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077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抛光装置,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在本申请中,钢管抛光装置,包括:机体设置在平面上;转换装置设置在机体的内部,转换装置包括:转换轮设置在机体的内部,转换轮在机体的内部进行旋转;转换带设置在机体的内部,转换带与转换轮固定连接;打磨装置设置在机体的上方,打磨装置与机体固定连接,打磨装置包括:平移电机设置在机体的上方;固定架设置在机体的上方,固定架的内部设置有凹槽;打磨轮设置在固定架的内部凹槽中,打磨轮与机体之间设置有空隙;夹持装置设置在机体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现有技术中钢管在进行抛光过程中需要人工取放钢管,不能对多根钢管同时进行打磨抛光导致加工效率过慢的问题。

A polishing device for steel pipe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特别涉及到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钢管是一种常用的受力构件,其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的优点,因此在工程建筑上广泛使用。钢管在成型后均需要对其外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为此也就需要使用抛光设备对钢管进行抛光,通常采用抛光砂轮、传送装置进行组合,然后进行人工放置钢管至抛光砂轮的工作位,然后抛光砂轮靠向钢管进行抛光,可是在采用这种方法只能对钢管的固定位置进行抛光不能进行全方位的抛光,而为了达到全方位抛光的效果,采用移动钢管对钢管全方位抛光,可是采用调整加工钢管的位置,在抛光过程中所达到的抛光效果会造成不一致的问题,部分抛光度不相同,而且采用调整加工钢管的位置导致抛光工作只能相对单一,不能对多根钢管同时进行加工,加工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管抛光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钢管在进行抛光过程中需要人工取放钢管,不能对多根钢管同时进行打磨抛光导致加工效率过慢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包括:机体,该机体设置在平面上;转换装置,该转换装置设置在该机体的内部,该转换装置与该机体固定连接,该转换装置包括:转换轮,该转换轮设置在该机体的内部,该转换轮在该机体的内部进行旋转;转换带,该转换带设置在该机体的内部,该转换带与该转换轮固定连接,该转换带通过该转换轮带动;打磨装置,该打磨装置设置在该机体的上方,该打磨装置与该机体固定连接,该打磨装置包括:平移电机,该平移电机设置在该机体的上方,该平移电机与该机体固定连接;固定架,该固定架设置在该机体的上方,该固定架与该平移电机固定连接,该固定架的内部设置有凹槽;打磨轮,该打磨轮设置在该固定架的内部凹槽中,该打磨轮与该固定架固定连接,该打磨轮与该机体之间设置有空隙;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设置在该机体的上方,该夹持装置与该机体活动连接,该夹持装置不与该打磨装置接触,该夹持装置用于固定钢管。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申请采用上料架、送料架、打磨架、打磨装置、夹持装置、转换装置,在钢管抛光过程中,人工只需将方形钢管放入上料架中,方形钢管通过送料架自动向打磨架移动,减少人工取放的次数,通过夹持装置在方形钢管进行打磨是形成内、外壁面的固定,防止在打磨过程中钢管发生移动影响打磨效果,同时通过内、外壁面的固定,在打磨过程中固定端受到的振动力是最大,在固定处也最容易造成方向钢管的形变,通过内、外壁面的固定减少方形钢管形变的发生,而在方形钢管的一面打磨完成后通过转换装置对方形钢管进行打磨面的调整减去人工换面的步骤,提高打磨效率。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该机体包括:上料架,该上料架设置在该平面上,该上料架的内部成中空,该上料架的内部设置有斜板,该斜板用于导流该钢管移动;打磨架,该打磨架设置在该上料架的右侧,该打磨架的上方设置有该打磨装置和该夹持装置,该打磨架的中间设置有该转换装置;送料架,该送料架设置在该上料架和该打磨架的中间,该送料架用于接收该上料架的钢管输送到该打磨架,该送料架的内部设置有输送带,该输送带用于输送钢管移动进行打磨;送料板,该送料板设置在该打磨架的内部,该送料板与该送料架固定连接,该送料板的表面设置有空隙,该空隙的距离小于该钢管的尺寸;该输送带设置在该送料板的中间,该输送带穿过该送料板;该转换装置设置在该输送带的外侧,该转换装置不与该输送带接触。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该打磨装置包括:上盖板,该上盖板设置在该机体的上方,该上盖板与该机体固定连接,该上盖板与该机体之间设置有空隙;升降气缸,该升降气缸设置在该上盖板的上方,该升降气缸与该上盖板固定连接,该升降气缸控制该平移电机上下移动;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设置在该固定架的表面,该驱动电机与该固定架固定连接,该驱动电机与该打磨轮连接,该驱动电机用于控制该打磨轮的转动。