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芯门锁的保险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231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芯门锁的保险锁结构,包括第一滑动块、保险按键和斜舌组件,所述第一滑动块可向下滑动并自动向上复位地安装在内执手固定座内,且第一滑动块位于内执手传动杆插座的上方;所述保险按键从内执手固定座的表面伸出,并可沿垂直于表面方向运动,且与第一滑动块驱动连接;所述斜舌组件通过传动杆与内执手组件的内执手和外执手组件的外执手传动连接;当按下保险按键时驱使第一滑动块向下滑动至锁定状态,此时第一滑动块卡住锁定内执手传动杆插座,实现内执手和外执手的锁定,起到保险锁功能,取消了传统插芯门锁的保险舌组件,有效简化锁具结构和降低成本,组装安装效率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强。

A kind of safety lock structure of plug-in door 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芯门锁的保险锁结构
本技术属于锁具
,特别涉及一种插芯门锁的保险锁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插芯门锁(如:执手锁)包括有内执手组件、外执手组件和锁体,且锁体内设有斜舌组件、方舌组件和保险舌组件,并由不同结构控制开启和闭锁,具体为:斜舌组件由内执手组件和外执手组进行控制开启,方舌组件由钥匙控制内锁芯和外锁芯控制闭锁和解锁,保险舌组件由保险按键控制,使用操作十分麻烦,而且结构十分复杂,组装安装成本耗时,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在取消传统插芯门锁的保险舌组件的前提下实现保险功能,有效简化锁具结构和降低成本,组装安装效率高的插芯门锁的保险锁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芯门锁的保险锁结构,包括第一滑动块、保险按键和斜舌组件,所述第一滑动块可向下滑动并自动向上复位地安装在内执手固定座内,且第一滑动块位于内执手传动杆插座的上方;所述保险按键从内执手固定座的表面伸出,并可沿垂直于表面方向运动,且与第一滑动块驱动连接;所述斜舌组件通过传动杆与内执手组件的内执手和外执手组件的外执手传动连接;当按下保险按键时驱使第一滑动块向下滑动至锁定状态,此时第一滑动块卡住锁定内执手传动杆插座,实现内执手和外执手的锁定,起到保险锁功能。进一步地,所述保险按键的内端下部设有弧形抵压面,所述第一滑动块的上端设有与弧形抵压面相匹配的倾斜抵接面;当按下保险按键时,所述弧形抵压面作用在倾斜抵接面上、驱使第一滑动块向下滑动,此过程所述弧形抵压面在倾斜抵接面上滑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动块朝向内执手传动杆插座的一侧设有锁定卡脚,所述内执手传动杆插座的弹簧架朝向第一滑动块的一侧设有锁定卡口;当按下保险按键时,所述弧形抵压面作用在倾斜抵接面上、驱使第一滑动块向下滑动至锁定卡脚卡在弹簧架的锁定卡口内,实现内执手和外执手的锁定。进一步地,该保险锁结构还包括有锁芯解锁组件,所述锁芯解锁组件包括有内锁芯、外锁芯、第二滑动块、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其中,所述内锁芯和外锁芯分别安装在内执手固定座和外执手固定座内,所述第二滑动块可向上滑动至与第一滑动块驱动连接并自动复位地安装在内执手固定座内;所述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可同步转动地分别安装在内执手固定座和外执手固定座内,所述内锁芯通过第一驱动件第二滑动块驱动连接,所述外锁芯依次通过第二驱动件和第一驱动件与第二滑动块驱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可在取消传统插芯门锁的保险舌组件的前提下实现保险功能,有效简化锁具结构和降低成本,组装安装效率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强。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了本技术所述保险锁结构的插芯门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内执手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内执手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插芯门锁的保险锁结构实施例中第一滑动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插芯门锁的保险锁结构实施例中保险按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插芯门锁的保险锁结构,包括第一滑动块1、保险按键2和斜舌组件21,所述第一滑动块1可向下滑动并自动向上复位地安装在内执手固定座16内,且第一滑动块1位于内执手传动杆插座6的上方;所述保险按键2从内执手固定座16的表面伸出,并可沿垂直于表面方向运动,且与第一滑动块1驱动连接;所述斜舌组件21通过传动杆22与内执手组件的内执手19和外执手组件的外执手20传动连接;具体结构可以为:所述第一滑动块1可上下滑动地安装在内执手传动杆插座6上方的内执手固定座11内,同时第一滑动块1上设有左复位扭簧14和右复位扭簧15;所述保险按键2安装在内执手固定座16内并从内执手固定座16的表面伸出,所述保险按键2的内端端面设有的弹簧孔18内安装有复位弹簧(图中未表示出来),同时内端下部设有弧形抵压面3,所述第一滑动块1的上端设有与弧形抵压面3相匹配的倾斜抵接面4,所述第一滑动块1朝向内执手传动杆插座6的一侧设有锁定卡脚5,所述内执手传动杆插座6的弹簧架7朝向第一滑动块1的一侧设有锁定卡口8。