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施工电缆埋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15748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通信施工电缆布置,提供了一种通信施工电缆埋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绕体、输线管架、填埋盖、滑杆、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压轮,所述绕体穿设于所述机体内,所述输线管架位于所述绕体右下方,所述输线管架于所述机体可相对移动,所述输线管架与所述机体采用所述定位孔定位,所述填埋盖设于机所述机体内,所述填埋盖正上方有一所述滑杆,所述滑杆穿设于所述机体内,所述滑杆穿设于所述第一拉杆与所说第二拉杆的一端,所述第一拉杆及第二拉杆远离所述滑杆的一端与所述压轮的轴部连接。在铺设电缆时,应保证电缆在地下保持直线状态,两根电缆不相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通过调节输线管架的高度来调节电缆埋设深度,通过输线管架的独立的圆孔通道避免两电缆相交导致绝缘层破裂的问题。

A cable burying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施工电缆埋设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通信施工电缆布置,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施工电缆埋设装置。
技术介绍
电线电缆行业是中国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行业,产品品种满足率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90%。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电线电缆总产值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电线电缆生产国。伴随着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高速发展,新增企业数量不断上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它可定义为: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在铺设电缆时,电缆埋设深度不方便调节,且电缆经常会出现弯曲以及两根电缆相交的情况,这会导致施工电缆绝缘层破裂问题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信施工电缆埋设装置,旨在解决通信施工电缆铺设时电缆埋设深度不方便调节、电缆出现弯曲以及两根电缆相交所产生施工电缆导致绝缘层破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通信施工电缆埋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用于缠绕电缆线的绕体、输线管架、填埋盖、滑杆、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压轮,所述机体相对的两个内侧面上分别形成有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的槽壁上形成有第二组定位孔,所述绕体包括第一轴部,所述绕体的第一轴部轴向穿设于所述机体内,所述输线管架设于所述机体内且位于所述绕体输出的电缆线的下游,所述输线管架包括第一凸台及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上形成有第一组定位孔构成,所述机体与所述输线管架通过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所述第一凸台及所述第二凸台滑动连接,所述输线管架与所述机体通过所述定位孔采用螺栓定位,所述填埋盖设于机所述机体内,所述填埋盖位于由所述输线管架输出的电缆线的下游,所述填埋盖正上方有一所述滑杆,所述滑杆穿设于所述机体内,所述滑杆穿设于所述第一拉杆与所述第二拉杆的一端,所述压轮包括第二轴部,所述第一拉杆及第二拉杆远离所述滑杆的一端与所述压轮的第二轴部连接。更进一步,所述绕体为中心对称结构。更进一步,所述绕体由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轴部及圆柱体构成。更进一步,所述输线管架由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主体及管道构成。更进一步,所述填埋盖为中部挖空的半圆锥体,所述填埋盖包括有引导锥面及插入部,所述引导锥面为半圆锥体内侧的半圆锥面,所述插入部为半圆锥体底面的三角形凸台。更进一步,所述填埋盖与所述机体焊接,所述插入部低于所述机体沿竖直方向的最低点。更进一步,所述滑杆与所述第一拉杆及第二拉杆采用花键滑动连接。电缆线缠绕在绕体的圆柱体上,第一挡板防止电缆线脱离圆柱体,圆柱体上缠绕多组电缆线,多组电缆线穿过输线管架上的多组独立的管道,通过管道拉直电缆,并保持每根电缆线相互独立,电缆线穿过管道后将其手动埋入电缆沟槽内,此时,机体沿水平方向向绕体所在端的方向移动,埋入电缆沟槽电缆线的一端由于被泥土覆盖固定,对电缆线靠近绕体的一端产生拉力,带动绕体旋转,电缆线不断地被拉动穿过输线管架的管道,机体向前移动带动填埋盖向前移动,填埋盖的半圆锥体不断将泥土收集至锥顶部,回埋入电缆沟槽,压轮压实回埋后的泥土。