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式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0600 阅读:3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泵式空调器,包括旋转式压缩机、储液器、四通换向阀、室外热交换器、膨胀装置和室内热交换器,旋转式压缩机的高压出口通过排气管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接管相通,四通换向阀的第二接管连接到室外热交换器的一端,室外热交换器的另一端通过膨胀装置连接到室内热交换器的一端,室内热交换器的另一端连接到四通换向阀的第三接管,四通换向阀的第四接管连接到储液器的上部,储液器的下部通过吸气管与旋转式压缩机的气缸相通,热泵式空调器上设置有将冷冻循环中的冷媒的压力导入到所述密闭滑片腔的配管,在所述四通换向阀切换的同时,该滑片腔的压力在冷冻循环的高压侧压力和低压侧压力之间切换,最后实现热泵式空调器的空调冷量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泵式空调器,特别是一种搭载有双缸旋转式压缩机的 热泵式空调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通过搭载采用变频技术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来控制热泵式空 调器的冷量的技术已很普及。而不依靠变频技术,通过中止气缸的压縮作用 来控制压缩机的制冷量,其结果是可以控制空调制冷量的方法也已公开。后 一种技术方案是在两个气缸中,通过压力操作来中止以及解除中止其中一个 气缸的滑片动作,来达到压缩机的制冷量控制。在这种冷量控制方案中,要 控制压缩机的滑片动作,就需要压力换向阀和控制该压力换向阀的方法。例如日本专利文献,专利公开平成15-31114号,以下简称专利文献l, 记载的作为双缸旋转式压缩机的冷量控制技术方案,提供了 一种通过把气缸 腔切换成高压侧来中止气缸腔压缩作用的方法。并且,其使用热泵循环的四 通换向阀来控制压缩机制冷量的技术方案,也是使用那种技术方案。另外, 其强调一定要在两个气缸上都配备独立的吸气管。关于使用热泵循环的四通换向闽来控制压缩制冷量的技术,按照以往的 方式,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是将连接到四通换向阀和热交换器之间 的吸气管接到第二气缸腔的方法。通过四通换向阀的切换,当上述热交换器成为冷凝器时,吸气管的压力 变成高压侧,第二气缸腔的压缩作用中止,冷媒气体不会流入到吸气管。但 是,当上述热换器变成蒸发器时,吸气管的压力变成低压侧,低压的冷媒气 体从四通换向阀和热交换器之间流入,第二气缸重新开始压缩作用。当第二 气缸开始通常的压缩运转时,为了防止低压液体冷媒直接从蒸发器流到气缸 腔,需要一个储液器。因此,加上第一气缸的储液器,整个压缩机共需要两 个独立的储液器。此时,上述的吸气管变成冷媒气体的吸气回路,故有必要扩大该相关配 管的直径,并且还存在配管长度过长的缺点。也就是说,按照以往的方式进 行操作时,需要连接到两个气缸腔的独立的吸气回路和两个储液器,其结果 是存在压缩机和空调器的尺寸变大、制造成本上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体积小、制作成本低、卖现 空调冷量或热量控制的热泵式空调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热泵式空调器,包括旋转式压缩机、储液器、四通 换向阀、室外热交换器、膨胀装置和室内热交换器,旋转式压缩机的高压出 口通过排气管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接管相通,四通换向阀的第二接管连接到 室外热交换器的一端,室外热交换器的另一端通过膨胀装置连接到室内热交 换器的一端,室内热交换器的另一端连接到四通换向阀的第三接管,四通换 向闽的第四接管连接到储液器的上部,储液器的下部通过吸气管与旋转式压 缩机的气缸相通,其中,旋转式压缩机的高压壳体内设置有压缩组件和电机 组件,压缩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及中隔板,各气缸里均设置有气缸 腔和滑片腔,气缸腔容纳进行偏心转动的圆形活塞,滑片腔容纳滑片的背侧 端部,滑片受压,其前端部与活塞的外周滑动接触,至少其中一个气缸的滑 片腔被密封,其结构特征是热泵式空调器上设置有将冷冻循环中的冷媒的压 力导入到所述密闭滑片腔的配管,在所述四通换向阀切换的同时,该滑片腔 的压力在冷冻循环的高压侧压力和低压侧压力之间切换.所述配管为第二压力切换管,第二压力切换管一端与第二滑片腔的后部 相通,其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到四通换向闽和室内热交换器之间,或 者,其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在从四通换向阀经过室内热交换器后到膨胀装置之间的范围内;吸气管为第一吸气管和第二吸气管,第一吸气管与第 一气缸相通,第二吸气管与第二气缸相通,第一滑片腔中设置有线圈弹簧, 第一滑片的前端抵靠在第一活塞的外径上。所述配管为第二压力切换管,第二压力切换管一端与第二滑片腔的后部 相通,其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在四通换向阆和室外热交换器之间,或 者,其另 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在从四通换向阀经过室外热交换器后到膨 胀装置之间的范围内;吸气管为第一吸气管和第二吸气管,第一吸气管与第 一气缸相通,第二吸气管与第二气缸相通,第一滑片腔中设置有线圈弹簧, 第一滑片的前端抵靠在第一活塞的外径上。