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源热泵的取水过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66436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1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污水源热泵的取水过滤系统,包括池体、原污水进水口与热泵退水口、污水退水口与清水出水口,池体中部横设有挡水墙,挡水墙对应原污水进水口与热泵退水口分别设有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挡水墙对应污水退水口与清水出水口别设有第三阀门与第四阀门,池体内于挡水墙的两侧分别设有过滤墙,两过滤墙及挡水墙将池体分成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水区,第一阀门控制原污水进水口分别与第一水区及第二水区的通断,第二阀门控制热泵退水口分别与第三水区及第四水区的通断,第三阀门控制污水退水口分别与第一水区及第二水区的通断,第四阀门控制清水出水口分别与第三水区及第四水区的通断。该取水过滤系统无需采用防阻机,节约成本。

Water intake filtration system of sewage source heat pump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ater filtration system of sewage source heat pump, which comprises a tank body, a water inlet and a water pump raw sewage, sewage water and return back water outlet, the middle tank body is transversely provided with water retaining wall, retaining wall corresponding to the original water inlet and outlet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heat pump return valve and second valves, water retaining the corresponding sewage outlet and water back wall outlet valve and fourth valve third respectively, the water retaining wall on both sides of the tank body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lter wall, two filter wall and the retaining wall of the pool body is divided into a first, second, third and four of the water, a water inlet valve to control the raw sewage respectively with the first water and two water the on-off valve control, second pump return opening respectively with water and the Sanshui District Four on-off valve control, third sewage return opening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water and two water. Off, fourth valves control the clear water outlet, respectively, with the third Sanshui District and the four water zone on and off. The water inlet filtration system needs no resistance prevention machine to sav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源热泵的取水过滤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过滤系统,特别是指一种污水源热泵的取水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城市污水可作为热泵的低位冷热源而加以利用,但是城市污水水质非常恶劣,含有大量的固体悬浮污杂物,这些污杂物极容易堵塞水泵、管路和换热设备,因此,城市污水在进入热泵系统换热之前,一般都要进行粗效的过滤处理。现有的粗效过滤设备通常为压力式、单层滤面、机械式处理,如防阻机、污水分离器等,其缺点是过滤不达标,机械故障多,混水率高等,或是不对污水处理的宽流道污水换热器,其缺点是用钢量大,成本高,只能采用间接换热,污水利用率低,使用周期短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污水源热泵的取水过滤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防阻机、污水分离器等导致的各种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污水源热泵的取水过滤系统,包括一池体、连接设于该池体顶端相对两侧的原污水进水口与热泵退水口、及连接设于该池体底端相对两侧并分别与原污水进水口及热泵退水口上下相对设置的污水退水口与清水出水口,所述池体的中部横设有一两端分别与各水口相对的挡水墙,所述挡水墙的顶端对应原污水进水口与热泵退水口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所述挡水墙的底端对应污水退水口与清水出水口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三阀门与第四阀门,所述池体内于挡水墙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沿池体纵向延伸的过滤墙,所述两过滤墙及挡水墙将池体分隔成第一水区、第二水区、第三水区及第四水区,该第一水区与第二水区位于过滤墙的靠近原污水进水口及污水退水口的一侧,该第三水区与第四水区位于过滤墙的靠近热泵退水口及清水出水口的一侧;该第一水区与第三水区位于挡水墙的同侧,该第二水区与第四水区位于挡水墙的同侧,该第一阀门控制原污水进水口分别与第一水区及第二水区的通断,且原污水进水口与第一水区及第二水区非同时连通;该第二阀门控制热泵退水口分别与第三水区及第四水区的通断,且热泵退水口与第三水区及第四水区非同时连通;该第三阀门控制污水退水口分别与第一水区及第二水区的通断,且污水退水口与第一水区及第二水区非同时连通;该第四阀门控制清水出水口分别与第三水区及第四水区的通断,且清水出水口与第三水区及第四水区非同时连通,当原污水进水口与第二水区连通时,热泵退水口与第三水区连通,污水退水口与第一水区连通,清水出水口与第四水区连通;当原污水进水口与第一水区连通时,热泵退水口与第四水区连通;污水退水口与第二水区连通,清水出水口与第三水区连通;当原污水进水口与第一水区连通时,热泵退水区与第四水区连通,污水退水口与第二水区连通,清水出水口与第三水区连通。优选方案为,当原污水进水口与第二水区连通时,所述第一水区为还原区,第二水区为原水区,第三水区为退水区,第四水区为清水区;当原污水进水口与第一水区连通时,所述第一水区为原水区,第二水区为还原区,第三水区为清水区,第四水区为退水区。优选方案为,所述挡水墙的中部设有沿其纵向延伸的隔热层。优选方案为,所述过滤墙包括位于其中部的砂石滤层及分别位于该砂石滤层两侧的两无砂混凝土滤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中的污水源热泵的取水过滤系统可将清水供热泵使用,防止污物堵塞热泵。