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顶盖加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15439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顶盖加强结构,其包括顶盖本体,所述顶盖本体设有防爆孔、注液孔、电极端孔、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凸伸于所述顶盖本体的正面,且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分布位置避开所述防爆孔、注液孔、电极端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池顶盖加强结构能够有效增强顶盖本体的承载力,降低顶盖本体因受压损坏的风险,以保护电芯免受外部环境干扰。

Reinforced structure of battery top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顶盖加强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领域,尤其一种涉及电池顶盖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动力电池单体电芯的容量与降低生产成本要求,通常采用不具有模组的动力电池包,其中间没有模组及其它隔离物,以在相同的空间内植入容量更大的电芯。然而,根据电芯的应用场景的失效判断,该动力电池包的顶盖由于没有模组的保护,顶盖会直接承受来自外部和内部产生的一定机械压力,当机械压力较大时,会压坏顶盖导致电芯外露于外部环境,容易导致电芯损坏。受限于现有的顶盖设计,现有顶盖没有很好的解决顶盖结构强度与复杂用车环境的匹配问题,容易导致顶盖在日常用车中损坏,引发安全事故。因此,亟需一种电池顶盖加强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顶盖加强结构,能够有效增强顶盖本体的承载力,降低顶盖本体因受压损坏的风险,以保护电芯免受外部环境干扰。为了实现上有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顶盖加强结构,其包括顶盖本体,所述顶盖本体设有防爆孔、注液孔、电极端孔、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凸伸于所述顶盖本体的正面,且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分布位置避开所述防爆孔、注液孔、电极端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加强筋凸伸于顶盖本体的正面,使得顶盖本体形成凹凸结构,有效增强顶盖本体的承载力,降低顶盖本体因受压损坏的风险,以保护电芯免受外部环境干扰;另外,第一加强筋的分布位置避开防爆孔、注液孔、电极端孔,一方面,第一加强筋的设置不会阻碍防爆孔、注液孔、电极端孔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使得本电池顶盖加强结构能够直接应用于现有的顶盖设计,适应性强,便于在现有顶盖设计中进行大规模推广使用。较佳地,所述顶盖本体包括两所述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呈长条状,且分别沿所述顶盖本体的长边方向延伸。具体地,两所述第一加强筋相互平行,且分别临近所述顶盖本体的对应长边。较佳地,所述顶盖本体还包括两第二加强筋,两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别沿所述顶盖本体的短边方向延伸,并连接两所述第一加强筋。具体地,两所述第二加强筋远离所述顶盖本体的短边,且两所述第二加强筋相互平行。较佳地,所述第一加强筋呈块状,且布满所述顶盖本体的正面除所述防爆孔、注液孔、电极端孔以外的部分。较佳地,所述顶盖本体还包括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呈块状,且位于所述顶盖本体的中间位置并连接两所述第一加强筋。具体地,所述第二加强筋布满所述顶盖本体的正面的中间位置除所述防爆孔、注液孔、电极端孔以外的部分。较佳地,所述顶盖本体通过冲压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加强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动力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动力电池包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池顶盖加强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池顶盖加强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池顶盖加强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池顶盖加强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池顶盖加强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池顶盖加强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池顶盖加强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池顶盖加强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100包括电池本体10、壳体20和电池顶盖加强结构,其中,壳体20呈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形成用于存放电池本体10的电池仓21,顶盖本体30呈可拆卸的盖合于壳体20的开口部分,优选地,顶盖本体30和壳体20的盖合面分别形成相互配合的阶梯结构,使得顶盖本体30能够通过阶梯结构呈嵌入式的盖合于壳体20上,从而使得盖合更稳定。下面将对本实施例的电池顶盖加强结构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池顶盖加强结构包括顶盖本体30,该顶盖本体30设有电极端孔31、注液孔32、防爆孔33和两第一加强筋34,其中,两第一加强筋34分别凸伸于顶盖本体30的正面,使得顶盖本体30具备凹凸结构,从而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且第一加强筋34的分布位置避开电极端孔31、注液孔32、防爆孔33,避免第一加强筋34阻碍电极端孔31、注液孔32、防爆孔33的正常使用。优选地,顶盖本体30通过冲压工艺一体成型第一加强筋34,使得第一加强筋34与顶盖本体30之间呈一体式结构,一方面,便于将本实施例的电池顶盖加强结构应用在现有的顶盖设计上,无需对现有顶盖设计进行过多改动;另一方面,顶盖本体30冲压形成第一加强筋34,制作工艺简单,且无需额外增加其他的材料即可增强顶盖本体30的承载力。具体地,第一加强筋34呈长条状,且两第一加强筋34分别沿顶盖本体30的长边36方向延伸,使得任一第一加强筋34的两端分别延伸靠近顶盖本体30的短边37,而使两第一加强筋34对顶盖本体30的长度方向提供一定加固支撑。进一步地,两第一加强筋34相互平行,且分别临近顶盖本体30的对应长边36,使两第一加强筋34能够对顶盖本体30长边36边沿位置提供加强辅助,从而使得顶盖本体30的长边36和短边37边沿均能通过第一加强筋34得到加固辅助,避免顶盖本体30受压损坏。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电池顶盖加强结构。本实施例的电池顶盖加强结构包括顶盖本体30,该顶盖本体30设有电极端孔31、注液孔32、防爆孔33和第一加强筋34,其中,第一加强筋34凸伸于顶盖本体30的正面,使得顶盖本体30具备凹凸结构,从而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且第一加强筋34的分布位置避开电极端孔31、注液孔32、防爆孔33,避免第一加强筋34阻碍电极端孔31、注液孔32、防爆孔33的正常使用。具体地,第一加强筋34呈块状,且布满顶盖本体30的正面除电极端孔31、注液孔32、防爆孔33以外的部分,从而对顶盖本体30提供大面积的加固支撑,避免顶盖本体30受压损坏。第三实施例请参阅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电池顶盖加强结构还包括两第二加强筋35,两第二加强筋35分别凸伸于顶盖本体30的正面,且与两第一加强筋34共同作用使得顶盖本体30具有更复杂的凹凸结构,从而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与第一加强筋34相同,两第二加强筋35的分布位置避开电极端孔31、注液孔32、防爆孔33,避免第二加强筋35阻碍电极端孔31、注液孔32、防爆孔33的正常使用。具体地,两第二加强筋35分别沿顶盖本体30的短边37方向延伸,并连接两第一加强筋34,第二加强筋35通过冲压一体成型于顶盖本体30。优选地,两第二加强筋35远离顶盖本体30的短边37,且两第二加强筋35相互平行,使得两第一加强筋34和两第二加强筋35共同构成井字形承载加强结构,有效通过较少的加强筋达到最大承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顶盖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本体,所述顶盖本体设有防爆孔、注液孔、电极端孔、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凸伸于所述顶盖本体的正面,且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分布位置避开所述防爆孔、注液孔、电极端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顶盖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本体,所述顶盖本体设有防爆孔、注液孔、电极端孔、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凸伸于所述顶盖本体的正面,且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分布位置避开所述防爆孔、注液孔、电极端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顶盖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本体包括两所述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呈长条状,且分别沿所述顶盖本体的长边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顶盖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一加强筋相互平行,且分别临近所述顶盖本体的对应长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顶盖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本体还包括两第二加强筋,两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别沿所述顶盖本体的短边方向延伸,并连接两所述第一加强筋。


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宏周春雪曾志春段少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阿李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