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定的氧气供给装置,包括中间罐、第一连动稳压组件以及第二连动稳压组件,第一连动稳压组件连接于所述中间罐与用氧单元之间,其根据所述用氧单元的压力被动控制自身的进气速率;第二连动稳压组件连接于所述中间罐与储氧单元之间,其根据所述中间罐的压力被动控制自身的进气速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稳定的氧气供给装置,通过第一连动稳压组件和第二连动稳压组件的两级联动,实现压力的平缓有序的下降,并且有效的减缓压力波动。
Stable oxygen suppl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稳定的氧气供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原料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稳定的氧气供给装置。
技术介绍
公知的,氧气广泛的应用于工商业以及医疗等领域中,现有技术中氧气储存机构为具有国家标准的氧气瓶(罐),作为高压储存装置,氧气瓶为标准件,其具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其一般包括瓶体、瓶箍、瓶帽以及瓶阀,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3381279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的就是这样的氧气瓶。显然的,由于实际需求的不同,如焊接用氧气需要高速高浓度氧气,而医疗用氧气则需要低速适宜温度的氧气,而由于标准件的氧气瓶只能进行流速的调节,如此就必须配置相应的中间调节装置以满足相应的需求,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3908716A、CN103090130A以及CN107754067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提供的均是这样的中间调节装置。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氧气瓶的输出压力一般均被手动调节的稍大,而实际需求的压力则极大概率小于氧气瓶的输出压力,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使得实际使用的用氧压力存在波动,现有技术缺乏减缓乃至消除这种波动的技术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的氧气供给装置,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的氧气供给装置,包括:中间罐;第一连动稳压组件,其连接于所述中间罐与用氧单元之间,其根据所述用氧单元的压力被动控制自身的进气速率;第二连动稳压组件,其连接于所述中间罐与储氧单元之间,其根据所述中间罐的压力被动控制自身的进气速率。上述的氧气供给装置,还包括:辅助支架,所述供养单元为氧气瓶,所述辅助支架通过其端部的连接结构支撑于所述氧气瓶的瓶颈处,所述中间罐、第一连动稳压组件以及第二连动稳压组件均布置于所述辅助支架上。上述的氧气供给装置,还包括箱体,所述中间罐、第一连动稳压组件以及第二连动稳压组件均集成于所述箱体中,所述箱体固定于所述辅助支架上。上述的氧气供给装置,第一连动稳压组件和第二连动稳压组件均为机械式被动触发结构。上述的氧气供给装置,所述第一连动稳压组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稳压腔,所述第一稳压腔的一端通过第一进气口与所述中间罐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用氧单元连通,所述第一稳压腔内活动连接有第一稳压筒,第一稳压筒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进气口中,如此所述第一稳压筒的往复运动使得第一进气口的面积发生变化;所述第一稳压筒上设置有第一翼板,所述第一翼板的两侧分别为所述第一排气口的两侧,所述第一翼板受压后驱动所述第一稳压筒运动。上述的氧气供给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稳压筒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上述的氧气供给装置,还包括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螺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筒和调节螺钉。上述的氧气供给装置,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稳压腔位于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连接段上。上述的氧气供给装置,还包括软片,所述第一翼板的一端通过所述软片连接于所述第一稳压腔的腔壁上。