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分极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842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拆分极板,包括极板主体、可拆分的连接在极板主体上方的极耳板;极板主体包括第一本体、开设于第一本体上部的安装槽;极耳板包括位于第一本体上方的第二本体、连接在第二本体上的用于配合安装槽进行安装的安装组件,第一本体的顶端沿远离安装槽的方向倾斜下凹形成下凹部。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可拆分极板,通过设置可相互拆分的极板主体和极耳板,当浸没在电解液中的极板主体溶解至较薄状态后,只需回炉回收极板主体即可,极耳板能够重复利用,有效的降低了残极率和回炉量,降低了回收能耗;同时,通过在第一本体的顶端设置下凹部,减少了裸露在电解液上方的第一本体的体积,进一步降低了残极率和回炉量,降低了回收能耗。

A kind of detachable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拆分极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拆分极板。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用于电解的极板,极板主体和极耳是一体成型的。当浸没在电解液中的极板主体溶解至较薄状态后,需要进行回收更换。而悬挂在电解液上方的极耳并没有造成损耗,残极率较高。在整体回炉回收时,会导致回炉量较大,能耗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拆分极板,有效的降低了残极率和回炉量,降低了回收能耗。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分极板,包括极板主体、可拆分的连接在所述极板主体上方的极耳板;所述极板主体包括第一本体、开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上部的安装槽;所述极耳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本体上方的第二本体、连接在所述第二本体上的用于配合所述安装槽进行安装的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本体上的连接件、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的且用于插入所述安装槽中的安装件;所述第一本体的顶端沿远离所述安装槽的方向倾斜下凹形成下凹部。优选地,所述安装槽的上槽面和所述安装件的上表面两者中:一者凹陷形成凹槽,另一者外凸形成用于贴合的卡入所述凹槽中的凸起。更优选地,所述安装槽的上表面向上凹陷形成所述凹槽,所述安装件的上表面向上外凸形成所述凸起。更优选地,所述安装件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所述凹槽,所述安装槽的上表面向下外凸形成所述凸起。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凹槽为弧形凹槽,所述凸起为沿其周向环抵于所述弧形凹槽中的弧形凸起。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凹槽为V形凹槽,所述凸起为沿其周向抵设于所述V形凹槽中的V形凸起。更优选地,所述安装件的下表面与所述安装槽的下槽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本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隔,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之间具有第三间隔。优选地,所述安装槽有两个,左右对称的设于所述第一本体的两侧,对应的,所述安装组件有两组,左右对称的设于所述第二本体上。优选地,所述下凹部的底部低于所述安装件的底部。优选地,所述可拆分极板为阳极板或阴极板。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一种可拆分极板,通过设置可相互拆分的极板主体和极耳板,当浸没在电解液中的极板主体溶解至较薄状态后,只需回炉回收极板主体即可,极耳板能够重复利用,有效的降低了残极率和回炉量,降低了回收能耗;同时,通过在第一本体的顶端设置下凹部,减少了裸露在电解液上方的第一本体的体积,进一步降低了残极率和回炉量,降低了回收能耗。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极板主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极耳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凹槽和凸起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一(弧形);附图5为凹槽和凸起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二(V形)。其中:1、极板主体;11、第一本体;12、安装槽;2、极耳板;21、第二本体;22、安装组件;3、连接件;4、安装件;5、凹槽;6、凸起;7、下凹部;8、第一间隔;9、第二间隔;10、第三间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参见图1-5所示,上述一种可拆分极板,包括极板主体1、可拆分的连接在极板主体1上方的极耳板2。可拆分极板为阳极板或阴极板,在本实施例中,可拆分极板为阳极板。极板主体1包括第一本体11、开设于第一本体11上部的安装槽12。参见图1所示,安装槽12有两个,左右对称的设于第一本体11的两侧。由于安装槽12以下的第一本体11均需要浸没在电解液中,安装槽12的位置以靠近第一本体11的顶端为佳。