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复位牵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0631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骨盆复位牵引器,其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连接装置;底座的一侧固接有第一固定轴,第一固定轴上套接有第一转动块,还包括第一固定装置;第一转动块的顶部固接有弧形轴,弧形轴上套接有第一U形块,第一U形块上安装有第二固定装置;第一U形块的一侧固接有第二固定轴,第二固定轴与第一固定轴不共线,第二固定轴上套接有第二转动块,还包括第三固定装置;第二转动块上开设有穿孔,穿孔的一端固接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驱动件;第二连接管内插接有骨钉,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安装有第四固定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盆骨进行一定程度的限位。

Pelvic retr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骨盆复位牵引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骨盆复位
,尤其是涉及一种骨盆复位牵引器。
技术介绍
在处理骨折、骨裂的手术中,尤其像骨盆这样带有大量韧带的骨折,会产生很大的张力,使骨盆发生变形,甚至“关书”的现象。在医生进行骨钉固定之前,首先需要对骨折部位还原复位,大多是通过手动的方式来使骨盆恢复原位,然后在打入骨钉。比如,通过在髂前上棘用手电钻打入长骨钉,医生通过徒手把持长骨钉外露部分来复位。现有的手术床的侧壁上一般会设置板体。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徒手把持复位的结构只需两根长骨钉,但这种方式最大的缺陷就是当固定之后松手,在张力的作用下,变形又会被一定程度的拉回,从而使手术存在一定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骨盆复位牵引器,能够对盆骨进行一定程度的限位。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骨盆复位牵引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用于使底座与板体固定连接的连接装置;所述底座一侧的顶部固接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上套接有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能够绕第一固定轴的轴心线转动,还包括用于固定第一转动块的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转动块的顶部固接有弧形轴,所述弧形轴上套接有第一U形块,所述第一U形块能够绕弧形轴的轴心线转动,所述第一U形块上安装有用于固定第一U形块的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一U形块远离第二固定装置的一侧固接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与第一固定轴不共线,所述第二固定轴上套接有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转动块能够绕第二固定轴的轴心线转动,还包括用于对第二转动块进行固定的第三固定装置;所述第二转动块上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的一端固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穿孔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连接管沿第一连接管的轴向运动的驱动件;所述第二连接管内插接有骨钉,所述骨钉的一端依次插接于第一连接管和穿孔且凸出穿孔远离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安装有用于固定骨钉的第四固定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通过连接装置使底座与板体固定连接,然后通过手枪钻将骨钉打入盆骨内,接下来通过第四固定装置对骨钉进行固定;当骨钉被固定后,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二连接管移动,第二连接管移动带动骨钉移动,骨钉移动对盆骨进行牵引,此时能够对盆骨进行一定程度的限位。通过设置第一转动块,能够带动骨钉绕第一固定轴的轴向转动,通过设置第一固定装置,便于对第一转动块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第一U形块,能够带动骨钉绕弧形轴的轴向转动,通过设置第二固定装置,便于对第一U形块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第二转动块,能够带动骨钉绕第二固定轴的轴向转动,通过设置第三固定装置,便于对第二转动块进行固定。