上述的氧气供给装置,所述第二连动稳压组件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第二稳压腔,所述第二稳压腔的一端通过第二进气口与所述储氧单元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二排气口与所述中间罐连通,所述第二稳压腔内活动连接有第二稳压筒,第二稳压筒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进气口中,如此所述第二稳压筒的往复运动使得第二进气口的面积发生变化;所述第二稳压筒上设置有第二翼板,所述第二翼板的两侧分别为所述第二进气口的两侧,所述第二翼板受压后驱动所述第二稳压筒运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稳定的氧气供给装置,通过第一连动稳压组件和第二连动稳压组件的两级联动,实现压力的平缓有序的下降,并且有效的减缓压力波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稳定的氧气供给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稳定的氧气供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动稳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稳压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湿化供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湿化供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滤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施压机构的使用状态图。附图标记说明:1、中间罐;2、第一连动稳压组件;2.1、第一进气口;2.2、第一排气口;2.3、第一壳体;2.4、第一稳压腔;2.5、第一稳压筒;2.6、第一翼板;2.7、第一软片;2.8、第一肋板;2.9、第一隔板;2.10、第一弹性件;2.11、调节螺钉;3、第二连动稳压组件;4、辅助支架;5、储氧单元;6、加热机构;7、湿化机构;8、滤毒机构;8.1、管体;8.11、凸出部;8.2、滤毒组件;8.21、框体;8.22、滤布;8.23、密封部;8.3、凹槽;8.4、回流管;8.5、阻挡部;9、箱体;10、施压机构;10.1、弧形架体;10.2、扣接部;11、灭菌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稳定的氧气供给装置,包括中间罐1、第一连动稳压组件2以及第二连动稳压组件3,第一连动稳压组件2连接于所述中间罐1与用氧单元之间,其根据所述用氧单元的压力被动控制自身的进气速率;第二连动稳压组件3连接于所述中间罐1与储氧单元5之间,其根据所述中间罐1的压力被动控制自身的进气速率。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氧气供给装置,其连接于储氧单元5和用氧单元之间,其用于将储氧单元5的氧气源源不断的输送向用氧单元,储氧单元5为氧气储存或者生成机构,如氧气罐、氧气瓶等,用氧单元为氧气的使用单元,如医院、工商业的用氧机构等等。结构上,氧气供给装置包括中间罐1、第一连动稳压组件2以及第二连动稳压组件3,这几者的依次连接关系为储氧单元5、第二连动稳压组件3、中间罐1、第一连动稳压组件2以及用氧单元,中间罐1为一个体积为氧气罐几分之一的罐体,如体积仅为0.3-1L的小罐体,其进气口连接第二连动稳压组件3,出气口连接第一连动稳压组件2,第一连动稳压组件2和第二连动稳压组件3的作用相同,都是实现压力平缓有序的下降,通过中间罐1以及两个连动稳压组件可以有效的缓和压力的大波动带来的流速急剧变化,将变化速率予以减缓。在具体实现方式上,可以为智能控制结构或者纯机械反馈结构,对于智能控制结构,对于第一连动稳压组件2以及第二连动稳压组件3,包括控制器、传感器以及自动控制阀门,传感器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的氧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中间罐;/n第一连动稳压组件,其连接于所述中间罐与用氧单元之间,其根据所述用氧单元的压力被动控制自身的进气速率;/n第二连动稳压组件,其连接于所述中间罐与储氧单元之间,其根据所述中间罐的压力被动控制自身的进气速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的氧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间罐;
第一连动稳压组件,其连接于所述中间罐与用氧单元之间,其根据所述用氧单元的压力被动控制自身的进气速率;
第二连动稳压组件,其连接于所述中间罐与储氧单元之间,其根据所述中间罐的压力被动控制自身的进气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辅助支架,所述供养单元为氧气瓶,所述辅助支架通过其端部的连接结构支撑于所述氧气瓶的瓶颈处,所述中间罐、第一连动稳压组件以及第二连动稳压组件均布置于所述辅助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氧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箱体,所述中间罐、第一连动稳压组件以及第二连动稳压组件均集成于所述箱体中,所述箱体固定于所述辅助支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动稳压组件和第二连动稳压组件均为机械式被动触发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氧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动稳压组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稳压腔,所述第一稳压腔的一端通过第一进气口与所述中间罐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用氧单元连通,所述第一稳压腔内活动连接有第一稳压筒,第一稳压筒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进气口中,如此所述第一稳压筒的往复运动使得第一进气口的面积发生变化;
所述第一稳压筒上设置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坤,韩晓博,磨国鑫,张洋,王凯飞,胡晔,解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