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吹打破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05035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细胞吹打破膜装置,属于生物检验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吸管,吸管的顶端安装有吸管头,吸管的内部底端安装有单向气阀;吸管头的顶端安装有主体管,主体管的顶端安装有气囊,气囊与按钮、吸管头通过输气管连接;气囊的顶端安装有按压枪头,主体管的外壁一侧开设有槽形通孔,槽形通孔的底端与输气管的一端相连,槽形通孔的内腔放置有圆柱及弹簧装置,形成进气机构。该细胞吹打破膜装置通过采用弧形吸管头,能够防止整个吸管管道被污染;通过使用1ml的吸管,以及配合按钮,输气管和气囊等的使用,利用空气一吹一吸的方式结合适当的力度吹打细胞,以达到破坏细胞膜的目的,不仅更加精准,而且更加省时省力。

A device for breaking membrane by cell blow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胞吹打破膜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物检验设备
,尤其是一种细胞吹打破膜装置。
技术介绍
在目前生物细胞检测中,提取染色体需要对细胞进行破膜处理,即通过外力吹打使细胞膜破裂,释放出其内的细胞核,这一过程中,对吹打力度要求较高,若力度过大,容易伤及细胞核,若力度过小,则无法破裂细胞膜,目前的细胞破膜的方式为:人工手握一次性吸管,将吸管嘴伸入试管的细胞液中,通过挤压吸管头,使吸管吹气,吹出的气体打击到细胞膜上使其破裂,然后提出吸管,吸管头复原过程中吸气,然后再将吸有气体的吸管嘴伸入试管细胞液中吹气,如此往复,在该过程中,吹气的频率及吹气的力度需要依靠人工经验,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精度控制不佳,细胞破膜质量不佳;同时吸管在试管中进出没有防护措施,极易引起细胞液的污染,容易对检验进度及检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所以现在设计一种细胞吹打破膜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细胞吹打破膜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细胞吹打破膜装置,包括吸管,所述吸管的顶端安装有吸管头,所述吸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胞吹打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管(1),所述吸管(1)的顶端安装有吸管头(2),所述吸管(1)的内部底端安装有单向气阀(3),所述吸管头(2)的顶端安装有主体管(4),所述主体管(4)的顶端安装有气囊(7),所述气囊(7)与按钮(6)、吸管头(2)通过输气管(5)连接,所述气囊(7)的顶端安装有按压枪头(8),所述主体管(4)的外壁一侧开设有槽形通孔(11),所述槽形通孔(11)的底端与输气管(5)的一端相连,所述槽形通孔(11)的内腔放置有圆柱(9),所述圆柱(9)的顶端与按钮(6)相连接,圆柱(9)的底端延伸进与槽形通孔(11)相连的输气管(5)的内腔,圆柱(9)的底端安装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胞吹打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管(1),所述吸管(1)的顶端安装有吸管头(2),所述吸管(1)的内部底端安装有单向气阀(3),所述吸管头(2)的顶端安装有主体管(4),所述主体管(4)的顶端安装有气囊(7),所述气囊(7)与按钮(6)、吸管头(2)通过输气管(5)连接,所述气囊(7)的顶端安装有按压枪头(8),所述主体管(4)的外壁一侧开设有槽形通孔(11),所述槽形通孔(11)的底端与输气管(5)的一端相连,所述槽形通孔(11)的内腔放置有圆柱(9),所述圆柱(9)的顶端与按钮(6)相连接,圆柱(9)的底端延伸进与槽形通孔(11)相连的输气管(5)的内腔,圆柱(9)的底端安装有胶垫(12),胶垫(12)位于槽形通孔(11)外侧且其直径大于槽形通孔(11)的直径;圆柱(9)的外壁中部靠近按钮(6)的一侧设有挡板(13),挡板(13)位于槽形通孔(11)内侧;在挡板(13)与胶垫(12)之间的圆柱(9)外壁上套接有弹簧(10),弹簧(10)直径大于槽形通孔(11)边缘直径并与槽形通孔(11)内部最大直径相适应,弹簧(10)呈压缩状态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鸿文王茂书黄平周雯婧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