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类处理垃圾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0865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类处理垃圾车,其包括包括车体及设于车体上的箱体;箱体内设有空腔;箱体的一侧设有与空腔连通的开口;空腔内设有夹持装置、转盘块和驱动转盘块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转盘块上设有用于驱动夹持装置经开口往复进出空腔的第二驱动装置;空腔内还设有绕转盘块周侧间隔布置的若干个垃圾回收装置;夹持装置的夹持部位于垃圾回收装置的上方;空腔内还设有用于控制垃圾分类的控制系统;夹持装置的夹持部上设有用于识别外界分类垃圾桶种类的识别装置;识别装置将识别信号发送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来自识别装置的识别信号控制第一驱动装置运动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解决了垃圾智能分类的问题,且环保标准更高,适应时代要求,实用性更强。

A sort of garbage tru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类处理垃圾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处理工具邻居,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类处理垃圾车。
技术介绍
垃圾车的使用又非常广泛。适用于环卫、市政、厂矿企业、物业小区、垃圾多而集中的居民区。一车可带多个大厢,在装卸的运输过程中可有效地避免二次污染。可谓是专用汽车里的一大重大专利技术,也给世界的环境卫生做出了贡献,垃圾车的专利技术有非常大的创造意义。典型的或者常见的现有技术有:如CN105775528A公开了一种垃圾车,其第一上料机构和第二上料机构的设置,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垃圾车不仅能够提升地埋式垃圾桶,而且能提升标准垃圾桶,因此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以及垃圾桶的形式来选择上料机构,提高了垃圾车的通用性。另一种经典的如CN110127249A,公开了一种垃圾车,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翻桶机构和铲斗机构均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垃圾车,因此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垃圾车功能单一、不能一车多用的问题。再来看如CN102658941A的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车,其有效解决了在垃圾运输过程中,污水从后门泄漏的问题,并且对后门的密封要求不高,降低了相应的成本。综上所述,经过申请人的海量检索,申请人发现,现有的垃圾车依然采用的是所有的垃圾混合在一起的方式,等运到垃圾站然后再进行分类,这就造成了人员的浪费,而且所有垃圾混合在一起,在清运过程中,有害物质垃圾依然会污染其他种类的垃圾,对环境造成影响,但同时不同的垃圾被压缩在一起,给后续的分拣处理带来一定困难。因此,需要开发或者改进一种分类处理垃圾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类处理垃圾车以解决所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分类处理垃圾车,其包括车体及设于所述车体上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空腔内设有夹持装置、转盘块和驱动所述转盘块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转盘块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夹持装置经所述开口往复进出所述空腔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空腔内还设有绕所述转盘块周侧间隔布置的若干个垃圾回收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的夹持部位于所述垃圾回收装置的上方;所述空腔内还设有用于控制垃圾分类的控制系统;所述夹持装置的夹持部上设有用于识别外界分类垃圾桶种类的识别装置;所述识别装置将识别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来自所述识别装置的识别信号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运动状态。优选的是,所述车体包括车头和底盘;所述车头安设于所述底盘的一端部上,所述箱体安设于所述底盘上;所述箱体远离所述车头的一端上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倾倒口,且所述箱体上铰接有可翻转盖合于所述倾倒口上的垃圾盖。优选的是,所述箱体远离所述车头的一端的底部与所述底盘铰接连接;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箱体翻转运动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伸缩部和用于控制所述伸缩部伸缩运动的液压缸本体;所述伸缩部的一端与所述液压缸本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盘铰接连接;所述液压缸本体远离所述伸缩部的一端与所述底盘连接。优选的是,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一机架、第一直线模组、若干个升降装置、以及与所述升降装置一一对应的夹持组件;所述第一直线模组呈水平设置且安设于所述第一机架上;若干个所述升降装置分别对应安装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的每个运动端上;每个所述夹持组件安设于对应的所述升降装置的运动端上。优选的是,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部和外轮廓呈L型基座;所述L型基座包括横向块和竖向块;所述竖向块与所述升降装置的运动端连接;所述夹持部包括若干个卡爪块、以及用于控制若干个卡爪块配合实现抓料和放料的驱动块本体;所述驱动块本体安设于所述横向块的底部;所述卡爪块安设于所述驱动块本体远离所述横向块的一端面上。优选的是,所述垃圾回收装置包括第二机架、导料槽和若干个回收槽;所述导料槽和若干个所述回收槽安设于所述第二机架上,且所述导料槽倾斜于所述第二机架设置;所述导料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转盘块上方,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回收槽的上方;所述导料槽靠近所述转盘块的一端与所述空腔底部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导料槽靠近所述回收槽的一端与所述空腔底部的垂直距离。优选的是,所述导料槽内沿所述导料槽的导料方向设置有若干个隔离板;若干个所述隔离板将所述导料槽划分为若干个互相隔离的卸料通道;每个所述卸料通道与每个所述回收槽一一对应。优选的是,所述回收槽的数量为2个;所述导料槽靠近所述回收槽的一端部为分叉口设计,每个所述分叉口对应一个所述回收槽;所述隔离板的一端与分叉口的连接处连接并沿所述导料槽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导料槽中部;所述导料槽内于所述隔离板的延长线上设有用于控制垃圾流向的挡料板;所述导料槽的底部设有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的运动部穿过所述导料槽并与所述挡料板连接。