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的托盘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0017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托盘箱,其包括由第一折叠板与第二折叠板组成的可折叠箱体,及箱盖;第一折叠板包括下底板,及通过第一折痕线对称连接于其两侧的第一折叠侧板;第二折叠板包括上底板,及通过第二折痕线对称连接于其两侧的第二折叠侧板;第一折叠板与第二折叠板垂直交叉分布,且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贴合连接;第一折叠侧板通过第一折痕线向上折叠至与下底板成垂直分布;第二折叠侧板通过第二折叠痕向上折叠至于上底板成垂直分布;第一折叠侧板与第二折叠侧板的相邻侧边匹配连接固定并构成可折叠箱体的四个侧板;本产品的箱体可通过第四折痕线、倾斜折痕线及第三折痕线共同作用来实现折叠降低高度,从而有效节省产品不使用时的占用空间。

A foldable tray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的托盘箱
本技术属于托盘箱的
,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托盘箱。
技术介绍
托盘(pallet)又名栈板、夹板,出自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是指用于集装、堆放、搬运和运输的放置作为单元负荷的货物和制品的水平平台装置。作为与集装箱类似的一种集装设备,托盘现已广泛应用于生产、运输、仓储和流通等领域,被认为是20世纪物流产业中两大关键性创新之一。托盘作为物流运作过程中重要的装卸、储存和运输设备,与叉车配套使用在现代物流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给现代物流业带来的效益主要体现在:可以实现物品包装的单元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保护物品,方便物流和商流。物流上的托盘,按材质、用途、台面、叉车的叉入方式和结构区分,有多种类型。而托盘箱即是放于托盘上的箱体,所以托盘箱的体积一般都不小;普遍常用的托盘箱都是固定式的,不使用时也很占用空间,存放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通过折叠来减省收纳存放空间的托盘箱。(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叠的托盘箱,其包括可折叠箱体及箱盖;可折叠箱体包括第一折叠板及第二折叠板;第一折叠板包括位于中间的下底板,以及对称一体连接于下底板两侧的第一折叠侧板;下底板与第一折叠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折痕线;第二折叠板包括位于中间的上底板,以及对称一体连接于上底板两侧的第二折叠侧板;上底板与第二折叠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折痕线;所述第二折叠板垂直交叉分布于第一折叠板的上面,且第二折叠板的上底板匹配覆盖第一折叠板的下底板,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贴合连接;第一折叠侧板通过第一折痕线向上折叠至与下底板成垂直分布;第二折叠侧板通过第二折痕线向上折叠至于上底板成垂直分布;两块所述第一折叠侧板与两块所述第二折叠侧板的相邻侧边匹配连接固定并构成可折叠箱体的四个侧板;两块所述第一折叠侧板上都设置有彼此对称分布且与第一折痕线相平行的第三折痕线,每块所述第一折叠侧板上还设置有两条对称分布且以第三折痕线的两端点为起点延伸至顶的倾斜折痕线,该倾斜折痕线与第三折痕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两块所述第二折叠侧板上都设置有彼此对称分布且与第二折痕线相平行的第四折痕线,该第四折痕线与第三折痕线的高度相同。其中,第一折叠侧板的两侧还设置有与之一体连接且对称分布的固定边板,该固定边板与第一折叠侧板之间连接处设置有第五折痕线;固定边板通过第五折痕线折弯与第二折叠侧板匹配相贴固定。其中,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覆盖贴合后通过焊接固定;固定边板与第二折叠侧板相贴处也通过焊接固定。其中,可折叠的托盘箱还包括可折叠支撑板,该可折叠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各有两块;第一支撑板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支撑侧板及第二支撑侧板,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及第二支撑侧板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六折痕线;第二支撑板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三支撑侧板及第四支撑侧板,第三支撑侧板及第四支撑侧板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七折痕线;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