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轻质滤料的伞状反硝化生物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0443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轻质滤料的伞状反硝化生物滤池,包括滤池本体、轻质滤料层,所述轻质滤料层设置于所述滤池本体的中部,所述轻质滤料层与所述滤池本体的底部形成缓冲配水区,所述轻质滤料层与所述滤池本体的顶部形成清水区,污水进水管、反冲洗进气管、反冲洗排泥管与所述缓冲配水区连通,清水出水管、反冲洗进水管与所述清水区连通,所述轻质滤料层包括上层滤板、下层滤板及滤料,所述滤料填充于所述上层滤板与所述下层滤板之间,所述上层滤板为伞状,所述上层滤板、所述下层滤板上均设有滤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过滤效果好、反冲洗要求低、不堵塞、不短流、管理方便等优点。

An umbrella type denitrification biofilter suitable for light filter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轻质滤料的伞状反硝化生物滤池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轻质滤料的伞状反硝化生物滤池。
技术介绍
目前,生物滤池普遍采用下向流滤池,进水自上而下流经滤料层时,粒径大于滤层空隙的悬浮颗粒物首先被截留在顶层的滤料中,使得顶层的滤料空隙越来越小,逐渐形成一层被截留物构成的滤膜。也正是由于这层滤膜,使得滤池在使用过程中过滤阻力逐渐增加,严重时堵塞滤池,使中下层滤料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降低处理效率,增加反冲洗工作频率及强度。同时下向流过滤时,随着滤层中截留的杂质越来越多,水流流过过滤层的水头损失会逐渐增大,当滤料面以下某一深度处的水头损失超过该处水深时,便会出现负压现象。在负压区,原来溶于水中的气体会不断释放出来,从而减小了有效过滤面积,增加滤层局部阻力。而目前的上向流轻质滤料滤池的配水系统过滤和反冲洗时阻力大,配水不均匀、死水区多、滤料易板结、积泥,使反冲洗难度加大,同时由于局部冲洗强度造成承托层松动,出现滤料流失等不良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轻质滤料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轻质滤料的伞状反硝化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滤池本体(1)、轻质滤料层(4)、污水进水管(7)、清水出水管(8)、反冲洗进水管(9)、反冲洗进气管(10)及反冲洗排泥管(11),所述轻质滤料层(4)设置于所述滤池本体(1)的中部,所述轻质滤料层(4)与所述滤池本体(1)的底部形成缓冲配水区(3),所述轻质滤料层(4)与所述滤池本体(1)的顶部形成清水区(2),所述污水进水管(7)、所述反冲洗进气管(10)、所述反冲洗排泥管(11)与所述缓冲配水区(3)连通,所述清水出水管(8)、所述反冲洗进水管(9)与所述清水区(2)连通,所述轻质滤料层(4)包括上层滤板(5)、下层滤板(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轻质滤料的伞状反硝化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滤池本体(1)、轻质滤料层(4)、污水进水管(7)、清水出水管(8)、反冲洗进水管(9)、反冲洗进气管(10)及反冲洗排泥管(11),所述轻质滤料层(4)设置于所述滤池本体(1)的中部,所述轻质滤料层(4)与所述滤池本体(1)的底部形成缓冲配水区(3),所述轻质滤料层(4)与所述滤池本体(1)的顶部形成清水区(2),所述污水进水管(7)、所述反冲洗进气管(10)、所述反冲洗排泥管(11)与所述缓冲配水区(3)连通,所述清水出水管(8)、所述反冲洗进水管(9)与所述清水区(2)连通,所述轻质滤料层(4)包括上层滤板(5)、下层滤板(6)及滤料,所述滤料填充于所述上层滤板(5)与所述下层滤板(6)之间,所述上层滤板(5)为伞状,所述上层滤板(5)、所述下层滤板(6)上均设有滤头(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轻质滤料的伞状反硝化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滤板(5)包括1片长方形滤板(16)、4片梯形滤板(17),所述长方形滤板(16)水平铺设,4块所述梯形滤板(17)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策唐利刘新静姜娟马奇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