当按下保险按键2时驱使第一滑动块1向下滑动至锁定状态,具体为:所述弧形抵压面3作用在倾斜抵接面4上、驱使第一滑动块1向下滑动至锁定状态(第一滑动块1的凸起卡部卡在内执手固定座16设有的保险卡位上,图中未表示出来),此过程所述弧形抵压面3在倾斜抵接面4上滑动,此时第一滑动块1卡住锁定内执手传动杆插座6(即:锁定卡脚5卡在弹簧架7的锁定卡口8内),实现内执手19和外执手20的锁定、无法转动(如图1,所述插芯门锁的内执手组件的内执手19和外执手组件的外执手20通过穿设在斜舌组件21上的传动杆22同步转动连接并与斜舌组件21驱动连接),起到保险锁功能。这样,通过本技术所述保险锁结构即在取消传统插芯门锁的保险舌组件的前提下实现保险功能,有效简化锁具结构和降低成本,组装安装效率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强。另外,本技术所述插芯门锁的保险锁结构还包括有锁芯解锁组件,所述锁芯解锁组件包括有内锁芯9、外锁芯10、第二滑动块11、第一驱动件12和第二驱动件13;其中,所述内锁芯9和外锁芯10分别安装在内执手固定座16和外执手固定座17内,所述第二滑动块11可向上滑动至与第一滑动块1驱动连接并自动复位地安装在内执手固定座16内(如图2,所述内执手固定座16内设有滑动安装座23,所述第二滑动块11可上下滑动地安装在滑动安装座23上并设有复位拉簧24);所述第一驱动件12和第二驱动件13可同步转动地分别安装在内执手固定座16和外执手固定座17内,所述内锁芯9通过第一驱动件12第二滑动块11驱动连接,所述外锁芯10依次通过第二驱动件13和第一驱动件12与第二滑动块11驱动连接。这样,本技术所述插芯门锁的保险锁结构即可通过钥匙来解除锁具的保险功能,解决了现有插芯门锁在意外开启保险功能时门外无法解除的问题,使用操作更方便、更安全。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芯门锁的保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滑动块(1)、保险按键(2)和斜舌组件(21),所述第一滑动块(1)可向下滑动并自动向上复位地安装在内执手固定座(16)内,且第一滑动块(1)位于内执手传动杆插座(6)的上方;所述保险按键(2)从内执手固定座(16)的表面伸出,并可沿垂直于表面方向运动,且与第一滑动块(1)驱动连接;所述斜舌组件(21)通过传动杆(22)与内执手组件的内执手(19)和外执手组件的外执手(20)传动连接;当按下保险按键(2)时驱使第一滑动块(1)向下滑动至锁定状态,此时第一滑动块(1)卡住锁定内执手传动杆插座(6),实现内执手(19)和外执手(20)的锁定,起到保险锁功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芯门锁的保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滑动块(1)、保险按键(2)和斜舌组件(21),所述第一滑动块(1)可向下滑动并自动向上复位地安装在内执手固定座(16)内,且第一滑动块(1)位于内执手传动杆插座(6)的上方;所述保险按键(2)从内执手固定座(16)的表面伸出,并可沿垂直于表面方向运动,且与第一滑动块(1)驱动连接;所述斜舌组件(21)通过传动杆(22)与内执手组件的内执手(19)和外执手组件的外执手(20)传动连接;当按下保险按键(2)时驱使第一滑动块(1)向下滑动至锁定状态,此时第一滑动块(1)卡住锁定内执手传动杆插座(6),实现内执手(19)和外执手(20)的锁定,起到保险锁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插芯门锁的保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按键(2)的内端下部设有弧形抵压面(3),所述第一滑动块(1)的上端设有与弧形抵压面(3)相匹配的倾斜抵接面(4);当按下保险按键(2)时,所述弧形抵压面(3)作用在倾斜抵接面(4)上、驱使第一滑动块(1)向下滑动,此过程所述弧形抵压面(3)在倾斜抵接面(4)上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插芯门锁的保险锁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志满区新本刘国华温朝高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坚士制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