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源热泵的闭式取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679023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空气源热泵的闭式取热系统,包括与空气源热泵分别连接的进气风管与回气风管、及连接设于该进气风管与回气风管之间的换热装置,换热装置包括与进气风管及回气风管分别连通的箱体、间隔设于箱体内并上下交替设置的若干气导向上隔板与气导向下隔板、及设于箱体内顶端的至少一喷淋管,气导向上隔板由箱体的顶端向下垂直延伸,气导向下隔板向上垂直延伸,该箱体内于靠近其底端位置设有与气导向下隔板连接的透水板,气导向上隔板与气导向下隔板将箱体内分隔成上下往复弯折延伸的蛇形设置的气体流道。该闭式取热系统通过换热装置中的喷淋管对箱体内流过的气体进行换热,以满足其需求,不受其区域的局限性,提高使用范围。

Closed type heat extraction system of air source heat pump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losed thermal system of air source heat pump, including the inlet duct and the air source heat pump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gas duct, and is connected to the inlet pipe and the air return duct between the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 device comprises at least one spray pipe and return air a plurality of air guide box, tube spacing is arranged in the box up and down alternately arranged on the baffle plate and are respectively communicated with the air guide plate, and downward is arranged in the box at the top and the intake air pipe, gas guiding baffle by the top end of the box body extends downward, downward vertical air guide baffle extends in the box near the end position is provided with a gas permeable plate connected under the guide baffle, gas guiding baffle and air conduction down the dividing box body is divided into upper and lower gas channel serpentine reciprocating bending extension set. The closed type heat collecting system carries out heat exchange through the spray pipe in the heat exchang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and is not limited by the area, thereby improving the range of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源热泵的闭式取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取热系统,特别是指一种空气源热泵的闭式取热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空气源热泵都是按自然环境的空气参数设计的,出现了最需供热时自然环境的空气温度最低,最需要供冷时自然环境的空气温度最高,使空气源热泵的能效比大大降低,从而使空气源热泵能供暖的区域有很大的局限性,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空气源热泵的闭式取热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气源热泵供暖的区域受限等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空气源热泵的闭式取热系统,包括与空气源热泵分别连接的进气风管与回气风管、及连接设于该进气风管与回气风管之间的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与进气风管及回气风管分别连通的箱体、间隔设于该箱体内并上下交替设置的若干气导向上隔板与气导向下隔板、及设于该箱体内顶端的至少一喷淋管,所述气导向上隔板由箱体的顶端向下垂直延伸,所述气导向下隔板向上垂直延伸,该箱体内于靠近其底端位置设有与气导向下隔板连接的透水板,所述气导向上隔板与气导向下隔板将箱体内分隔成上下往复弯折延伸的蛇形设置的气体流道。优选方案为,所述喷淋管为沿箱体内的气体流动方向并排设置的两个,后一喷淋管的回水管与其相邻的前一喷淋管的进水管相连接,并于二者之间设有循环泵,沿箱体内气体流动方向设置的各喷淋管中最后的一喷淋管的进水管上设有汲取泵。优选方案为,所述喷淋管为沿箱体内的气体流动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后一喷淋管的回水管与其相邻的前一喷淋管的进水管相连接,并于二者之间设有循环泵,沿箱体内气体流动方向设置的各喷淋管中最后的一喷淋管的进水管上设有汲取泵。优选方案为,所述进气风管上还连接设有一气水分离器。优选方案为,所述气水分离器的排水管与箱体的底端相连通。