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型超支化聚乙烯及其制备和在制备高稳固柔性导电/电热膜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09475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功能型超支化聚乙烯及其在制备高稳固柔性导电/电热膜中的应用。所述功能型超支化聚乙烯,其由Pd‑diimine催化剂催化式(I)所示的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式(II)所示的含芘单体和乙烯以一步法“链移走”共聚机理获得。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所述功能型超支化聚乙烯在制备柔性导电/电热膜中的应用,具体包括:(1)功能型超支化聚乙烯借助超声剥开石墨获得石墨烯分散液;(2)将步骤(1)制备的含功能型HBPE的石墨烯分散液过滤在柔性基底上;(3)在步骤(2)得到的含有石墨烯层的过滤膜经紫外光固化处理得到柔性导电/电热膜。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功能型超支化聚乙烯获得石墨烯分散液,以该石墨烯分散液制备得到的柔性导电/电热膜具有优异的稳定性。

A functional hyperbranched polyethylene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preparation of high stability and flexible conductive / electrothermal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功能型超支化聚乙烯及其制备和在制备高稳固柔性导电/电热膜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功能型超支化聚乙烯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柔性导电/电热膜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柔性导电膜做为一种重要新型材料,因其具有柔性、导电等优异性能被人们不断开发。目前柔性导电膜主要是以导电层与柔性基底堆叠,其中柔性基底主要为:PET、PI、PVC、硅橡胶或热固性树脂等;导电层主要为:ITO、纳米金(银、铜、铝、锌)、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导电碳黑等。其中,ITO中铟的价格高昂和供应受限、ITO层的脆弱和柔韧性不足、以及制备工艺复杂,并且ITO本身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致癌物,限制了其在医疗、保健中应用;纳米金属虽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但其制备成本高昂、工艺复杂、对设备要求过高,并不能大规模生产;导电碳黑虽然廉价,但其柔韧性差、导电性一般,不能够应用于中高端产品;做为21世纪研究热点,石墨烯具有极其优异的电了迁移率、导热系数、良好的韧性、强度高等特点,被认为是ITO最佳替代品。具有优异导电性的石墨烯基柔性导电膜在通电后便能够辐射红外线(焦耳热),石墨烯类柔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功能型超支化聚乙烯,其由Pd-diimine催化剂催化式(I)所示的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式(II)所示的含芘单体和乙烯以一步法“链移走”共聚机理获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能型超支化聚乙烯,其由Pd-diimine催化剂催化式(I)所示的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式(II)所示的含芘单体和乙烯以一步法“链移走”共聚机理获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型超支化聚乙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型超支化聚乙烯的分子量为15.2-17.6kD,其中芘基和丙烯酰氧基的接枝比例为0.3-3mol%和1-4.8mol%。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功能型超支化聚乙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d-diimine催化剂选自下列之一:乙腈基Pd-diimine催化剂1、含甲酯基的六元环状Pd-diimine催化剂2,两者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型超支化聚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通过如下步骤进行:在乙烯保护下往反应容器中加入含芘单体、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和无水级溶剂,并控制温度在15~35℃,然后加入溶于无水级溶剂中的Pd-diimine催化剂,在温度15~35℃、乙烯压力0.1~6atm的条件下搅拌反应12~48小时,聚合结束后将所得产物倒入酸化甲醇中使聚合终止,所得聚合反应混合物经分离纯化得到功能型超支化聚乙烯。


5.所述的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水级溶剂选自下列之一:无水级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或氯苯。


6.所述的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无水级溶剂的总体积计,所述Pd-diimine催化剂的质量用量为0.5~15.0g/L(更优选10~15g/L),所述BDA的质量用量为0.2~1.0mol/L(更优选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立新胡特叶会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平湖市浙江工业大学新材料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