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纤复合模式高灵敏度丙酮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化学传感器
,具体涉及一种光纤复合模式高灵敏度丙酮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F-P光纤传感器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其中不乏精度高,灵敏度好的传感器。F-P光纤传感器主要是利用传感器中的空气或介质腔变化。当外界参数对其腔长或折射率产生影响时,光源在腔中产生的干涉光谱的光性能(波长,强度,相位等)会相应产生变化,从而达到监测外界参数的目的。由于阳极氧化铝薄膜具有高度有序和可调控的孔隙结构,不仅能大大提高传感器的监测能力,也能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寿命。此外,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性能优越的纳米材料得以开发。尽管纳米材料种类繁多,性能优异,但却很少有纳米材料得以实际应用。而阳极氧化铝薄膜,具有承载纳米材料的孔径,从而使得制备的纳米结构得以应用。更重要是,能将纳米结构用于光纤传感方面,这极大提高光学传感应用。尽管目前关于阳极氧化铝的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很多,但关于阳极氧化铝的光纤传感器的研究却极少。因此,将阳极氧化铝应用于光纤传感器,既能发挥阳极氧化铝的优点 ...
【技术保护点】
1.光纤复合模式高灵敏度丙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由光纤(1)、位于光纤(1)上方的氧化铝薄膜(3)以及填充在氧化铝薄膜(3)中的镍纳米线(4)组成,所述的氧化铝薄膜(3)在光纤(1)表面形成周期性图案的纳米线阵列;其中,所述的氧化铝薄膜(3)是由镀覆在光纤(1)表面的铝膜(2)通过阳极氧化所制备得到;所述的镍纳米线(4)是通过电沉积法在氧化铝薄膜(3)形成的孔洞中沉积镍所得到;所述周期性图案的纳米线阵列是通过制备PS微球(5)膜,作为氧化铝薄膜表面的刻蚀掩膜,再利用离子刻蚀法去除未被PS微球(5)覆盖的氧化铝薄膜和镍纳米线,随后将PS微球(5)膜去除所得到的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光纤复合模式高灵敏度丙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由光纤(1)、位于光纤(1)上方的氧化铝薄膜(3)以及填充在氧化铝薄膜(3)中的镍纳米线(4)组成,所述的氧化铝薄膜(3)在光纤(1)表面形成周期性图案的纳米线阵列;其中,所述的氧化铝薄膜(3)是由镀覆在光纤(1)表面的铝膜(2)通过阳极氧化所制备得到;所述的镍纳米线(4)是通过电沉积法在氧化铝薄膜(3)形成的孔洞中沉积镍所得到;所述周期性图案的纳米线阵列是通过制备PS微球(5)膜,作为氧化铝薄膜表面的刻蚀掩膜,再利用离子刻蚀法去除未被PS微球(5)覆盖的氧化铝薄膜和镍纳米线,随后将PS微球(5)膜去除所得到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复合模式高灵敏度丙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氧化铝薄膜(3)的孔洞中沉积孔洞高度一半的镍,形成所述镍纳米线(4),孔洞内剩余空气构成法布里-珀罗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复合模式高灵敏度丙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铝薄膜(3)的孔洞的孔径为100~120nm,孔洞之间的间距为35~35nm,高度为180~22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复合模式高灵敏度丙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S微球(5)的直径为550~65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复合模式高灵敏度丙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铝膜(2)通过磁控溅射法在切割平整或拉锥的半球形的光纤(1)端面上进行镀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复合模式高灵敏度丙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利用PS微球(5)层作为掩膜形成的图案,其微球间距、阵列周期以及阵列图案形状均可调节。
技术研发人员:倪海彬,平安,曹瑷琛,周盈,葛璐,成建新,张璐,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