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管加工用往复式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8606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锈钢管加工用往复式抛光装置,涉及不锈钢管加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座,底座表面两端均固定有第一侧板;两第一侧板之间固定有导杆;导杆周侧面滑动配合有移动机构;其中一第一侧板表面转动连接有套轴;移动机构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一端上表面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一端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套筒;旋转套筒内表面滑动配合有推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旋转套筒、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弧形件和推柱的配合使用,从不锈钢管内部进行固定,有效的对不锈钢管内部进行支撑,避免不锈钢管在抛光时受力不均导致弯曲,提高了不锈钢管抛光的质量。

Reciprocating polishing device for stainless steel pipe proc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锈钢管加工用往复式抛光装置
本技术属于不锈钢管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不锈钢管加工用往复式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不锈钢管件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耐腐蚀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天、海洋、核能、医疗器械和石化等领域,同时不锈钢管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可用于高端产品的流体输送管道。目前不锈钢管外壁抛光工序,大都是在电机的输出轴上装上抛光轮,操作者用手抓住不锈钢管,将不锈钢管表面用力压向抛光轮进行抛光,该种手工劳动的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效率低,安全性和可靠性低,且不锈钢管的内部缺乏有效的支撑,抛光时会造成不锈钢管微量弯曲,受力不均匀,影响抛光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管加工用往复式抛光装置,通过移动机构、套轴和推柱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不锈钢管抛光处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抛光质量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不锈钢管加工用往复式抛光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表面两端均固定有第一侧板;两所述第一侧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两所述第一侧板之间固定有导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锈钢管加工用往复式抛光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n所述底座(1)表面两端均固定有第一侧板(2);两所述第一侧板(2)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3);两所述第一侧板(2)之间固定有导杆(4);所述导杆(4)周侧面滑动配合有移动机构(5);其中一所述第一侧板(2)表面转动连接有套轴(6);/n所述移动机构(5)包括支撑板(501);所述支撑板(501)下表面两端均固定有连接板(502);所述连接板(502)表面开有与第一螺纹杆(3)相配合的第一螺纹孔(503);所述连接板(502)表面开有与导杆(4)相配合的导孔(504);所述支撑板(501)一端上表面固定有支撑杆(50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管加工用往复式抛光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表面两端均固定有第一侧板(2);两所述第一侧板(2)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3);两所述第一侧板(2)之间固定有导杆(4);所述导杆(4)周侧面滑动配合有移动机构(5);其中一所述第一侧板(2)表面转动连接有套轴(6);
所述移动机构(5)包括支撑板(501);所述支撑板(501)下表面两端均固定有连接板(502);所述连接板(502)表面开有与第一螺纹杆(3)相配合的第一螺纹孔(503);所述连接板(502)表面开有与导杆(4)相配合的导孔(504);所述支撑板(501)一端上表面固定有支撑杆(505);所述支撑杆(505)一端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套筒(506);所述旋转套筒(506)内表面滑动配合有推柱(7);所述旋转套筒(506)周侧面阵列均开有矩形槽(507);所述矩形槽(507)一相对面之间通过转轴(508)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509);
所述推柱(7)周侧面通过连接座(701)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702);所述第二连杆(702)一端通过轴杆与第一连杆(509)铰接;所述轴杆一侧固定有弧形件(703);所述推柱(7)一端开有第二螺纹孔(7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宏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品冠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