述杆头(2)的一端设有柱体(3),所述针杆(1)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分体针杆(4),所述分体针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针头(5),所述螺纹针头(5)的尾端设有尖端(6),所述尖端(6)的外侧壁具有切面(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牵引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针杆(4)至少设置有三个,两个所述分体针杆(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牵引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针杆(4)的外侧壁具有防滑纹(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牵引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针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螺纹柱(42),所述分体针杆(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内螺纹槽(4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新颜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苏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