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中颅骨牵引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287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术中颅骨牵引架,包括固定圈、驱动结构、限位圈、万向球、连接杆、限位板、缓冲杆、拉环和橡胶圈,所述固定圈上与万向球连接,所述固定圈的内壁与限位圈连接,所述限位圈的内壁与橡胶圈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万向球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缓冲杆连接,所述拉环安装在缓冲杆上,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转动板、螺纹杆、支撑杆和固定板,通过采用橡胶圈对患者的头部进行连接,然后加工外部的固定圈和驱动装置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减去现有技术中就爱国医用螺钉固定到患者颅骨上这一步骤,从而有效的防止术后该区域产生创伤的问题,同时方便固定,减少步骤,方便操作。

A kind of intraoperative skull traction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中颅骨牵引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器械
,具体为一种术中颅骨牵引架。
技术介绍
颈椎骨折脱位、上颈椎畸形、脊柱侧后凸畸形等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这些疾病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术中往往需要行颅骨牵引,来帮助骨折或脱位复位及畸形改善。但术中颅骨牵引需要一个理想的支点来达到满意的牵引效果,目前常用的是手术中应用托盘作为支点进行牵引,这种牵引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其稳定性差,牵引过程中容易出现晃动;2.牵引绳与托盘之间摩擦大,称坨的重量与牵引力不相符合,容易造成医师的误判。3.术中经常需要调整手术床的高度,托盘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但托盘高度调整经常比较困难。同时现有的技术中,颅骨牵引架大多采用U型支架,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固定的位置使用医用螺丝固定到患者的颅骨上,时患者的颅骨与牵引架固定,此种固定方式步骤比较繁琐,且容易造成术后创伤不利于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医用牵引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术中颅骨牵引架,能够方便对手术中的病人进行牵引的同时可以达到理想的牵引效果,减少术后创伤,减少手术中的影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术中颅骨牵引架,包括固定圈、驱动结构、限位圈、万向球、连接杆、限位板、缓冲杆、拉环和橡胶圈,所述固定圈上与万向球连接,所述固定圈的内壁与限位圈连接,所述限位圈的内壁与橡胶圈连接,所述橡胶圈、限位圈与固定圈之间通过驱动结构连接,所述限位板安装在固定圈上,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万向球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缓冲杆连接,所述拉环安装在缓冲杆上,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转动板、螺纹杆、支撑杆和固定板。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术中颅骨牵引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动板的一面与螺纹杆之间焊接,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杆连接,所述螺纹杆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支撑杆的横截面直径,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固定板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术中颅骨牵引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螺纹杆与固定圈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杆贯穿限位圈,所述固定板与橡胶圈的连接面安装有橡胶板,所述限位圈上开有用于与支撑杆连接的通孔,所述固定圈上开有用于与螺纹杆连接的螺纹孔。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术中颅骨牵引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圈上开有用于固定万向球的槽孔,所述万向球与固定圈之间转动连接,所述万向球与连接杆之间焊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术中颅骨牵引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杆与缓冲杆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缓冲杆为液压杆,所述缓冲杆的固定端与连接杆的连接处开有滑槽,所述连接杆上安装有用于配合滑槽的滑块,所述缓冲杆的伸缩端与拉环之间螺纹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术中颅骨牵引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板的左右两侧安装有限位螺丝,所述限位螺丝贯穿限位板与固定圈之间