极耳板2包括位于第一本体11上方的第二本体21、连接在第二本体21上的用于配合安装槽12进行安装的安装组件22,安装组件22包括连接在第二本体21上的连接件3、连接在连接件3上的且用于插入安装槽12中的安装件4。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组件22为L形结构。参见图1所示,对应的,安装组件22也有两组,左右对称的设于第二本体21上。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2和安装件4均沿水平方向延伸,连接件3沿竖直方向延伸。参见图1所示,第一本体11的顶端沿远离安装槽12的方向倾斜下凹形成下凹部7。在本实施例中,下凹部7的底部低于安装件4的底部,第一本体11顶端向下凹陷的形状为倒置的梯形。通过在第一本体11的顶端设置下凹部7,减少了裸露在电解液上方的第一本体11的体积,进一步降低了残极率和回炉量,降低了回收能耗。安装槽12的上槽面和安装件4的上表面两者中:一者凹陷形成凹槽5,另一者外凸形成用于贴合的卡入该凹槽5中的凸起6。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槽12的上表面向上凹陷形成凹槽5,安装件4的上表面向上外凸形成凸起6。在一种情况下,凹槽5为弧形凹槽,凸起6为沿其周向环抵于弧形凹槽中的弧形凸起;在另一种情况下,凹槽5为V形凹槽,凸起6为沿其周向抵设于V形凹槽中的V形凸起。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安装件4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凹槽5,安装槽12的上表面向下外凸形成凸起6。在一种情况下,凹槽5为弧形凹槽,凸起6为沿其周向环抵于弧形凹槽中的弧形凸起;在另一种情况下,凹槽5为V形凹槽,凸起6为沿其周向抵设于V形凹槽中的V形凸起。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安装件4的下表面与安装槽12的下槽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隔8,连接件3与第一本体11之间具有第二间隔9,第二本体21与第一本体11之间具有第三间隔10。参见图1所示,安装钩挂时,将极板主体1沿水平方向移动,当弧形凹槽位于弧形凸起的正上方后,放下极板主体1,使其挂设于极耳板2上;拆卸脱开时,将极板主体1向上移动,使弧形凹槽向上与弧形凸起脱开,再将极板主体1沿水平方向移动,使两者整体脱开。通过设置可相互拆分的极板主体1和极耳板2,当浸没在电解液中的极板主体1溶解至较薄状态后,只需回炉回收极板主体1即可,极耳板2能够重复利用,有效的降低了残极率和回炉量,降低了回收能耗。通过在第一本体11的顶端设置下凹部7,使下凹部7的底部低于安装件4的底部,减少了裸露在电解液上方的第一本体11的体积,进一步降低了残极率和回炉量,降低了回收能耗。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拆分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极板主体、可拆分的连接在所述极板主体上方的极耳板;/n所述极板主体包括第一本体、开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上部的安装槽;/n所述极耳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本体上方的第二本体、连接在所述第二本体上的用于配合所述安装槽进行安装的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本体上的连接件、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的且用于插入所述安装槽中的安装件;/n所述第一本体的顶端沿远离所述安装槽的方向倾斜下凹形成下凹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分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极板主体、可拆分的连接在所述极板主体上方的极耳板;
所述极板主体包括第一本体、开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上部的安装槽;
所述极耳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本体上方的第二本体、连接在所述第二本体上的用于配合所述安装槽进行安装的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本体上的连接件、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的且用于插入所述安装槽中的安装件;
所述第一本体的顶端沿远离所述安装槽的方向倾斜下凹形成下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分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上槽面和所述安装件的上表面两者中:一者凹陷形成凹槽,另一者外凸形成用于贴合的卡入所述凹槽中的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拆分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上表面向上凹陷形成所述凹槽,所述安装件的上表面向上外凸形成所述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拆分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所述凹槽,所述安装槽的上表面向下外凸形成所述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大银丁慧王浩张万兴罗杰陈立庆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联合铜业有限公司江西创恩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