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大倾斜角使用的通用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0086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满足大倾斜角使用的通用发动机,还包括安装位置低于燃油箱的副燃油盒,化油器采用膜片式化油器,在燃油箱底部靠近左右两端的位置处各设置有一根进油管用于与副燃油盒相连,副燃油盒通过出油管与化油器相连;在曲轴箱盖内安装有润滑油吸油管和水平隔板,润滑油吸油管的前端设置有重力球,并在重力球上开有吸油孔,水平隔板设置在润滑油吸油管上方用于限制润滑油吸油管向上窜动,曲轴箱盖上开设有第一主润滑油道、第二主润滑油道、第一分润滑油道、第二分润滑油道、第三分润滑油道。在大倾斜角度使用的工况下能确保各运动部件的可靠润滑,并能将燃油箱内的燃油用完,延长发动机的单次使用时间,避免了频繁添加燃油的麻烦。

General purpose engine for large inclin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满足大倾斜角使用的通用发动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用发动机
,具体涉及通用发动机的曲轴箱润滑油路结构和供油组件,以满足大倾斜角的使用工况。
技术介绍
通用发动机的燃油供给组件通常由燃油箱、化油器和供油管组成,燃油箱高于化油器,供油管的一端连接在燃油箱的正下方的居中位置处,供油管的另一端与化油器相连。常规的发动机燃油供给组件不能满足大倾斜角度的使用要求,特别是作为微耕机动力时,不能很好地满足南方丘陵地区使用。当处于大倾斜角度使用时,会导致燃油箱内剩余燃油过多,减短发动机的单次使用时间,造成燃油添加频繁等缺点。现有的通用发动机润滑采用普通飞溅润滑方式,发动机能够在倾斜15°的情况下长时间使用。但一旦发动机的倾斜角度过大,飞溅润滑的方式不能确保发动机的各个运动部件均能有效润滑,从而影响了发动机的正常运转。特别是作为微耕机动力时,不能很好地满足南方丘陵地区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通过对通用发动机的曲轴箱润滑油路结构和供油组件进行改进,以满足发动机的大倾斜角度使用要求,在倾斜使用的工况下也能为发动机的各个运动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满足大倾斜角使用的通用发动机,包括燃油箱(1)、化油器(2)、曲轴箱体(3)、曲轴箱盖(4)、空滤器(5)和启动拉盘(6),所述曲轴箱盖(4)内设置有凸轮轴安装孔(4a)、曲轴输出端安装孔(4b)和油泵安装孔(4c),其特征在于:/n还包括安装位置低于所述燃油箱(1)的副燃油盒(7),所述化油器(2)采用膜片式化油器,在所述燃油箱(1)底部靠近左右两端的位置处各设置有一根进油管(8)用于与副燃油盒(7)相连,所述副燃油盒(7)通过出油管(9)与化油器(2)相连;/n所述曲轴箱盖(4)内安装有润滑油吸油管(10)和水平隔板(11),润滑油吸油管(10)的前端设置有重力球(12),并在重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满足大倾斜角使用的通用发动机,包括燃油箱(1)、化油器(2)、曲轴箱体(3)、曲轴箱盖(4)、空滤器(5)和启动拉盘(6),所述曲轴箱盖(4)内设置有凸轮轴安装孔(4a)、曲轴输出端安装孔(4b)和油泵安装孔(4c),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安装位置低于所述燃油箱(1)的副燃油盒(7),所述化油器(2)采用膜片式化油器,在所述燃油箱(1)底部靠近左右两端的位置处各设置有一根进油管(8)用于与副燃油盒(7)相连,所述副燃油盒(7)通过出油管(9)与化油器(2)相连;
所述曲轴箱盖(4)内安装有润滑油吸油管(10)和水平隔板(11),润滑油吸油管(10)的前端设置有重力球(12),并在重力球(12)上开有与润滑油吸油管(10)相通的吸油孔(12a),所述水平隔板(11)设置在润滑油吸油管(10)上方用于限制润滑油吸油管(10)向上窜动,所述曲轴箱盖(4)上开设有:
第一主润滑油道(A),所述润滑油吸油管(10)的末端连接在第一主润滑油道(A)的前端,第一主润滑油道(A)用于将润滑油吸油管(10)的机油送入油泵安装孔(4c)进油口位置处;
第二主润滑油道(B)通过油泵将油泵安装孔(4c)进油口位置处的机油加压向上输送;
第一分润滑油道(C),将第二主润滑油道(B)末端的机油接力送至凸轮轴安装孔(4a)位置处为凸轮轴提供润滑;
第二分润滑油道(D),将第二主润滑油道(B)末端的机油接力送至曲轴输出端安装孔(4b)位置处为曲轴输出端提供润滑;
第三分润滑油道(E),将第二主润滑油道(B)末端的机油向曲轴箱体(3)的方向接力输送并能形成喷射油柱,从而为曲轴输入端提供润滑。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满足大倾斜角使用的通用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润滑油道(C)向上延伸,第二分润滑油道(D)向右延伸,第三分润滑油道(E)先向左延伸再朝向曲轴箱体的方向延伸,使得第一分润滑油道(C)、第二分润滑油道(D)、第三分润滑油道(E)和第二主润滑油道(B)在交汇位置处呈“十”字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昌杰梅家军张怡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鼎工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