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该夹持装置包括:托板,该托板设置在该打磨架的外侧,该托板与该打磨架的外侧贴合;第一夹板,该第一夹板设置在该托板的上方,该第一夹板与该托板活动连接,该第一夹板设置在该机体的内部;第一控制杆,该第一控制杆设置在该托板的上方,该第一控制杆的一端连接该第一夹板的一端;第二夹板,该第二夹板设置在该托板的上方,该第二夹板与该托板活动连接,该第二夹板设置在该机体的内部,该第二夹板与该第一夹板相对设置,该第二夹板与该第一夹板之间设置有空隙,第二控制杆,该第二控制杆设置在该托板的上方,该第二控制杆的一端连接该第二夹板的一端;主动轴,该主动轴设置在该托板的上方,该主动轴与该托板活动连接,该主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控制杆的另一端和该第二控制杆的另一端;驱动板,该驱动板设置在该托板的下方,该驱动板与该托板之间设置有空隙,该驱动板的表面设置有通孔,该驱动板的通孔与该主动轴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夹持驱动电机,该夹持驱动电机设置在该驱动板的下方,该夹持驱动电机与该驱动板活动连接,该夹持驱动电机与该驱动板成垂直交叉设置;调节电机,该调节电机设置在该夹持驱动电机的下方,该调节电机与该夹持驱动电机活动连接,该调节电机与所胡夹持驱动电机成垂直交叉设置,该调节电机用于横向移动该夹持驱动电机调整距离;外罩,该外罩设置在该第一夹板和该第二夹板的中间,该外罩与该托板固定连接,该外罩内部设置成中空;内置轮盘,该内置轮盘设置在该外罩的开口端,该内置轮盘与该外罩固定连接;抵压板,该抵压板设置在该内置轮盘的内部,该抵压板与该内置轮盘活动连接,该抵压板的一端接触该钢管的内部;旋转电机,该旋转电机设置在该外罩的内部,该旋转电机与该内置轮盘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该送料板的下表面开有凹槽,该送料板的凹槽被该输送带穿过,该输送带与该送料板贴合的一面设置有凸块,该输送带的凸块高于该输送带的表面,该输送带的凸块不穿过该送料板的表面,该输送带的凸块用于调整处于该送料板的空隙处的钢管。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该第一夹板和该第二夹板成对称设置,该第一夹板和该第二夹板之间的距离用于放置钢管,该第一夹板和该第二夹板夹持钢管的两面,该抵压板与该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相配合进行钢管的内、外壁面夹持。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该抵压板设置有八个,该抵压板每两个一组抵压在钢管的内壁面,该抵压板通过该旋转电机转动从而旋转展开该抵压板向外移动,该抵压板的顶端挤压该钢管的内壁面。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该驱动板通过该夹持驱动电机移动的同时该主动轴在该驱动板的通孔内进行平移从而实现该主动轴的转动。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该调节电机用于控制该夹持装置在钢管打磨完成后复位使钢管能继续移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钢管抛光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启动输送带,通过送料架内部设置的输送带,在人工将钢管放入上料架中后,钢管通过自重从上料架的斜板向送料架移动,钢管在移动到送料架后,输送带带动钢管向打磨架移动;启动转换装置,外置的控制电机控制转换轮进行旋转,在钢管接触到转换轮时,转换轮之间的齿槽间隔会推动钢管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其中,包括:/n机体,所述机体设置在平面上;/n转换装置,所述转换装置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内部,所述转换装置与所述机体固定连接,所述转换装置包括:/n转换轮,所述转换轮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内部,所述转换轮在所述机体的内部进行旋转;/n转换带,所述转换带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内部,所述转换带与所述转换轮固定连接,所述转换带通过所述转换轮带动;打磨装置,所述打磨装置设置在所述机体的上方,所述打磨装置与所述机体固定连接,所述打磨装置包括:/n平移电机,所述平移电机设置在所述机体的上方,所述平移电机与所述机体固定连接;/n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机体的上方,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平移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内部设置有凹槽;/n打磨轮,所述打磨轮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内部凹槽中,所述打磨轮与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打磨轮与所述机体之间设置有空隙;/n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机体的上方,所述夹持装置与所述机体活动连接,所述夹持装置不与所述打磨装置接触,所述夹持装置用于固定钢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其中,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设置在平面上;
转换装置,所述转换装置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内部,所述转换装置与所述机体固定连接,所述转换装置包括:
转换轮,所述转换轮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内部,所述转换轮在所述机体的内部进行旋转;
转换带,所述转换带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内部,所述转换带与所述转换轮固定连接,所述转换带通过所述转换轮带动;打磨装置,所述打磨装置设置在所述机体的上方,所述打磨装置与所述机体固定连接,所述打磨装置包括:
