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丰常辉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式建筑中混凝土构件支撑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2072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中混凝土构件支撑固定装置,包括支撑件、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所述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分别设置在支撑件的上端和下端,且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的尺寸相等,所述第一支撑槽的上端和第二支撑槽的下端两侧支撑件外壁上均开设有通孔,且第一支撑槽上端和第二支撑槽下端左侧的通孔与右侧的通孔位于同一平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并在第一支撑槽的上端和第二支撑槽的下端横向设置有通孔,可以使构件墙体置于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内并使预留孔对准通孔,然后在使用螺栓贯穿通孔和预留孔将构件墙体固定,不仅固定操作简单,且连接比较稳定。

A supporting and fixing device for concrete components in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中混凝土构件支撑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中混凝土构件支撑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在装配混凝土构件时需要使用专用的固定支撑装置将构件连接固定。现有的固定方法是通过固定铁片和膨胀螺栓等将两个混凝土构件的墙体连接起来,通过构件上预留的孔从而将构件稳定连接固定,但是该种方式连接操作比较复杂,同时膨胀螺栓和固定铁片的连接方式固定不够稳定。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中混凝土构件支撑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中混凝土构件支撑固定装置,通过在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并在第一支撑槽的上端和第二支撑槽的下端横向设置有通孔,可以使构件墙体置于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内并使预留孔对准通孔,然后在使用螺栓贯穿通孔和预留孔将构件墙体固定,不仅固定操作简单,且连接比较稳定,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中混凝土构件支撑固定装置,包括支撑件、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所述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分别设置在支撑件的上端和下端,且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的尺寸相等;所述第一支撑槽的上端和第二支撑槽的下端两侧支撑件外壁上均开设有通孔,且第一支撑槽上端和第二支撑槽下端左侧的通孔与右侧的通孔位于同一平面上,右侧所述通孔处的支撑件内嵌入固定有螺母,且螺母的螺孔与通孔对齐,左侧所述通孔左侧的支撑件上开设有螺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螺槽的内侧表面贴合固定有垫片,所述垫片为多个。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的内部表面均贴合固定有橡胶垫。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通孔为多个,且多个通孔之间横向等距的分布在支撑件两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件和垫片均为钢材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的装配式建筑中混凝土构件支撑固定装置,通过在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并在第一支撑槽的上端和第二支撑槽的下端横向设置有通孔,可以使构件墙体置于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内并使预留孔对准通孔,然后在使用螺栓贯穿通孔和预留孔将构件墙体固定,不仅固定操作简单,且连接比较稳定。2.本技术的装配式建筑中混凝土构件支撑固定装置,通过使螺槽的内侧表面贴合固定有垫片,且垫片为多个,在使用螺栓贯穿通孔和预留孔并旋接拧紧时,垫片能够减少螺栓头部对螺槽内的磨损。3.本技术的装配式建筑中混凝土构件支撑固定装置,通过使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的内部表面均贴合固定有橡胶垫,在混凝土构件的墙体置于第一支撑槽或者第二支撑槽内时,构件与橡胶垫接触使其与支撑件之间有一定缓冲作用,避免构件被磨损。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装配式建筑中混凝土构件支撑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配式建筑中混凝土构件支撑固定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件;2、第一支撑槽;3、第二支撑槽;4、通孔;5、橡胶垫;6、螺母;7、螺槽;8、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中混凝土构件支撑固定装置,包括支撑件1、第一支撑槽2和第二支撑槽3,所述第一支撑槽2和第二支撑槽3分别设置在支撑件1的上端和下端,且第一支撑槽2和第二支撑槽3的尺寸相等;所述第一支撑槽2的上端和第二支撑槽3的下端两侧支撑件1外壁上均开设有通孔4,且第一支撑槽2上端和第二支撑槽3下端左侧的通孔4与右侧的通孔4位于同一平面上,右侧所述通孔4处的支撑件1内嵌入固定有螺母6,且螺母6的螺孔与通孔4对齐,左侧所述通孔4左侧的支撑件1上开设有螺槽7。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通过在支撑件1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槽2和第二支撑槽3,并在第一支撑槽2的上端和第二支撑槽3的下端横向设置有通孔4,可以使构件墙体置于第一支撑槽2和第二支撑槽3内并使预留孔对准通孔4,然后在使用螺栓贯穿通孔4和预留孔将构件墙体固定,不仅固定操作简单,且连接比较稳定。其中,所述螺槽7的内侧表面贴合固定有垫片8,所述垫片8为多个。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通过使螺槽7的内侧表面贴合固定有垫片8,且垫片8为多个,在使用螺栓贯穿通孔4和预留孔并旋接拧紧时,垫片能够减少螺栓头部对螺槽7内的磨损。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槽2和第二支撑槽3的内部表面均贴合固定有橡胶垫5。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通过使第一支撑槽2和第二支撑槽3的内部表面均贴合固定有橡胶垫5,在混凝土构件的墙体置于第一支撑槽2或者第二支撑槽3内时,构件与橡胶垫5接触使其与支撑件1之间有一定缓冲作用,避免构件被磨损。其中,所述通孔4为多个,且多个通孔4之间横向等距的分布在支撑件1两侧。其中,所述支撑件1和垫片8均为钢材料制成。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装配式建筑中混凝土构件支撑固定装置,包括支撑件1、第一支撑槽2、第二支撑槽3、通孔4、橡胶垫5、螺母6、螺槽7、垫片8,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工作时,使支撑件1卡在混凝土构件墙体的一侧,并使待连接固定的两个构件墙体卡在第一支撑槽1和第二支撑槽2内,然后使用螺栓从左侧贯穿支撑件1上的通孔4和墙体上的预留孔,螺栓的右侧旋接进入螺母6内,螺栓的左侧置于螺槽7内被旋接固定紧,从而可以保证两个待连接的构件墙体被稳定的支撑固定,橡胶垫5对构件墙体具有一定的缓冲支撑效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中混凝土构件支撑固定装置,包括支撑件(1)、第一支撑槽(2)和第二支撑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槽(2)和第二支撑槽(3)分别设置在支撑件(1)的上端和下端,且第一支撑槽(2)和第二支撑槽(3)的尺寸相等;/n所述第一支撑槽(2)的上端和第二支撑槽(3)的下端两侧支撑件(1)外壁上均开设有通孔(4),且第一支撑槽(2)上端和第二支撑槽(3)下端左侧的通孔(4)与右侧的通孔(4)位于同一平面上,右侧所述通孔(4)处的支撑件(1)内嵌入固定有螺母(6),且螺母(6)的螺孔与通孔(4)对齐,左侧所述通孔(4)左侧的支撑件(1)上开设有螺槽(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中混凝土构件支撑固定装置,包括支撑件(1)、第一支撑槽(2)和第二支撑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槽(2)和第二支撑槽(3)分别设置在支撑件(1)的上端和下端,且第一支撑槽(2)和第二支撑槽(3)的尺寸相等;
所述第一支撑槽(2)的上端和第二支撑槽(3)的下端两侧支撑件(1)外壁上均开设有通孔(4),且第一支撑槽(2)上端和第二支撑槽(3)下端左侧的通孔(4)与右侧的通孔(4)位于同一平面上,右侧所述通孔(4)处的支撑件(1)内嵌入固定有螺母(6),且螺母(6)的螺孔与通孔(4)对齐,左侧所述通孔(4)左侧的支撑件(1)上开设有螺槽(7)。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常辉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丰常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