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品昂专利>正文

一种插秧机用浮舟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1742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插秧机用浮舟组件。其包含第一边组件、第二边组件、复数个依次连接的中间组件,其中,第一边组件与第二边组件沿复数个依次连接的中间组件的中轴线对称,浮舟组件的底部处于同一平面。该浮舟组件制造时可采用一体成型也可采用复数个依次连接件的中间组件、其两侧分别连接第一边组件/第二边组件焊接而成的整体式浮舟组件。该浮舟组件的底部处于同一平面,这样有效的避免的秧田时淤泥会集中到没有浮舟的地方,引发秧苗深浅不一的不足。使用该整体式的浮舟组件后插的秧苗深浅一致,能实现秧苗浅插增产,有非常广泛的推广使用价值。

Floating boat assembly for transplan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秧机用浮舟组件
本技术涉及插秧机,具体地涉及一种插秧机用浮舟组件。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三农政策的出台,我国国内农机政策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农业部将购机补贴政策向水稻机械倾斜,在这些惠民政策的不断刺激下,我国水稻插秧机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目前插秧机主要分为手扶式插秧机和乘坐式插秧机。乘坐式水稻插秧机包含有机械部分和液压部分组成液压传动,机械部分主要有仿形浮舟、机械传感器、仿形钢丝绳、仿形控制臂,其中,浮舟是插秧深度的基准,当浮舟上下浮动时,通过机械式传感器拉动仿形钢丝绳控制仿形控制阀臂转动进而牵动液压阀动作,控制升降液压缸带动插植部升降,液压仿形系统则能实时根据水田软硬或者水田水深状况自动调节插植部的升降从而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插秧深度。现在的插秧机均使用分体式浮舟,实际工作中,浮舟在泥面滑行时,会发生杂物堆积现象时,有浮舟和没浮舟的地方导致地面不一样平整,有浮舟的地方的淤泥会集中到没有浮舟的地方,这样会导致秧苗深浅不一。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插秧机用浮舟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插秧机用浮舟组件,其采用整体浮舟设计,这样插秧地面整理成一个水平平面,这样就解决了插秧深浅不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秧机用浮舟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边组件、第二边组件、复数个依次连接的中间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边组件与所述第二边组件沿复数个依次连接的中间组件的中轴线线对称,所述浮舟组件的底部处于同一平面。优选的,该中间组件的数量介于2~10。优选的,该第二边组件,包含:头部本体、其一侧端部配置有用以与所述中间组件连接的连接端面,与头部本体一体成型的向一侧翘起的前挡板、头部本体的一侧凸出的凸部,所述第二边组件的背面配置有连通的凹槽,所述凹槽沿其中轴线对称。优选的,该凹槽从中间部向宽度逐渐增大。优选的,该凹槽呈喇叭状、八字状。优选的,该中间组件呈T字状,包含肩部本体、肩部本体一侧凸出的凸部、与本体一体成型的向一侧翘起的前侧板,所述肩部本体的两侧端分别配置有第一连接端面、第二连接端面,其分别用于连接中间组件、第一边组件/第二边组件。优选的,该第一连接端面与第二连接端面平行。优选的,该中间组件的背面配置有连通肩部本体及凸部的第一凹槽,所述中间组件沿所第一凹槽的中轴线对称。应用时取合适数量的中间组件,可快速的装配出符合要求的整体浮舟。优选的,该肩部本体的与所述凸部相对的一侧配置于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肩部本体一体成型,用于固定所述中间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本技术的优点:采用本申请实施方案的浮舟组件,其使用插秧效果大大提高,秧苗深浅一致,能实现秧苗浅插增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浮舟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中浮舟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浮舟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a、图5b、图5c本技术实施例的浮舟组件的第二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a、图6b、图6c本技术实施例浮舟组件的中间部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如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实施例:下面结合图1-图6c来描述本技术提出的浮舟组件。如图1所述浮舟组件的侧面示意图,其浮舟前端呈向上翘曲设置,以减少秧田的泥土或其它杂物直接进入到浮舟内侧,其底部大致呈平面,这样秧田时将插秧地面整理成一水平的平面。