第六折痕线处的折弯使得第一支撑侧板及第二支撑侧板形成垂直分布,第二支撑板通过第七折痕线处的折弯使得第三支撑侧板及第四支撑侧板也形成垂直分布;一块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支撑侧板的侧边与一块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三支撑侧板的侧边相匹配连接固定,一块第二支撑板的第四支撑侧板的侧边匹配连接固定于另一块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支撑侧板的第六折痕线处,另一块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支撑侧板的侧边与另一块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三支撑侧板的侧边相匹配连接固定,另一块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四支撑侧板的侧边匹配连接固定于一块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支撑侧板的第六折痕线处;两块所述第一支撑板及两块所述第二支撑板四者依次固定连接而组成一个四边紧贴可折叠箱体的内侧壁的可折叠支撑板。其中,第四支撑侧板的中间设置有一条平行于第七折痕线的第八折痕线。其中,第二折叠板的两块所述第二折叠侧板上对称设置有搬运孔。其中,箱盖包括与可折叠箱体的顶部开口相匹配的顶板,以及一体连接于顶板的四周边的左边板、右边板、上边板及下边板;左边板、右边板、上边板及下边板分别与顶板连接处设置有左折痕线、右折痕线、上折痕线及下折痕线;所述左边板、右边板、上边板及下边板分别通过左折痕线、右折痕线、上折痕线及下折痕线向下折弯至与顶板成垂直分布;该左边板、右边板、上边板及下边板四者的侧边分别依次匹配连接固定。其中,上边板及下边板两者的两侧都设置有与之一体连接的延长板,该延长板与上边板及下边板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九折痕线;当左边板、右边板、上边板及下边板分别通过左折痕线、右折痕线、上折痕线及下折痕线向下折弯至与顶板成垂直分布时,延长板也通过第九折痕线折弯至分别与左边板及右边板相匹配贴合并固定。(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托盘箱的箱体可以通过折叠来降低箱体的高度,从而有效减少托盘箱在不使用时的占用空间,方便存放;其中,可折叠支撑板的设置,不仅可以用于支撑箱体,防止箱体因折痕线自动折叠,而且可以增加箱体的整体厚度,保证托盘箱使用时的牢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可折叠的托盘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展开状态的第一折叠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展开状态的第二折叠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可折叠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可折叠箱体的第一次折叠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可折叠箱体的折叠完成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固定边板上的焊点分布图。图8是本技术第一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可折叠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折叠状态的可折叠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箱盖的展开状态图。附图标记说明:1、可折叠箱体;2、箱盖;3、可折叠支撑板;11、第一折叠板;12、第二折叠板;21、顶板;22、左边板;23、右边板;24、上边板;25、下边板;26、延长板;27、切口;31、第一支撑板;32、第二支撑板;111、下底板;112、第一折叠侧板;113、第一折痕线;114、固定边板;115、第五折痕线;121、上底板;122、第二折叠侧板;123、第二折痕线;221、左折痕线;231、右折痕线;241、上折痕线;251、下折痕线;261、第九折痕线;311、第一支撑侧板;312、第二支撑侧板;313、第六折痕线;321、第三支撑侧板;322、第四支撑侧板;323、第七折痕线;1121、第三折痕线;1122、倾斜折痕线;1221、第四折痕线;1222、搬运孔;3221、第八折痕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可折叠的托盘箱的结构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该可折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的托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的托盘箱包括可折叠箱体(1)及箱盖(2);所述可折叠箱体(1)包括第一折叠板(11)及第二折叠板(12);所述第一折叠板(11)包括位于中间的下底板(111),以及对称一体连接于下底板(111)两侧的第一