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淬火炉隔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05114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淬火炉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淬火炉隔热装置,结构简单,便于进行维护,降低操作难度;包括淬火炉本体,淬火炉本体包括中空的机壳,机壳右侧壁连通设置有开口,开口处通过合页安装有门体;还包括左转轴、右转轴、第一螺纹杆、移动板、前固定杆和后固定杆,机壳左侧壁和右侧壁中央区域的下半区域分别连通设置有左安装口和右安装口,左安装口和右安装口处分别设置有左滚珠轴承和右滚珠轴承,左转轴和右转轴分别与左滚珠轴承和右滚珠轴承键连接,机壳左侧壁底端设置有平台,平台顶端设置有往复电机,往复电机输出端设置有减速机,减速机输出端设置有联轴器,联轴器输出端与左转轴左端连接。

A heat insulation device for quenching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淬火炉隔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淬火炉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淬火炉隔热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淬火炉隔热装置是一种用于对淬火炉进行保温隔热,以降低能耗同时发生烫伤事故的装置,其在淬火炉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淬火炉隔热装置包括淬火炉本体,淬火炉本体包括中空的机壳,机壳内侧壁下半区域设置有放置板,机壳右侧壁连通设置有开口,开口处通过合页安装有门体,机壳底侧壁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支腿;现有的淬火炉隔热装置使用时,四组支腿将机壳支撑起来,打开门体将淬火材料放置在放置板上,关闭门体进行相关操作即可;现有的淬火炉隔热装置使用中发现,在使用时内部的放置板不能抽出外部放置淬火材料,难免在操作时会麻烦,使用局限性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进行维护,降低操作难度的淬火炉隔热装置。本技术的一种淬火炉隔热装置,包括淬火炉本体,淬火炉本体包括中空的机壳,机壳右侧壁连通设置有开口,开口处通过合页安装有门体;还包括左转轴、右转轴、第一螺纹杆、移动板、前固定杆和后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淬火炉隔热装置,包括淬火炉本体,淬火炉本体包括中空的机壳(1),机壳(1)右侧壁连通设置有开口,开口处通过合页安装有门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转轴(4)、右转轴(5)、第一螺纹杆(6)、移动板(7)、前固定杆(8)和后固定杆(9),所述机壳(1)左侧壁和右侧壁中央区域的下半区域分别连通设置有左安装口和右安装口,左安装口和右安装口处分别设置有左滚珠轴承(10)和右滚珠轴承(11),所述左转轴(4)和右转轴(5)分别与左滚珠轴承(10)和右滚珠轴承(11)键连接,机壳(1)左侧壁底端设置有平台(12),平台(12)顶端设置有往复电机(13),往复电机(13)输出端设置有减速机(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淬火炉隔热装置,包括淬火炉本体,淬火炉本体包括中空的机壳(1),机壳(1)右侧壁连通设置有开口,开口处通过合页安装有门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转轴(4)、右转轴(5)、第一螺纹杆(6)、移动板(7)、前固定杆(8)和后固定杆(9),所述机壳(1)左侧壁和右侧壁中央区域的下半区域分别连通设置有左安装口和右安装口,左安装口和右安装口处分别设置有左滚珠轴承(10)和右滚珠轴承(11),所述左转轴(4)和右转轴(5)分别与左滚珠轴承(10)和右滚珠轴承(11)键连接,机壳(1)左侧壁底端设置有平台(12),平台(12)顶端设置有往复电机(13),往复电机(13)输出端设置有减速机(14),减速机(14)输出端设置有联轴器(15),联轴器(15)输出端与左转轴(4)左端连接,所述移动板(7)前半区域、中央区域和后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前滑动孔、螺纹孔和后滑动孔,所述前固定杆(8)和后固定杆(9)分别穿过前滑动孔和后滑动孔,前固定杆(8)和后固定杆(9)的左端和右端均与机壳(1)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6)螺装穿过螺纹孔并且第一螺纹杆(6)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转轴(4)和右转轴(5)连接,移动板(7)顶端设置有放置板(1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淬火炉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组第二螺纹杆(17)、四组过渡轴(18)、四组底座(19)和四组螺母(20),所述机壳(1)底侧壁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螺纹管(21),四组第二螺纹杆(17)顶端分别螺装至四组螺纹管(21)内部,四组底座(19)顶侧壁分别设置有四组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立明侯彦强
申请(专利权)人:邯郸市浩盛紧固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