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引导充种的高速精量排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1741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主动引导充种的高速精量排种器,由入种口、排种器前壳体、导种盘、导种环、排种器中间壳体、传动盘、排种器后壳体、取种器、传动杆组成。导种盘在种腔内转动时,取种器依次经过充种区、携种区、投种区。导种环在充种区引导出来一部分种子,在导种轨道的作用下,有序排列并排队进入取种器内,待投种子被约束在取种器底部出口与排种器中间壳体周向凹槽形成的空间,当取种器到达投种口时,待投种子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投出,完成充种‑携种‑投种环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传统机械式排种器的工作过程,在高转速工作时对种群的扰动小,可实现近球形颗粒物料的快速填充,提高了高速作业条件下充种和清种的可靠性。

A kind of high speed precise metering device with active guiding and fil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动引导充种的高速精量排种器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具体是涉及一种主要适用于近球形颗粒物料的主动引导充种的高速精量排种器。
技术介绍
高速精量播种技术已成为现代播种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精量排种器是精密播种技术的核心工作部件。近年来,随着机器作业速度的不断提高,机械式精量排种器的排种精度直线下降,无法完全满足精量播种作业的要求,直接制约了机械式排种器的推广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机械式精量排种器在田间高速作业时充种和清种效果明显下降。从充种过程看,多粒种子可能同时拥堵在充种口而无法充填型孔,且由于工作转速的提高,种腔内的种子没有足够时间充填型孔而造成空穴,难以保证充种的可靠性;从清种过程看,现有机械式精量排种器清种过程主要依靠重力、离心力或增设毛刷等辅助装置进行清种,清种过程受排种器结构影响较大,在高速作业条件下,清种效果会降低,易造成过度清种(充种腔内种子被清掉),难以保证清种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机械式精量排种器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主动引导充种的高速精量排种器,根据力与约束的互作用关系,将传统机械式排种器的充种、携种、清种、投种四个过程简化为充种、携种、投种三个过程,具有结构简单、充种可靠、适应高速作业能力强等特点,提高了排种性能,有助于促进机械式高速精量排种技术装备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技术提供一种主动引导充种的高速精量排种器,能够适应机器的高速作业,实现近球形颗粒物料的快速可靠充种,提高机械式精量排种器的工作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主动引导充种的高速精量排种器,由入种口、排种器前壳体、导种盘、导种环、排种器中间壳体、传动盘、排种器后壳体、取种器、排种轴、传动杆组成。其中,导种环、传动盘、取种器、传动杆共同组成导种盘。传动盘上和传动杆上设置等径螺栓孔,传动盘和传动杆通过螺栓连接,对传动杆进行限位。工作时,传动杆将动力传输到取种器与导种环,实现排种器的正常工作。导种环内壁上设有能够引导种子有序排列、定向进入取种器内部的导种轨道。排种器中间壳体设置的周向凹槽、取种器底部开口与导种环周向设置的长方形开口形成约束待投种子的容腔。取种器转动到投种口时,待投种子失去径向约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排出。取种器内部底板上设置有斜板,取种器处于充种区Ⅰ内时,种子正常充入。取种器进入携种区Ⅱ时,在叠加力系、斜板的共同作用下,限制取种器内除待投种子以外的其余种子运动至取种器底部开口,避免重播现象。其中,传动轴上开有轴槽用于安装轴用弹性挡圈,轴用弹性挡圈与轴肩共同作用实现导种盘限位。其中,取种器的顶端圆柱与连接杆底部圆柱孔采用过盈配合连接。本技术有益之处在于:1、本技术在高速作业条件下,设置的导种环可以实现引导充种和快速充种。一是导种环可以从近球形颗粒物料无序堆积的种群中,引导出种子,并利用导种槽实现种子的有序排列,导种环对种群输入的能量小,减少了种群的无序流动,增强了取种器的充种能力;二是在导种环上的种子实现有序排列的基础上,待投种子投出后,取种器继续运动到充种区,取种器腔内上一次未投出的种子在充填力的作用下越过取种器的底部斜板,自动充填到取种器底部开口位置,实现了种子的快速充种。2、设置有两套导种盘,共30个取种器,可达到较高的排种频率。3、导种盘结构简单,易于装配与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整体结构的爆炸图。