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固接于底座一侧的第一连接块以及沿垂直于第一固定轴的轴心线方向滑移连接于底座的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侧固接有滑块,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用于供滑块沿垂直于第一固定轴的轴心线方向滑移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用于供板体插接的第一插槽;所述滑块远离第二连接块的一侧固接有凸块,所述凸块凸出第一通孔远离第二连接块的一端设置;所述底座远离第一连接块的一侧安装有用于驱动凸块沿垂直于第一固定轴的轴心线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第二连接块移动使板体的两侧分别插接于两个第一插槽,然后继续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第二连接块向靠近第一连接块的方向移动,从而便可使底座与板体固定连接;综上所述,通过设置连接装置,便于使底座与板体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垂直固接于底座远离第一连接块一侧的固定块以及转动连接于固定块的第一螺栓;所述固定块的一端端面上开设有用于供第一螺栓通过的第二通孔,所述固定块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通孔连通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内插接有销体,所述第一螺栓一端的外侧壁开设有环形槽,所述销体插接于环形槽;所述第一螺栓的轴向垂直于第一固定轴的轴向,所述凸块螺纹连接于第一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第一螺栓使第二连接块移动,这样便于驱动第二连接块移动;通过设置环形槽和销体,便于第一螺栓转动。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远离其刷帽的一端处于两个第一插槽之间,所述第二螺栓的栓帽凸出底座远离第一连接块的一侧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螺栓,便于使第一插槽远离底座的一侧内壁抵紧于板体。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固接于底座远离第一通孔一端的第一啮合轮以及固接于第一转动块靠近底座一侧的第二啮合轮;所述第一啮合轮的齿能够插接于第二啮合轮的齿槽;所述第一固定轴上螺纹连接有第一压紧块,所述第一压紧块的侧壁上固接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啮合轮、第一转动块以及第一压紧块沿第一固定轴的轴向依次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第一转动块带动骨钉转动,当第一转动块转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先通过移动第一转动块使第一啮合轮的齿插接于第二啮合轮的齿槽,然后通过转动第一把手转动第一压紧块,这样能够使第一压紧块对第一转动块进行固定。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固接于第一U形块内且套接于弧形轴的套管以及固接于套管外侧壁的第三固定轴;所述套管能够绕弧形轴的轴心线转动,所述套管的侧壁与第一U形块的内侧壁围成两个第一滑槽,所述第三固定轴上沿其轴向滑移连接有第二U形块,所述第二U形块能够绕弧形轴的轴心线转动,所述第二U形块的两端分别沿第三固定轴的轴向滑移连接于两个第一滑槽;所述第三固定轴上螺纹连接有第二压紧块,所述第二压紧块上固接有第二把手;所述套管、第二U形块以及第二压紧块沿第三固定轴的轴向依次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第一U形块进行固定时,通过转动第二把手转动第二压紧块,此时第一U形块和第二U形块在第二压紧块的作用下相向移动,从而便可将第一U形块固定到弧形轴上;通过设置第二固定装置,便于对第一U形块进行固定。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U形块以及第二U形块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以及套管的内周面均设置有波浪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波浪边,能够使第一U形块与弧形轴连接地更加牢固。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三固定装置包括固接于第一U形块一侧的第三啮合轮、固接于第二转动块靠近第三啮合轮一侧的第四啮合轮以及螺纹连接于第二固定轴的第三压紧块;所述第三啮合轮的齿能够插接于第四啮合轮的齿槽;所述第三啮合轮、第二转动块以及第三压紧块沿第二固定轴的轴向依次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第二转动块带动骨钉转动,当第二转动块转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先通过移动第二转动块使第三啮合轮的齿插接于第四啮合轮的齿槽,然后通过转动第三压紧块对第二转动块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第三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盆复位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2),所述底座(2)上安装有用于使底座(2)与板体(1)固定连接的连接装置(3);/n所述底座(2)一侧的顶部固接有第一固定轴(22),所述第一固定轴(22)上套接有第一转动块(221),所述第一转动块(221)能够绕第一固定轴(22)的轴心线转动,还包括用于固定第一转动块(221)的第一固定装置(4);/n所述第一转动块(221)的顶部固接有弧形轴(23),所述弧形轴(23)上套接有第一U形块(231),所述第一U形块(231)能够绕弧形轴(23)的轴心线转动,所述第一