平移电机,所述平移电机设置在所述机体的上方,所述平移电机与所述机体固定连接;
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机体的上方,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平移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内部设置有凹槽;
打磨轮,所述打磨轮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内部凹槽中,所述打磨轮与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打磨轮与所述机体之间设置有空隙;
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机体的上方,所述夹持装置与所述机体活动连接,所述夹持装置不与所述打磨装置接触,所述夹持装置用于固定钢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其中,所述机体包括:
上料架,所述上料架设置在所述平面上,所述上料架的内部成中空,所述上料架的内部设置有斜板,所述斜板用于导流所述钢管移动;
打磨架,所述打磨架设置在所述上料架的右侧,所述打磨架的上方设置有所述打磨装置和所述夹持装置,所述打磨架的中间设置有所述转换装置;
送料架,所述送料架设置在所述上料架和所述打磨架的中间,所述送料架用于接收所述上料架的钢管输送到所述打磨架,所述送料架的内部设置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用于输送钢管移动进行打磨;
送料板,所述送料板设置在所述打磨架的内部,所述送料板与所述送料架固定连接,所述送料板的表面设置有空隙,所述空隙的距离小于所述钢管的尺寸;
所述输送带设置在所述送料板的中间,所述输送带穿过所述送料板;
所述转换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带的外侧,所述转换装置不与所述输送带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其中,所述打磨装置包括:
上盖板,所述上盖板设置在所述机体的上方,所述上盖板与所述机体固定连接,所述上盖板与所述机体之间设置有空隙;
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设置在所述上盖板的上方,所述升降气缸与所述上盖板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气缸控制所述平移电机上下移动;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表面,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打磨轮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控制所述打磨轮的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其中,所述夹持装置包括:
托板,所述托板设置在所述打磨架的外侧,所述托板与所述打磨架的外侧贴合;
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设置在所述托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托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板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内部;
第一控制杆,所述第一控制杆设置在所述托板的上方,所述第一控制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夹板的一端;
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设置在所述托板的上方,所述第二夹板与所述托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板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内部,所述第二夹板与所述第一夹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夹板与所述第一夹板之间设置有空隙,
第二控制杆,所述第二控制杆设置在所述托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控制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夹板的一端;
主动轴,所述主动轴设置在所述托板的上方,所述主动轴与所述托板活动连接,所述主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控制杆的另一端;
驱动板,所述驱动板设置在所述托板的下方,所述驱动板与所述托板之间设置有空隙,所述驱动板的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驱动板的通孔与所述主动轴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夹持驱动电机,所述夹持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驱动板的下方,所述夹持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板活动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兴邬喜峰侯中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振原制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