所述配管为第一压力切换管和第二压力切换管,第一压力切换管通过第 一连接管连接在四通换向阀和室内热交换器之间,或者,连接在从四通换向阀 经过室内热交换器后到膨胀装置之间的范围内,第二压力切换管通过第二连 接管连接在四通换向阀和室外热交换器之间,或者,连接在从四通换向阀经 过室外热交换器后到膨胀装置之间的范围内,第一滑片腔和第二滑片腔中至 少有一个设置有线圈弹簧。所述中隔板上设置有分别连通第一吸气腔和第二吸气腔的分流孔,吸气 管为第一吸气管,第一吸气管与第一吸气腔相通。所述第二气缸的排量比第一气缸的排量小。第二气缸的排量,与第一气缸的排量和第二气缸的排量的总和相比,小于等于0.35。 所述电机组件与变频机构相接。本专利技术在使用热泵循环的四通换向阀来控制压缩机制冷量的技术中,提 供不使用双缸旋转式压缩机的吸气回路,而达到中止和解除中止气缸腔压缩 作用的技术,其结果是,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冷量控制技术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不 需要追加储液器和吸气回路。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搭载到热泵式空调 器,实施冷量控制时,只需追加一根细径配管就可实现应用,对已有的空调 器来说具有优越的适应性。本专利技术中,使用本技术提供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的热泵循环空调器里需 要追加的零件,只是从四通换向阀连接到压缩机滑片腔的连接管,具有简单 应用于已有的空调器的特点。也就是说,可以简单增减制冷和制热的空调能 力比率,而且可以提供高效的热泵式空调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热泵循环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实施例中的旋转式压缩机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A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热泵循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中的旋转式压缩机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热泵循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中的旋转式压缩机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l为旋转式压缩机,2为密封壳体,3为排气管,4为四通换向阀, 5为室外热交换器,6为膨胀装置,7为室内热交换器,11为储液器,12a 为第一吸气管,12b为第二吸气管,13a为第一压力切换管,13b为第二压 力切换管,14为第一连接管,15为第二连接管,21为压缩组件,22为电机 组件,23a为第一气缸,23b为第二气缸,24为中隔板,25a为第一气缸腔, 25b为第二气缸腔,26为螺钉,27为主轴承,28为副轴承,29a为第一消 声器,29b为第二消声器,31a为第一滑片,31b为第二滑片,32a为第一 活塞,32b为第二活塞,33a为第一偏心部,33b为第二偏心部,34a为第 一滑片腔,34b为第二滑片腔,35为线圈弹簧,36为曲轴,41a为第一吸气 腔,41b为第二吸气腔,42为分流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参见图l,显示了搭载旋转式压缩机l的空调器的热泵循环。焊接在旋 转式压缩机l的密闭壳体2上端的排气管3,连接到四通换向阀4的四接管中的第一接管上。四通换向阀4的第二接管连到室外热交换器5,该室外热 交换器5的另一端连到膨胀装置6,膨胀装置6连接到室内热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泵式空调器,包括旋转式压缩机(1)、储液器(11)、四通换向阀(4)、室外热交换器(5)、膨胀装置(6)和室内热交换器(7),旋转式压缩机的高压出口通过排气管(3)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接管相通,四通换向阀的第二接管连接到室外热交换器的一端,室外热交换器的另一端通过膨胀装置连接到室内热交换器的一端,室内热交换器的另一端连接到四通换向阀的第三接管,四通换向阀的第四接管连接到储液器的上部,储液器的下部通过吸气管与旋转式压缩机的气缸相通,其中,旋转式压缩机的高压壳体内设置有压缩组件(21)和电机组件(22),压缩组件包括第一气缸(23a)和第二气缸(23b)及中隔板(24),各气缸里均设置有气缸腔和滑片腔,气缸腔容纳进行偏心转动的圆形活塞,滑片腔容纳滑片的背侧端部,滑片受压,其前端部与活塞的外周滑动接触,至少其中一个气缸的滑片腔被密封,其特征是热泵式空调器上设置有将冷冻循环中的冷媒的压力导入到所述密闭滑片腔的配管,在所述四通换向阀切换的同时,该滑片腔的压力在冷冻循环的高压侧压力和低压侧压力之间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津政雄李华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