U形块(231)上安装有用于固定第一U形块(231)的第二固定装置(5);/n所述第一U形块(231)远离第二固定装置(5)的一侧固接有第二固定轴(24),所述第二固定轴(24)与第一固定轴(22)不共线,所述第二固定轴(24)上套接有第二转动块(241),所述第二转动块(241)能够绕第二固定轴(24)的轴心线转动,还包括用于对第二转动块(241)进行固定的第三固定装置(6);/n所述第二转动块(241)上开设有穿孔(25),所述穿孔(25)的一端固接有第一连接管(251),所述第一连接管(251)远离穿孔(2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252),所述第一连接管(251)与所述第二连接管(25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连接管(252)沿第一连接管(251)的轴向运动的驱动件;所述第二连接管(252)内插接有骨钉(253),所述骨钉(253)的一端依次插接于第一连接管(251)和穿孔(25)且凸出穿孔(25)远离第一连接管(251)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管(252)远离第一连接管(251)的一端安装有用于固定骨钉(253)的第四固定装置(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盆复位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2),所述底座(2)上安装有用于使底座(2)与板体(1)固定连接的连接装置(3);
所述底座(2)一侧的顶部固接有第一固定轴(22),所述第一固定轴(22)上套接有第一转动块(221),所述第一转动块(221)能够绕第一固定轴(22)的轴心线转动,还包括用于固定第一转动块(221)的第一固定装置(4);
所述第一转动块(221)的顶部固接有弧形轴(23),所述弧形轴(23)上套接有第一U形块(231),所述第一U形块(231)能够绕弧形轴(23)的轴心线转动,所述第一U形块(231)上安装有用于固定第一U形块(231)的第二固定装置(5);
所述第一U形块(231)远离第二固定装置(5)的一侧固接有第二固定轴(24),所述第二固定轴(24)与第一固定轴(22)不共线,所述第二固定轴(24)上套接有第二转动块(241),所述第二转动块(241)能够绕第二固定轴(24)的轴心线转动,还包括用于对第二转动块(241)进行固定的第三固定装置(6);
所述第二转动块(241)上开设有穿孔(25),所述穿孔(25)的一端固接有第一连接管(251),所述第一连接管(251)远离穿孔(2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252),所述第一连接管(251)与所述第二连接管(25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连接管(252)沿第一连接管(251)的轴向运动的驱动件;所述第二连接管(252)内插接有骨钉(253),所述骨钉(253)的一端依次插接于第一连接管(251)和穿孔(25)且凸出穿孔(25)远离第一连接管(251)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管(252)远离第一连接管(251)的一端安装有用于固定骨钉(253)的第四固定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盆复位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3)包括固接于底座(2)一侧的第一连接块(31)以及沿垂直于第一固定轴(22)的轴心线方向滑移连接于底座(2)的第二连接块(32);所述第二连接块(32)的一侧固接有滑块(322),所述底座(2)上开设有用于供滑块(322)沿垂直于第一固定轴(22)的轴心线方向滑移的第一通孔(21);所述第一连接块(31)和第二连接块(32)的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用于供板体(1)插接的第一插槽(321);所述滑块(322)远离第二连接块(32)的一侧固接有凸块(323),所述凸块(323)凸出第一通孔(21)远离第二连接块(32)的一端设置;所述底座(2)远离第一连接块(31)的一侧安装有用于驱动凸块(323)沿垂直于第一固定轴(22)的轴心线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盆复位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4)包括垂直固接于底座(2)远离第一连接块(31)一侧的固定块(341)以及转动连接于固定块(341)的第一螺栓(342);所述固定块(341)的一端端面上开设有用于供第一螺栓(342)通过的第二通孔(343),所述固定块(34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通孔(343)连通的第二插槽(344),所述第二插槽(344)内插接有销体(345),所述第一螺栓(342)一端的外侧壁开设有环形槽(346),所述销体(345)插接于环形槽(346);所述第一螺栓(342)的轴向垂直于第一固定轴(22)的轴向,所述凸块(323)螺纹连接于第一螺栓(3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盆复位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33),所述第二螺栓(33)远离其刷帽的一端处于两个第一插槽(321)之间,所述第二螺栓(33)的栓帽凸出底座(2)远离第一连接块(31)的一侧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凤宝史春宝徐金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