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地下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013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地下通道,涉及地下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底板、竖板和悬挑结构,底板顶面两端各固定设置一竖板,悬挑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悬挑板,各竖板顶端均向内固定设置一悬挑板,两个悬挑板之间留有开口,底板上方设有地下行车道,悬挑板上方设有地上行车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城市地下通道,节约城市用地,节省工程造价,提高地下道路行车舒适度,减少地下车流行车噪音对两侧沿线居民的干扰。

A kind of urban underpa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地下通道
本技术涉及地下道路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城市地下通道。
技术介绍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日益增加,城市地下道路大量建设,目前一般城市地下道路采用全埋或敞开的断面形式。全埋地道建设成本高,还需满足通风、采光、防火要求,后期运营成本也高,项目全寿命周期投资很大,且受限于空气、光线质量,行车舒适性也比较差,而且全埋地道埋得深,实施期间基坑开挖量大,对周边建筑影响大;敞开地道虽然避免了全埋地道的部分缺点,但其占地大,不利城市用地的集约利用,社会成本也很高,而且敞开地道运营期间噪音大,对周边居民生活干扰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地下通道,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节约城市用地,节省工程造价,提高地下道路行车舒适度,减少地下车流行车噪音对两侧沿线居民的干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城市地下通道,包括底板、竖板和悬挑结构,所述底板顶面两端各固定设置一所述竖板,所述悬挑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悬挑板,各所述竖板顶端均向内固定设置一所述悬挑板,两个所述悬挑板之间留有开口,所述底板上方设有地下行车道,所述悬挑板上方设有地上行车道。优选的,所述地下行车道横向靠近所述竖板的端部设有排水边沟。优选的,所述悬挑结构还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挡板,各所述悬挑板靠内的一端均向上固定设有一所述支挡板。优选的,所述悬挑结构靠内的一端设有安全防护设施。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面固定设置有抗浮装置,所述抗浮装置为抗浮桩。优选的,各所述悬挑板底面固定设置有加肋。优选的,所述竖板顶端外表面设有过渡装置,所述过渡装置为向外凸出的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上表面用于支撑混凝土板。优选的,所述地下行车道设置为多道,所述地下行车道与所述悬挑板之间的净高大于3.5m或者大于4.5m。优选的,所述悬挑板横向断面长度为1~8m。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城市地下通道,地下行车道和地上行车道通过底板、竖板和悬挑结构立体布置,节约了城市用地,节省工程造价;地下行车道顶部悬挑板之间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能够引入自然光线和通风,提高地下行车道行车舒适度;悬挑结构除了支撑地上行车道的车辆,同时也是地下车流行车噪音的屏障,大大减少对两侧沿线居民的干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城市地下通道的横断面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城市地下通道的横断面结构图;图中:1-底板、2-竖板、3-悬挑结构、4-悬挑板、5-地下行车道、6-地上行车道、7-排水边沟、8-安全防护设施、9-支挡板、10-抗浮装置、11-加肋、12-过渡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地下通道,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节约城市用地,节省工程造价,提高地下道路行车舒适度,减少地下车流行车噪音对两侧沿线居民的干扰。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城市地下通道,包括底板1、竖板2和悬挑结构3,底板1顶面两端各固定设置一竖板2,悬挑结构3包括水平设置的悬挑板4,各竖板2顶端均向内固定设置一悬挑板4,两个悬挑板4之间留有开口,底板1上方设有地下行车道5,悬挑板4上方设有地上行车道6。在本实施例中的城市地下通道,使用在地道浅埋的情况下,通过底板1、竖板2和悬挑结构3的设置,将地下行车道5和地上行车道6立体布置,节约了城市用地,两个悬挑板4之间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能够向地下行车道5引入自然光线并能够通风,提高了地下行车道5的行车舒适度,悬挑板4上方直接设有地上行车道6,在为地上行车道6提供支撑的同时,也是地下车流行车噪音的屏障,大大减少对两侧沿线居民的干扰。如图1所示,地下行车道5横向靠近竖板2的端部设有排水边沟7,在底板1下方每隔一段距离设有一个集水槽,排水边沟7用于将地下行车道5上的水(例如雨水等)排放收集至集水槽中,通过抽水装置将集水槽中收集的水排放至地面上的排水管道中。如图1所示,悬挑结构3靠内的一端设有安全防护设施8,在本实施例中,安全防护设施8固定设置在悬挑板4的一端,保证地面车辆的安全。如图1所示,底板1底面固定设置有抗浮装置10,抗浮装置10为抗浮桩,通过将抗浮桩埋入地下,在土壤与抗浮桩的摩擦力作用下,为本技术中的城市地下通道提供抗浮作用。如图1所示,各悬挑板4底面固定设置有加肋11,为悬挑板4提供支撑加强作用。如图1所示,竖板2顶端外表面设有过渡装置12,过渡装置12为向外凸出的支撑凸起,支撑凸起上表面用于支撑混凝土板,通过在支撑凸起上表面支撑混凝土板,避免了因不均匀沉降而导致的土壤和悬挑板之间错缝的出现。地下行车道5设置为多道,地下行车道5与悬挑板4之间的净高大于3.5m或者大于4.5m。当地下行车道5与悬挑板4之间的净高大于3.5m时,地下行车道5用于小型车辆的通行;当地下行车道5与悬挑板4之间的净高大于4.5m时,地下行车道5不仅用于小型车辆的通行,同样可以适用一些大型车辆(如公交车)的通行。悬挑板4横向断面长度为1~8m,根据实际情况的需求设置不同长度的悬挑板4的横向断面长度。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城市地下通道,与实施例一中的城市地下通道的不同之处在于,悬挑结构3还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挡板9,各悬挑板4靠内的一端均向上固定设有一支挡板9,在建设条件受限时,通过支挡板9的设置,使实施例一中的城市地下通道具备深埋的能力,能够阻止支挡板9外侧的土壤进入到地下通道中,提高本技术城市地下通道的适用性。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悬挑板4深埋入地下,支挡板9向上延伸到地面,安全防护设施8固定设置在支挡板9的顶面,用于保证地面车辆的安全;悬挑板4上方为土壤,不会由于不均匀沉降而产生错缝,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竖板2顶端外表面不必设置过渡装置12用来避免错缝的产生。本技术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地下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竖板和悬挑结构,所述底板顶面两端各固定设置一所述竖板,所述悬挑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悬挑板,各所述竖板顶端均向内固定设置一所述悬挑板,两个所述悬挑板之间留有开口,所述底板上方设有地下行车道,所述悬挑板上方设有地上行车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地下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竖板和悬挑结构,所述底板顶面两端各固定设置一所述竖板,所述悬挑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悬挑板,各所述竖板顶端均向内固定设置一所述悬挑板,两个所述悬挑板之间留有开口,所述底板上方设有地下行车道,所述悬挑板上方设有地上行车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地下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行车道横向靠近所述竖板的端部设有排水边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地下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结构还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挡板,各所述悬挑板靠内的一端均向上固定设有一所述支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城市地下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结构靠内的一端设有安全防护设施。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炜朱银乐陆宏伟叶志荣黄晓彬冯大权王铁军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