且该污水源热泵的取水过滤系统结构简单,采用自然渗入,多段多层滤面,提高污水利用率高,无需采用防阻机、污水分离器等设备,节约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污水源热泵的取水过滤系统的顶端横截面示意图(其中箭头显示处于一取水状态);图2为图1中取水过滤系统的底端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1及图2中取水过滤系统沿A-A线的纵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1及图2中取水过滤系统沿B-B线的纵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1阀门变换使其处于另一取水状态的顶端横截面示意图;图6为图2中阀门变换使其处于与图5取水状态相同状态的底端横截面示意图;图7为图5及图6中取水过滤系统沿A-A线的纵截面示意图;图8为图5及图6中取水过滤系统沿B-B线的纵截面示意图。图中:10、池体;20、原污水进水口;30、热泵退水口;40、污水退水口;50、清水出水口;11、第一侧面;12、第二侧面;13、第一端面;15、第二端面;60、挡水墙;25、第一阀门;35、第二阀门;45、第三阀门;55、第四阀门;61、隔热层;80、过滤墙;81、砂石滤层;82、无砂混凝土滤层;16、第一水区;17、第二水区;18、第三水区;19、第四水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该污水源热泵的取水过滤系统包括一池体10、连接设于该池体10顶端相对两侧的原污水进水口20与热泵退水口30、及连接设于该池体10底端相对两侧并分别与原污水进水口20及热泵退水口30上下相对设置的污水退水口40与清水出水口50。本实施例中,所述池体10为长条形的方体状,其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面11与第二侧面12、及分别连接设于第一侧面11与第二侧面12两端之间的第一端面13与第二端面15。该第一侧面11与第二侧面12相平行等长设置,该第一端面13与第二端面5相平行等长设置,且第一侧面11与第二侧面12的长度大于第一端面13与第二端面15的长度。具体实施时,该池体10的形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情况,其也可为正方体或其他对称设置的形体。该池体10的中部横设有一挡水墙60。该挡水墙60横设于池体10的中部,其两端分别与各水口20、30、40、50相对。本实施例中,该挡水墙60的两端端面与池体10的两侧面相平齐,该挡水墙60的底端位于池体10的底端。该挡水墙60的顶端对应原污水进水口20与热泵退水口30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阀门25与第二阀门35。该挡水墙60的底端对应污水退水口40与清水出水口50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三阀门45与第四阀门55。该挡水墙60的中部设有沿其纵向延伸的隔热层61。该池体10内于挡水墙60的两侧分别设有一过滤墙80,该两过滤墙80分别由挡水墙60的两侧中部向外延伸至池体10的端部。该过滤墙80包括位于其中部的砂石滤层81及分别位于该砂石滤层81两侧的两无砂混凝土滤层82。所述两过滤墙80及挡水墙60将池体10分隔成四个区域,所述四个区域分别为第一水区16、第二水区17、第三水区18及第四水区19。该第一水区16与第二水区17位于过滤墙80的原污水进水口20及污水退水口40的一侧,该第三水区18与第四水区19位于过滤墙80的热泵退水口30及清水出水口50的一侧;该第一水区16与第三水区18位于挡水墙60的同侧,该第二水区17与第四水区19位于挡水墙60的同侧。该第一阀门25控制原污水进水口20分别与第一水区16及第二水区17的通断,且原污水进水口20与第一水区16及第二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污水源热泵的取水过滤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源热泵的取水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池体、连接设于该池体顶端相对两侧的原污水进水口与热泵退水口、及连接设于该池体底端相对两侧并分别与原污水进水口及热泵退水口上下相对设置的污水退水口与清水出水口,所述池体的中部横设有一两端分别与各水口相对的挡水墙,所述挡水墙的顶端对应原污水进水口与热泵退水口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所述挡水墙的底端对应污水退水口与清水出水口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三阀门与第四阀门,所述池体内于挡水墙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沿池体纵向延伸的过滤墙,所述两过滤墙及挡水墙将池体分隔成第一水区、第二水区、第三水区及第四水区,该第一水区与第二水区位于过滤墙的靠近原污水进水口及污水退水口的一侧,该第三水区与第四水区位于过滤墙的靠近热泵退水口及清水出水口的一侧;该第一水区与第三水区位于挡水墙的同侧,该第二水区与第四水区位于挡水墙的同侧,该第一阀门控制原污水进水口分别与第一水区及第二水区的通断,且原污水进水口与第一水区及第二水区非同时连通;该第二阀门控制热泵退水口分别与第三水区及第四水区的通断,且热泵退水口与第三水区及第四水区非同时连通;该第三阀门控制污水退水口分别与第一水区及第二水区的通断,且污水退水口与第一水区及第二水区非同时连通;该第四阀门控制清水出水口分别与第三水区及第四水区的通断,且清水出水口与第三水区及第四水区非同时连通,当原污水进水口与第二水区连通时,热泵退水口与第三水区连通,污水退水口与第一水区连通,清水出水口与第四水区连通;当原污水进水口与第一水区连通时,热泵退水口与第四水区连通;污水退水口与第二水区连通,清水出水口与第三水区连通;当原污水进水口与第一水区连通时,热泵退水区与第四水区连通,污水退水口与第二水区连通,清水出水口与第三水区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源热泵的取水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池体、连接设于该池体顶端相对两侧的原污水进水口与热泵退水口、及连接设于该池体底端相对两侧并分别与原污水进水口及热泵退水口上下相对设置的污水退水口与清水出水口,所述池体的中部横设有一两端分别与各水口相对的挡水墙,所述挡水墙的顶端对应原污水进水口与热泵退水口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所述挡水墙的底端对应污水退水口与清水出水口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三阀门与第四阀门,所述池体内于挡水墙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沿池体纵向延伸的过滤墙,所述两过滤墙及挡水墙将池体分隔成第一水区、第二水区、第三水区及第四水区,该第一水区与第二水区位于过滤墙的靠近原污水进水口及污水退水口的一侧,该第三水区与第四水区位于过滤墙的靠近热泵退水口及清水出水口的一侧;该第一水区与第三水区位于挡水墙的同侧,该第二水区与第四水区位于挡水墙的同侧,该第一阀门控制原污水进水口分别与第一水区及第二水区的通断,且原污水进水口与第一水区及第二水区非同时连通;该第二阀门控制热泵退水口分别与第三水区及第四水区的通断,且热泵退水口与第三水区及第四水区非同时连通;该第三阀门控制污水退水口分别与第一水区及第二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拥军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金成隆新能源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