如图2、图3、图4所示,为浮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浮舟组件100,包含第一边组件101、第二边组件103、复数个依次连接的中间组件102,其中,第一边组件101与第二边组件103沿复数个依次连接的中间组件102的中轴线线对称。第一边组件101配置于浮舟组件的一侧,第二边组件103配置于浮舟组件的另一侧。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边组件101、第二边组件103、复数(4)个依次连接的中间组件102连接后与插秧面接触的平面大致处于同一平面,这样经其整理后,插秧地面整理成一个水平平面,解决了插秧深浅不一的缺陷。以中间组件2个为例、第一边组件101的一侧端连接中间组件1的第一连接端面,中间组件1的第二连接端面连接中间组件2的第一连接端面,中间组件2的第二连接端面连接第二边组件103。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中间组件可为3个、5个、6个或多个,在此不作数量的限制。接下来结合图5a-图5c,来描述本申请提出的第二边组件103(第一边组件101,与其的结构相似,对称设计,在此不再重复阐述)。第二边组件103,呈T形,包含:头部本体103c、与本体103c一体成型的向一侧翘起的前挡板103b、头部本体103c的一侧部凸出的凸部103c3、一侧端部配置的有用以与中间组件102连接的连接端面103a,本体103c的与前挡板103b相对侧的面及凸部103c3的背面配置有连通的凹槽,较佳的,该凹槽从沿其中轴线对称。其从中间部103d向两侧(103d1侧/103d2侧)宽度逐渐增大,较佳的呈喇叭状、八字状。连接端面103a,呈平面形设计,通过该连接端面103a与中间组件(图未示)连接。较佳的采用塑料热熔焊接。较佳的,本体103c与其凸部103c3的连接侧,水平方向上其向一侧突出的长度103c2为其向一侧突出的长度103c1的一半。第二边组件103的底部呈平面状(头部本体103c的底部及凸部103c3的底部),这样的设计便于其在秧田上滑行。接下来结合图6a-图6c,来描述本申请提出的中间组件102。其呈T形状,包含肩部本体102c、肩部本体102c一侧凸出的凸部102c1、与本体102c一体成型的向一侧翘起的前侧板102e,肩部本体102c的两侧端分别配置有第一连接端面102a、第二连接端面102b,其分别用于连接中间组件、第一边组件/第二边组件。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端面102a与第二连接端面102b平行。本体102的背面配置有连通的第一凹槽,较佳的,该第一凹槽从沿其中轴线对称。其从中间部102向两侧(102d侧/102d2侧)宽度逐渐增大,较佳的呈喇叭状、八字状。较佳的,本体102c与其凸部102c1的连接侧,肩部水平方向上其向一侧突出的长度与其向一侧突出的长度相同。中间组件102沿凹槽的中轴线对称,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依据实际应用,选取合适数量的中间组件,可快速的装配出符合要求的整体浮舟。本技术提出的浮舟组件,其制造可采用一体成型,也可采用复数个依次连接件的中间组件、其两侧分别连接第一边组件/第二边组件而成的整体式浮舟组件。该浮舟组件的底部处于同一平面。通过整体浮舟主的设计,有效的避免的淤泥会集中到没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秧机用浮舟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边组件、第二边组件、复数个依次连接的中间组件,/n其中,所述第一边组件与所述第二边组件沿复数个依次连接的中间组件的中轴线对称,所述浮舟组件的底部处于同一平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秧机用浮舟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边组件、第二边组件、复数个依次连接的中间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边组件与所述第二边组件沿复数个依次连接的中间组件的中轴线对称,所述浮舟组件的底部处于同一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用浮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组件的数量介于2~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用浮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组件,包含:头部本体、其一侧端配置有用以与所述中间组件连接的连接端面,与头部本体一体成型的向一侧翘起的前挡板、所述头部本体的一侧凸出的凸部,
所述第二边组件的背面配置有连通的凹槽,所述凹槽沿其中轴线对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秧机用浮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从中间部向宽度逐渐增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秧机用浮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呈喇叭状、八字状。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品昂
申请(专利权)人:徐品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