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同时现有的技术中,颅骨牵引架大多采用U型支架,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固定的位置使用医用螺丝固定到患者的颅骨上,时患者的颅骨与牵引架固定,此种固定方式步骤比较繁琐,且容易造成术后创伤不利于操作,本申请文件中,通过采用橡胶圈对患者的头部进行连接,然后加工外部的固定圈和驱动装置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减去现有技术中就爱国医用螺钉固定到患者颅骨上这一步骤,从而有效的防止术后该区域产生创伤的问题,同时方便固定,减少步骤,方便操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术中颅骨牵引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术中颅骨牵引架的驱动结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术中颅骨牵引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固定圈、110转动板、111螺纹杆、112支撑杆、113固定板、120限位圈、130万向球、140限位板、150连接杆、160缓冲杆、170拉环、180橡胶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其次,本专利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术中颅骨牵引架,请参阅图1-3,包括固定圈100、驱动结构、限位圈120、万向球130、连接杆150、限位板140、缓冲杆160、拉环170和橡胶圈180,固定圈100上与万向球130连接,固定圈100的内壁与限位圈120连接,限位圈120的内壁与橡胶圈180连接,橡胶圈180、限位圈120与固定圈100之间通过驱动结构连接,限位板140安装在固定圈100上,连接杆150的一端与万向球130连接,连接杆150的另一端与缓冲杆160连接,拉环170安装在缓冲杆160上,驱动结构包括转动板110、螺纹杆111、支撑杆112和固定板113。请再次参阅图2,转动板110的一面与螺纹杆111之间焊接,螺纹杆111的另一端与支撑杆112连接,螺纹杆111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支撑杆112的横截面直径,支撑杆112的另一端与固定板113连接,具体的,转动板110用于连接螺纹杆111,通过转动转动板110即可带动螺纹杆111的螺纹伸缩,支撑杆112用于连接固定板113,对橡胶圈180进行连接固定,同时用于贯穿限位圈120,方便对驱动结构的两端固定。请再次参阅图1-2,螺纹杆111与固定圈100之间螺纹连接,支撑杆112贯穿限位圈120,固定板113与橡胶圈180的连接面安装有橡胶板,限位圈120上开有用于与支撑杆112连接的通孔,固定圈100上开有用于与螺纹杆111连接的螺纹孔,具体的,螺纹杆111与固定圈100之间螺纹连接,提高螺纹杆111的稳定性,同时方便对力度进行调节,橡胶板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请再次参阅图3,固定圈100上开有用于固定万向球130的槽孔,万向球130与固定圈100之间转动连接,万向球130与连接杆150之间焊接,具体的,槽孔用于固定万向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术中颅骨牵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圈(100)、驱动结构、限位圈(120)、万向球(130)、连接杆(150)、限位板(140)、缓冲杆(160)、拉环(170)和橡胶圈(180),所述固定圈(100)上与万向球(130)连接,所述固定圈(100)的内壁与限位圈(120)连接,所述限位圈(120)的内壁与橡胶圈(180)连接,所述橡胶圈(180)、限位圈(120)与固定圈(100)之间通过驱动结构连接,所述限位板(140)安装在固定圈(100)上,所述连接杆(150)的一端与万向球(130)连接,所述连接杆(150)的另一端与缓冲杆(160)连接,所述拉环(170)安装在缓冲杆(160)上,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转动板(110)、螺纹杆(111)、支撑杆(112)和固定板(1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中颅骨牵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圈(100)、驱动结构、限位圈(120)、万向球(130)、连接杆(150)、限位板(140)、缓冲杆(160)、拉环(170)和橡胶圈(180),所述固定圈(100)上与万向球(130)连接,所述固定圈(100)的内壁与限位圈(120)连接,所述限位圈(120)的内壁与橡胶圈(180)连接,所述橡胶圈(180)、限位圈(120)与固定圈(100)之间通过驱动结构连接,所述限位板(140)安装在固定圈(100)上,所述连接杆(150)的一端与万向球(130)连接,所述连接杆(150)的另一端与缓冲杆(160)连接,所述拉环(170)安装在缓冲杆(160)上,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转动板(110)、螺纹杆(111)、支撑杆(112)和固定板(1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中颅骨牵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110)的一面与螺纹杆(111)之间焊接,所述螺纹杆(111)的另一端与支撑杆(112)连接,所述螺纹杆(111)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支撑杆(112)的横截面直径,所述支撑杆(112)的另一端与固定板(11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中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雄吴子祥雷伟冯亚非张扬李天清李耀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