优选方案为,所述进气风管及回气风管上还分别设有风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中的空气源热泵的闭式取热系统当外界自然环境不能满足空气源热泵的换热需求时,通过换热装置中的喷淋管对箱体内流过的气体进行换热,以满足其需求,不受其区域的局限性,提高使用范围。该箱体内气导向上隔板与气导向下隔板的设置,使箱体内的气体流道呈蛇形设置,增加气体于箱体内的运行时间,从而保证其与喷淋管喷淋的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空气源热泵的取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箭头为气体流向)。图中:90、空气源热泵;10、进气风管;20、回气风管;30、换热装置;31、箱体;32、气导向上隔板;33、气导向下隔板;35、喷淋管;36、气体流道;38、透水板;350、回水管;351、进水管;37、循环泵;39、汲取泵;50、气水分离器;51、排水管;60、风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该空气源热泵的闭式取热系统包括与空气源热泵90分别连接的进气风管10与回气风管20、连接设于该进气风管10与回气风管20之间的换热装置30。该换热装置30包括与进气风管10及回气风管20分别连通的箱体31、间隔设于该箱体31内并上下交替设置的气导向上隔板32与气导向下隔板33、及设于该箱体31内顶端的至少一喷淋管35。本实施例中,该气导向下隔板33为两个,该气导向上隔板32为设于该两气导向下隔板33之间的一个,并将箱体31内分隔成上下往复弯折延伸的蛇形设置的气体流道36。所述气导向上隔板32由箱体31的顶端向下垂直延伸,该气导向下隔板33向上垂直延伸。该箱体31内于靠近其底端位置设有与气导向下隔板33连接的透水板38,该透水板38沿水平方向延伸。该气导向上隔板32与箱体31的底端之间及气导向下隔板33与箱体31的顶端之间均具有一定的间隔。该喷淋管35为沿箱体31内的气体流道36的气体流动方向并排设置的两个,后一喷淋管35的回水管350与其相邻的前一喷淋管35的进水管351相连接,并于二者之间设有循环泵37。每一喷淋管35沿箱体的气流方向延伸,且相邻的两喷淋管35前后临近,使其整体排布于箱体31的整个顶端。沿箱体31内气体流动方向设置的各喷淋管35中最后的一喷淋管35的进水管351上设有汲取泵39。具体实施时,所述气导向上隔板32与气导向下隔板33的个数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制,其还可为多个,只要能保证回气风管20进入箱体31内的气体沿箱体31内呈上下交替往复运行即可。所述喷淋管35的个数也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制,其可为两个,还可为三个或多个,沿箱体31内气体流动方向后一喷淋管35的回水管350与其相邻的前一喷淋管35的进水管351相连接,并于二者之间设有循环泵37,其最后的一喷淋管35的进水管351上设有汲取泵39。该进气风管10上还连接设有一气水分离器50,以将换热装置30排出的气体内的水气排出后通过进气风管10供给空气源热泵90利用。该气水分离器50的排水管51与箱体31的底端相连通。具体实施时,该进气风管10及回气风管20上还分别设有风阀60,以在外界自然条件可满足空气源热泵90换热需求时与自然环境换热。当外界自然环境不能满足空气源热泵90的换热需求时,通过喷淋管35对箱体31内流过的气体进行换热,以满足其需求,不受其区域的局限性,提高使用范围。该箱体31内气导向上隔板32与气导向下隔板33的设置,使箱体31内的气体流道呈蛇形设置,增加气体于箱体31内的运行时间,从而保证其与喷淋管35喷淋的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气源热泵的闭式取热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源热泵的闭式取热系统,包括与空气源热泵分别连接的进气风管与回气风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设于该进气风管与回气风管之间的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与进气风管及回气风管分别连通的箱体、间隔设于该箱体内并上下交替设置的若干气导向上隔板与气导向下隔板、及设于该箱体内顶端的至少一喷淋管,所述气导向上隔板由箱体的顶端向下垂直延伸,所述气导向下隔板向上垂直延伸,该箱体内于靠近其底端位置设有与气导向下隔板连接的透水板,所述气导向上隔板与气导向下隔板将箱体内分隔成上下往复弯折延伸的蛇形设置的气体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源热泵的闭式取热系统,包括与空气源热泵分别连接的进气风管与回气风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设于该进气风管与回气风管之间的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与进气风管及回气风管分别连通的箱体、间隔设于该箱体内并上下交替设置的若干气导向上隔板与气导向下隔板、及设于该箱体内顶端的至少一喷淋管,所述气导向上隔板由箱体的顶端向下垂直延伸,所述气导向下隔板向上垂直延伸,该箱体内于靠近其底端位置设有与气导向下隔板连接的透水板,所述气导向上隔板与气导向下隔板将箱体内分隔成上下往复弯折延伸的蛇形设置的气体流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的闭式取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为沿箱体内的气体流动方向并排设置的两个,后一喷淋管的回水管与其相邻的前一喷淋管的进水管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拥军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金成隆新能源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