通过调节输线管架的高度可以调节电缆埋设深度,通过输线管架的独立的管道避免两电缆相交导致绝缘层破裂的问题,所铺设的电缆保持直线状态,以及保持任意两根电缆之间不相交的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通信施工电缆埋设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通信施工电缆埋设装置中右侧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通信施工电缆埋设装置中机体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通信施工电缆埋设装置中压轮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通信施工电缆埋设装置中的输线管架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通信施工电缆埋设装置中填埋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参考图1-6,一种通信施工电缆埋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2、用于缠绕电缆线的绕体1、输线管架8、填埋盖7、滑杆3、第一拉杆4,第二拉杆6、压轮5,所述机体2相对的两个内侧面上分别形成有第一滑槽201及第二滑槽202,所述第一滑槽201与第二滑槽202的槽壁上形成有第二组定位孔10,所述绕体1包括第一轴部103,所述绕体1的第一轴部103轴向穿设于所述机体2内,所述输线管架8设于所述机体2内且位于所述绕体1输出的电缆线的下游,所述输线管架8用于将由绕体1输出的电缆线拉直,并保持每根电缆线相互独立,所述输线管架8包括第一凸台801及第二凸台804,所述第一凸台801与所述第二凸台803上形成有第一组定位孔9,所述机体2与所述输线管架8通过所述第一滑槽201与所述第一凸台801及所述第二滑槽202与所述第二凸台804相互配合进行滑动连接,以保证输线管架8具有沿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调节能力,所述输线管架8与所述机体2通过在所述第一组定位孔9与所述第二组定位孔10插入螺栓定位,以固定调节好高度后的所述输线管架8,所述填埋盖7设于机所述机体2内,所述填埋盖7位于由所述输线管架8输出的电缆线的下游,用于将已挖掘好的电缆沟槽两侧的泥土集中至电缆沟槽内,对电缆线进行填埋,所述填埋盖7正上方有一所述滑杆3,所述滑杆3穿设于所述机体2内,所述滑杆3穿设于所述第一拉杆4与所述第二拉杆6的一端,所述压轮5包括第二轴部501,所述第一拉杆4及第二拉杆6远离所述滑杆3的一端与所述压轮5的第二轴部501连接;所述压轮5用于压实经所述填埋盖7集中回埋后的泥土所述绕体1为中心对称结构;所述绕体1由第一挡板102、第二挡板104、第一轴部103及圆柱体101构成;所述输线管架8由所述第一凸台801、所述第二凸台804、主体802及管道803构成;所述填埋盖7为中部挖空的半圆锥体,所述填埋盖7包括有引导锥面702及插入部701,所述引导锥面702为半圆锥体内侧的半圆锥面,所述插入部701为半圆锥体底面的三角形凸台;所述填埋盖7与所述机体2焊接,所述插入部701低于所述机体2沿竖直方向的最低点;所述滑杆3与所述第一拉杆4及所述第二拉杆6采用花键滑动连接,以防止所述第一拉杆4与所述第二拉杆6带动所述压轮5绕所述滑杆3旋转,无法压实泥土。电缆线缠绕在绕体1的圆柱体101上,第一挡板102防止电缆线脱离圆柱体101,圆柱体101上可缠绕多组电缆线,多组电缆线穿过输线管架8上的多组独立的管道803,通过管道803拉直电缆,并保持每根电缆线相互独立,电缆线穿过管道803后将其手动埋入电缆沟槽内,此时,机体沿水平方向向绕体所在端的方向移动,埋入电缆沟槽电缆线的一端由于被泥土覆盖固定,对电缆线靠近绕体1的一端产生拉力,带动绕体1旋转,电缆线不断地被拉动穿过输线管架8的管道803,填埋盖7上的插入部701使填埋盖7能够更好地插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施工电缆埋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2)、用于缠绕电缆线的绕体(1)、输线管架(8)、填埋盖(7)、滑杆(3)、第一拉杆(4),第二拉杆(6)、压轮(5),所述机体(2)相对的两个内侧面上分别形成有第一滑槽(201)及第二滑槽(202),所述第一滑槽(201)与第二滑槽(202)的槽壁上形成有第二组定位孔(10),所述绕体(1)包括第一轴部(103),所述绕体(1)的第一轴部(103)轴向穿设于所述机体(2)内,所述输线管架(8)设于所述机体(2)内且位于所述绕体(1)输出的电缆线的下游,所述输线管架(8)包括第一凸台(801)及第二凸台(804),所述第一凸台(801)与所述第二凸台(803)上形成有第一组定位孔(9),所述机体(2)与所述输线管架(8)通过所述第一滑槽(201)与所述第一凸台(801)及所述第二滑槽(202)与所述第二凸台(804)相互配合进行滑动连接,所述输线管架(8)与所述机体(2)通过在所述第一组定位孔(9)与所述第二组定位孔(10)插入螺栓定位,所述填埋盖(7)设于机所述机体(2)内,所述填埋盖(7)位于由所述输线管架(8)输出的电缆线的下游,所述填埋盖(7)正上方有一所述滑杆(3),所述滑杆(3)穿设于所述机体(2)内,所述滑杆(3)穿设于所述第一拉杆(4)与所述第二拉杆(6)的一端,所述压轮(5)包括第二轴部(501),所述第一拉杆(4)及所述第二拉杆(6)远离所述滑杆(3)的一端与所述压轮(5)的第二轴部(50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施工电缆埋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2)、用于缠绕电缆线的绕体(1)、输线管架(8)、填埋盖(7)、滑杆(3)、第一拉杆(4),第二拉杆(6)、压轮(5),所述机体(2)相对的两个内侧面上分别形成有第一滑槽(201)及第二滑槽(202),所述第一滑槽(201)与第二滑槽(202)的槽壁上形成有第二组定位孔(10),所述绕体(1)包括第一轴部(103),所述绕体(1)的第一轴部(103)轴向穿设于所述机体(2)内,所述输线管架(8)设于所述机体(2)内且位于所述绕体(1)输出的电缆线的下游,所述输线管架(8)包括第一凸台(801)及第二凸台(804),所述第一凸台(801)与所述第二凸台(803)上形成有第一组定位孔(9),所述机体(2)与所述输线管架(8)通过所述第一滑槽(201)与所述第一凸台(801)及所述第二滑槽(202)与所述第二凸台(804)相互配合进行滑动连接,所述输线管架(8)与所述机体(2)通过在所述第一组定位孔(9)与所述第二组定位孔(10)插入螺栓定位,所述填埋盖(7)设于机所述机体(2)内,所述填埋盖(7)位于由所述输线管架(8)输出的电缆线的下游,所述填埋盖(7)正上方有一所述滑杆(3),所述滑杆(3)穿设于所述机体(2)内,所述滑杆(3)穿设于所述第一拉杆(4)与所述第二拉杆(6)的一端,所述压轮(5)包括第二轴部(501),所述第一拉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宗平周旺平段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