优选的是,所述转盘块的外轮廓为圆盘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第二直线模组;所述第二直线模组的运动端的运动路经与所述转盘块的径向方向平行,且所述第二直线模组的运动端的中轴线与所述转盘块的直径重合。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分类处理垃圾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包括: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夹持装置、垃圾回收装置、控制系统和可相对垃圾回收装置转动的转盘块,而且在夹持装置的夹持部上设有识别装置,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垃圾车依然采用的是所有的垃圾混合在一起的方式,等运到垃圾站然后再进行分类,这就造成了人员的浪费,而且所有垃圾混合在一起,在清运过程中,有害物质垃圾依然会污染其他种类的垃圾,对环境造成影响,但同时不同的垃圾被压缩在一起,给后续的分拣处理带来一定困难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的转盘块、夹持装置和垃圾回收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设置,和它们的结构设计,使得原本空间有限箱体能最大程度的被利用。3.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结构紧凑、造价成本低、环保无污染且适应时代需求,便于推广。附图说明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中一种分类处理垃圾车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中一种分类处理垃圾车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中一种分类处理垃圾车的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中一种分类处理垃圾车的箱体内部结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中一种分类处理垃圾车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中一种分类处理垃圾车的垃圾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体;11-车头;12-底盘;13-垃圾盖;2-箱体;3-夹持装置;31-第一机架;32-第一直线模组;33-升降装置;34-夹持组件;341-夹持部;342-L型基座;4-转盘块;5-第一驱动装置;6-第二驱动装置;7-垃圾回收装置;71-第二机架;72-导料槽;73-回收槽;74-隔离板;75-挡料板;8-横向块;9-竖向块;14-卡爪块;15-驱动块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类处理垃圾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车体及设于所述车体上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空腔内设有夹持装置、转盘块和驱动所述转盘块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转盘块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夹持装置经所述开口往复进出所述空腔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空腔内还设有绕所述转盘块周侧间隔布置的若干个垃圾回收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的夹持部位于所述垃圾回收装置的上方;所述空腔内还设有用于控制垃圾分类的控制系统;所述夹持装置的夹持部上设有用于识别外界分类垃圾桶种类的识别装置;所述识别装置将识别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来自所述识别装置的识别信号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运动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类处理垃圾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车体及设于所述车体上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空腔内设有夹持装置、转盘块和驱动所述转盘块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转盘块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夹持装置经所述开口往复进出所述空腔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空腔内还设有绕所述转盘块周侧间隔布置的若干个垃圾回收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的夹持部位于所述垃圾回收装置的上方;所述空腔内还设有用于控制垃圾分类的控制系统;所述夹持装置的夹持部上设有用于识别外界分类垃圾桶种类的识别装置;所述识别装置将识别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来自所述识别装置的识别信号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运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类处理垃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车头和底盘;所述车头安设于所述底盘的一端部上,所述箱体安设于所述底盘上;所述箱体远离所述车头的一端上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倾倒口,且所述箱体上铰接有可翻转盖合于所述倾倒口上的垃圾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类处理垃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远离所述车头的一端的底部与所述底盘铰接连接;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箱体翻转运动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伸缩部和用于控制所述伸缩部伸缩运动的液压缸本体;所述伸缩部的一端与所述液压缸本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盘铰接连接;所述液压缸本体远离所述伸缩部的一端与所述底盘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类处理垃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一机架、第一直线模组、若干个升降装置、以及与所述升降装置一一对应的夹持组件;所述第一直线模组呈水平设置且安设于所述第一机架上;若干个所述升降装置分别对应安装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的每个运动端上;每个所述夹持组件安设于对应的所述升降装置的运动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初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