图3为导种盘结构示意图。图4为导种环结构示意图。图5为排种器中间壳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传动盘结构示意图。图7为取种器剖视图。图8为图7的等轴测视图。图9为导种盘、排种轴装配示意图。图10为排种轴结构示意图。图11为传动杆结构示意图。入种口1、排种器前壳体2、导种盘3、导种环4、排种器中间壳体5、传动盘6、排种器后壳体7、取种器8、排种轴9、传动杆10、导种槽11、导种环出种口12、安装孔13、投种口14、中间壳体凹槽15、传动盘圆柱孔16、键槽17、安装孔18、取种器连接柱19、安装孔20、斜板21、底部开口22;轴用弹性挡圈23、轴环槽24、轴键槽25、轴肩26、传动杆连接孔27、传动杆圆柱孔28;Ⅰ—充种区,Ⅱ—携种区,Ⅲ—投种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一种主动引导充种的高速精量排种器,如图1至图11所示,主要工作部件为导种盘3,传动盘6利用圆柱槽16、螺栓孔18,限制传动杆10的径向运动。传动杆10与取种器连接柱19过盈配合,取种器8与导种环4之间通过安装孔13、20采用螺栓连接。排种轴9通过键连接将动力传输到整个导种盘3。传动盘6与排种轴9通过键槽17、轴键槽25,实现键连接,排种轴9上开有轴槽24,装配时轴用弹性挡圈23与轴肩26共同作用实现导种盘3的限位。本实施例的主动引导充种的高速精量排种器从功能区上可分为三个区间:以图3的虚直线为分界线,分别为Ⅰ—充种区,Ⅱ—携种区,Ⅲ—投种区,在工作过程中,外部动力机构通过排种轴9将动力传输到导种盘3,当取种器转动到Ⅰ—充种区时,由于导种环4的带动作用,一部分种子被导种环4从无序堆积的种群中引导出来,被引导出来的种子在导种环4上的导种槽11的作用下,在导种环4上实现有序排列,随后排队进入取种器8内,其中最内侧的种子受到充填力的作用,越过取种器8内的斜板21,运动至底部开口22处,取种器8的底部开口22与中间壳体凹槽15共同形成一个约束区域,将待投种子约束在该区域内。随着取种器8转过Ⅱ—携种区,到达Ⅲ—投种区,此时待投种子失去排种器中间壳体凹槽15的约束作用,待投种子从投种口14投出,取种器8内其余种子由于斜板21的约束作用,不会越过斜板21,并且此时剩余种子仍在取种器8内腔导种槽11的作用下有序排列,至此完成充种—携种—投种三个过程。剩余有序排列的种子,在取种器8再次进入种群时,再次排队充入取种器8内,上一颗未投的种子受到充填力的作用,越过斜板21进入底部开口22处,实现种子的快速填充,适应机器高速作业的要求。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避免了机器高速作业条件下对种群扰动过大所带来的充种和清种不可靠的问题;2、设置的导种环可以从近球形颗粒物料无序堆积的种群中,引导出种子,并利用导种轨道实现种子的有序排列;在此基础上,待投种子投出后,取种器继续运动到充种区,上一次未投出的种子在充填力的作用下越过取种器的底部斜板,自动充填到取种器底部开口位置,实现种子的快速充种;3.结构简单,装配便捷。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对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凡是未脱离本技术的技术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同等变化或改制,皆应落入本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动引导充种的高速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器由入种口、排种器前壳体、导种盘、导种环、排种器中间壳体、传动盘、排种器后壳体、取种器、排种轴、传动杆;所述导种环、传动夹盘、取种器、传动轴、连接杆、从动夹盘组成导种盘;所述入种口设置在排种器前壳体底部,并与排种器前壳体内部连通;所述排种器中间壳体设有投种口;所述排种器中间壳体设有周向凹槽;所述排种器中间壳体的周向凹槽与导种环径向间隙为1-2mm,轴向间隙为1-2mm;所述导种环设有多个周向布置的长方形开口;所述导种环的内壁设有导种轨道;所述取种器底部开口与导种环的长方形开口相重叠;所述传动盘上开有键槽;所述取种器内部设有斜板;所述取种器与连接杆通过过盈配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引导充种的高速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器由入种口、排种器前壳体、导种盘、导种环、排种器中间壳体、传动盘、排种器后壳体、取种器、排种轴、传动杆;所述导种环、传动夹盘、取种器、传动轴、连接杆、从动夹盘组成导种盘;所述入种口设置在排种器前壳体底部,并与排种器前壳体内部连通;所述排种器中间壳体设有投种口;所述排种器中间壳体设有周向凹槽;所述排种器中间壳体的周向凹槽与导种环径向间隙为1-2mm,轴向间隙为1-2mm;所述导种环设有多个周向布置的长方形开口;所述导种环的内壁设有导种轨道;所述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玉祥焦弯沈浩张俊杰陈旭辉许兴时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