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水区地铁隧道与乘车区间防水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0129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富水区地铁隧道与乘车区间防水连接节点,主要包括乘车区间主体由三层建筑底板和多个承重柱构成;建筑第二层底板一端上侧布置顶部连接平台;隧道上端部管片连接尾端与顶面连接件通过U型膨胀螺栓固定在一起;顶面连接件插入顶部连接平台上布置防水凹槽并用螺栓固定;防水凹槽内部铺设防水材料;行车平台布置在隧道主体下端部并与建筑第一层底板连接在一起并在连接处上部安装可拆卸止水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整体受力性能好、防水性能好、隧道管片上端部布置顶面连接件与顶部连接平台连接,使连接节点具有足够的刚度,并减小节点的变形,在底部拼接缝处安装可拆卸止水系统可保证拼接处防水构造老化时及时更换。

Waterproof connection node between subway tunnel and passenger section in Fushui Distri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富水区地铁隧道与乘车区间防水连接节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富水区地铁隧道与乘车区间防水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虽然地铁隧道与换乘车站是一个整体,但施工时各部分是有先后顺序的,当地铁隧道先期施工,换乘车站依附隧道位置设立时,就需要将非永久性的综合管廊片适时凿除,此时地铁隧道与换乘车站之间由于凿除而留下的空缺,必须做有效的结构连接和防水连接,以确保传力、防水等建筑整体性的要求。因而作为连接较刚性的主体结构与较柔性的管片结构的节点部位,就成为地铁区间盾构隧道扩建形成车站的关健结构部件,因此需要对扩建形成车站范围内的盾构管片和与车站结构的连接节点进行特殊设计。连接节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如遇变形缝破坏、漏水,可能需要破坏大片刚性保护层,维修成本高、工期长,施工非常困难。如何保证隧道使用过程后牢固耐用、防水优越、易于施工、方便维修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富水区地铁隧道与乘车区间防水连接节点,包括隧道主体、行车平台、承重柱、建筑第一层底板、顶部连接平台、顶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富水区地铁隧道与乘车区间防水连接节点,包括隧道主体(1)、行车平台(2)、承重柱(3)、建筑第一层底板(4)、顶部连接平台(5)、顶面连接件(6)、可拆卸止水系统(7)、建筑第二层底板(8)、建筑第三层底板(9)、换乘区(12);其特征在于:/n乘车区间主体由建筑第一层底板(4)、建筑第二层底板(8)、建筑第三层底板(9)和若干个承重柱(3)构成;建筑第三层底板(9)布置在乘车区间主体最上层,建筑第一层底板(4)布置在乘车区间主体最下层;建筑第二层底板(8)布置在乘车区间主体中部,承重柱(3)上端部与建筑第三层底板(9)连接,建筑第一层底板(4)和建筑第二层底板(8)与承重柱(3)中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水区地铁隧道与乘车区间防水连接节点,包括隧道主体(1)、行车平台(2)、承重柱(3)、建筑第一层底板(4)、顶部连接平台(5)、顶面连接件(6)、可拆卸止水系统(7)、建筑第二层底板(8)、建筑第三层底板(9)、换乘区(12);其特征在于:
乘车区间主体由建筑第一层底板(4)、建筑第二层底板(8)、建筑第三层底板(9)和若干个承重柱(3)构成;建筑第三层底板(9)布置在乘车区间主体最上层,建筑第一层底板(4)布置在乘车区间主体最下层;建筑第二层底板(8)布置在乘车区间主体中部,承重柱(3)上端部与建筑第三层底板(9)连接,建筑第一层底板(4)和建筑第二层底板(8)与承重柱(3)中端部分围成换乘区(12);承重柱(3)下端部延伸到乘车区间主体基础中;
隧道主体(1)由三块弧形的隧道管片通过U型膨胀螺栓(15)连接拼接而成;隧道主体(1)上端部隧管片尾端布置顶面连接件(6);顶面连接件(6)由连接件主体(6-1)、L形接口(6-2)两部分组成,其中:L形接口(6-2)预制在连接件主体(6-1)下端部;连接件主体(6-1)上端部通过U型膨胀螺栓(15)与隧道主体(1)上端部的隧道管片连接;隧道主体(1)上端部的L形接口(6-2)通过建筑第二层底板(8)两端预制的顶部连接平台(5)连接,并用连接螺栓(10)固定;
隧道主体(1)下端部沿内侧管片上布置的行车平台(2),建筑第一层底板(4)板端插入乘车区间主体两侧的行车平台(2)上预制的底板安装槽(2-4)内与行车平台(2)连接,并在建筑第一层底板(4)与行车平台(2)的连接处上部安装可拆卸止水系统(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水区地铁隧道与乘车区间防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连接平台主体(5-1)设置在建筑第二层底板(8)的左右两端,连接平台主体(5-1)内部布置横向受力钢筋(5-6)、纵向受力钢筋(5-7)、其两者布置在建筑第二层底板(8)横纵受力钢筋的上层;连接平台主体(5-1)上端部沿外侧布置一个梯形外卡板(5-2),连接平台主体(5-1)上端部内侧布置矩形内卡板(5-5),矩形内卡板(5-5)上端中部预制一条螺栓槽(5-4);梯形外卡板(5-2)与矩形内卡板(5-5)围成一个梯形防水凹槽(5-3);设置的梯形防水凹槽(5-3)形状与L形接口(6-2)相匹配;梯形防水凹槽(5-3)内部铺设防水材料(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水区地铁隧道与乘车区间防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筑第一层底板(4)内部布置底板横向受力钢筋(4-4)、底板纵向受力钢筋(4-5)、外伸连接钢筋(4-6);外伸连接钢筋(4-6)沿底板左右端中部布置,由下端部的底板横向受力钢筋(4-4)处延伸到建筑第一层底板(4)外侧形成的;建筑第一层底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朱鑫泉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