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折复位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289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折复位钳,由于第一定位柱上的导向通道与所述第二定位柱上的导向通道的轴向中心线重合,医生通过所述导向通道可以非常方便地利用钻头进行内固定孔的钻削以及打入克氏针,保证钻削位置以及克氏针打入位置的准确性,能够快速实现对骨折复位的前期夹紧固定和内固定孔的定位导向,缩短手术时间,同时由于所述握持部、所述连接部、所述弯折部和所述延伸部的依次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钳柄和所述第二钳柄构成类似7字形的弯折结构,相对于整个平直的钳身设计,有利于医生能够解决在复位固定过程中,持复位钳的手必然遮挡操作电钻或者打入克氏针的另一只手的问题,避免遮挡手术视野,以此提升所述骨折复位钳的使用效果。

A kind of fracture reduction force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折复位钳
本专利技术涉及外科手术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骨折复位钳。
技术介绍
骨折复位钳是骨科手术的常用器械。在进行骨折复位时,用于提拉骨折部位,并使骨折部位临时固定在复位位置上。复位后再打入克氏针(用于固定短小骨折或撕脱骨折等应力不大的骨折固定),或者螺钉等用于固定。但是在骨折复位过程中使用的复位钳的使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折复位钳,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骨折复位过程中使用的复位钳的使用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骨折复位钳,包括第一钳柄、第二钳柄、第一钳头、第二钳头和导向组件,所述第一钳柄与所述第二钳柄铰接,所述第一钳柄和所述第二钳柄均具有握持部、连接部、弯折部和延伸部,所述握持部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弯折部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握持部的一端,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弯折部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弯折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一钳头设置在所述第一钳柄的所述延伸部的一端,所述第二钳头设置在所述第二钳柄的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且所述第一钳头和所述第二钳头相对设置;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第一钳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柱与所述第二钳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上均设置有导向通道,所述第一定位柱上的导向通道与所述第二定位柱上的导向通道的轴向中心线重合。其中,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支杆、套筒和支耳,所述套筒与所述支杆滑动连接,并套设在所述支杆的外部,且所述支杆和所述套筒均通过所述支耳分别与所述第一钳柄和所述第二钳柄的所述延伸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钳头与所述支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钳头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支杆的一端具有滑槽,所述套筒的内壁上具有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滑块。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定位柱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钳头上,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柱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钳头上,且多个所述第一定位柱的长度沿所述第一钳头朝向所述支杆的方向依次减小,且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柱的长度沿所述第二钳头朝向所述套筒的方向依次减小。其中,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抵持片,所述抵持片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柱远离所述第一钳头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定位柱远离所述第二钳头的一端,所述抵持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抵持片呈圆周分布在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上,每个所述抵持片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结构设置。其中,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加强片,所述加强片与所述抵持片固定连接,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抵持片之间。其中,所述骨折复位钳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环、螺杆和锁定件,所述固定环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环分别与所述第一钳柄和所述第二钳柄上的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固定环相对设置,所述螺杆依次贯穿两个所述固定环,并与所述锁定件螺纹连接。其中,所述锁定件的外表壁上具有防滑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在骨折复位过程中通过对所述第一钳柄和所述第二钳柄握持,使得所述第一钳头的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钳头上的所述第二定位柱相对夹持,以此夹紧骨折部位,使得骨折部位临时固定在复位位置上,然后对骨折部位进行内固定孔的钻削,之后打入克氏针,以此完成骨折复位,由于第一定位柱上的导向通道与所述第二定位柱上的导向通道的轴向中心线重合,使得医生通过所述导向通道,可以非常方便地利用钻头进行内固定孔的钻削以及打入克氏针,保证钻削位置的准确性,以及克氏针打入位置的准确性,能够快速实现对骨折复位的前期夹紧固定和内固定孔的定位导向,缩短手术时间,同时由于所述握持部、所述连接部、所述弯折部和所述延伸部的依次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钳柄和所述第二钳柄构成类似7字形的弯折结构,相对于整个平直的钳身设计,有利于医生能够解决在复位固定过程中,持复位钳的手必然遮挡操作电钻或者打入克氏针的另一只手的问题,避免遮挡手术视野或者克氏针的置入,以此提升所述骨折复位钳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骨折复位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骨折复位钳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导向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固定组件的结构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固定柱或第二固定柱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导向组件的部分结构放大图。100-骨折复位钳、101-握持部、102-连接部、103-弯折部、104-延伸部、10-第一钳柄、20-第二钳柄、30-第一钳头、40-第二钳头、50-导向组件、51-第一定位柱、52-第二定位柱、53-导向通道、54-支杆、541-滑槽、55-套筒、551-滑块、56-支耳、57-抵持片、58-加强片、60-固定组件、61-固定环、62-螺杆、63-锁定件、64-防滑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至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骨折复位钳100,包括第一钳柄10、第二钳柄20、第一钳头30、第二钳头40和导向组件50,所述第一钳柄10与所述第二钳柄20铰接,所述第一钳柄10和所述第二钳柄20均具有握持部101、连接部102、弯折部103和延伸部104,所述握持部101与所述连接部102固定连接,所述弯折部103与所述连接部10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部102远离所述握持部101的一端,所述延伸部104与所述弯折部103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弯折部103远离所述连接部102的一端;所述第一钳头30设置在所述第一钳柄10的所述延伸部104的一端,所述第二钳头40设置在所述第二钳柄20的所述延伸部104的一端,且所述第一钳头30和所述第二钳头40相对设置;所述导向组件50包括第一定位柱51和第二定位柱52,所述第一定位柱51与所述第一钳头3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柱52与所述第二钳头40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柱51和所述第二定位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折复位钳,其特征在于,/n包括第一钳柄、第二钳柄、第一钳头、第二钳头和导向组件,所述第一钳柄与所述第二钳柄铰接,所述第一钳柄和所述第二钳柄均具有握持部、连接部、弯折部和延伸部,所述握持部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弯折部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握持部的一端,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弯折部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弯折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一钳头设置在所述第一钳柄的所述延伸部的一端,所述第二钳头设置在所述第二钳柄的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且所述第一钳头和所述第二钳头相对设置;/n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第一钳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柱与所述第二钳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上均设置有导向通道,所述第一定位柱上的导向通道与所述第二定位柱上的导向通道的轴向中心线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折复位钳,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钳柄、第二钳柄、第一钳头、第二钳头和导向组件,所述第一钳柄与所述第二钳柄铰接,所述第一钳柄和所述第二钳柄均具有握持部、连接部、弯折部和延伸部,所述握持部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弯折部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握持部的一端,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弯折部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弯折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一钳头设置在所述第一钳柄的所述延伸部的一端,所述第二钳头设置在所述第二钳柄的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且所述第一钳头和所述第二钳头相对设置;
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第一钳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柱与所述第二钳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上均设置有导向通道,所述第一定位柱上的导向通道与所述第二定位柱上的导向通道的轴向中心线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复位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支杆、套筒和支耳,所述套筒与所述支杆滑动连接,并套设在所述支杆的外部,且所述支杆和所述套筒均通过所述支耳分别与所述第一钳柄和所述第二钳柄的所述延伸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钳头与所述支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钳头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折复位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杆的一端具有滑槽,所述套筒的内壁上具有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滑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折复位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旭廷唐康来唐红王峰张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