折叠侧板(112);所述下底板(111)与第一折叠侧板(112)之间设置有第一折痕线(113);所述第二折叠板(12)包括位于中间的上底板(121),以及对称一体连接于上底板(121)两侧的第二折叠侧板(122);所述上底板(121)与第二折叠侧板(122)之间设置有第二折痕线(123);/n所述第二折叠板(12)垂直交叉分布于第一折叠板(11)的上面,且第二折叠板(12)的上底板(121)匹配覆盖第一折叠板(11)的下底板(111),上底板(121)与下底板(111)之间贴合连接;所述第一折叠侧板(112)通过第一折痕线(113)向上折叠至与下底板(111)成垂直分布;所述第二折叠侧板(122)通过第二折痕线(123)向上折叠至于上底板(121)成垂直分布;两块所述第一折叠侧板(112)与两块所述第二折叠侧板(122)的相邻侧边匹配连接固定并构成可折叠箱体(1)的四个侧板;/n两块所述第一折叠侧板(112)上都设置有彼此对称分布且与第一折痕线(113)相平行的第三折痕线(1121),每块所述第一折叠侧板(112)上还设置有两条对称分布且以第三折痕线(1121)的两端点为起点延伸至顶的倾斜折痕线(1122),所述倾斜折痕线(1122)与第三折痕线(1121)之间的夹角为45度;两块所述第二折叠侧板(122)上都设置有彼此对称分布且与第二折痕线(123)相平行的第四折痕线(1221),所述第四折痕线(1221)与第三折痕线(1121)的高度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的托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的托盘箱包括可折叠箱体(1)及箱盖(2);所述可折叠箱体(1)包括第一折叠板(11)及第二折叠板(12);所述第一折叠板(11)包括位于中间的下底板(111),以及对称一体连接于下底板(111)两侧的第一折叠侧板(112);所述下底板(111)与第一折叠侧板(112)之间设置有第一折痕线(113);所述第二折叠板(12)包括位于中间的上底板(121),以及对称一体连接于上底板(121)两侧的第二折叠侧板(122);所述上底板(121)与第二折叠侧板(122)之间设置有第二折痕线(123);
所述第二折叠板(12)垂直交叉分布于第一折叠板(11)的上面,且第二折叠板(12)的上底板(121)匹配覆盖第一折叠板(11)的下底板(111),上底板(121)与下底板(111)之间贴合连接;所述第一折叠侧板(112)通过第一折痕线(113)向上折叠至与下底板(111)成垂直分布;所述第二折叠侧板(122)通过第二折痕线(123)向上折叠至于上底板(121)成垂直分布;两块所述第一折叠侧板(112)与两块所述第二折叠侧板(122)的相邻侧边匹配连接固定并构成可折叠箱体(1)的四个侧板;
两块所述第一折叠侧板(112)上都设置有彼此对称分布且与第一折痕线(113)相平行的第三折痕线(1121),每块所述第一折叠侧板(112)上还设置有两条对称分布且以第三折痕线(1121)的两端点为起点延伸至顶的倾斜折痕线(1122),所述倾斜折痕线(1122)与第三折痕线(1121)之间的夹角为45度;两块所述第二折叠侧板(122)上都设置有彼此对称分布且与第二折痕线(123)相平行的第四折痕线(1221),所述第四折痕线(1221)与第三折痕线(1121)的高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托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侧板(112)的两侧还设置有与之一体连接且对称分布的固定边板(114),所述固定边板(114)与第一折叠侧板(112)之间连接处设置有第五折痕线(115);固定边板(114)通过第五折痕线(115)折弯与第二折叠侧板(122)匹配相贴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的托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板(121)与下底板(111)之间覆盖贴合后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固定边板(114)与第二折叠侧板(122)相贴处也通过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的托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的托盘箱还包括可折叠支撑板(3),所述可折叠支撑板(3)包括第一支撑板(31)及第二支撑板(32),所述第一支撑板(31)及第二支撑板(32)各有两块;第一支撑板(31)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支撑侧板(311)及第二支撑侧板(312),所述第一支撑侧板(311)及第二支撑侧板(312)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六折痕线(313);所述第二支撑板(32)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三支撑侧板(321)及第四支撑侧板(322),所述第三支撑侧板(321)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王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有容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