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带表面镀铂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98324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58
一种钢带表面镀铂方法:以普通低碳冷轧钢带为原料并脱脂除油;水洗并烘干;在全氢保护气氛下退火;镀覆;自然冷却至室温。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钢带表面生成2~3µm的Ni‑Cu/Ag‑Au/Pd/Pt复合镀层,硬度50~60 HV,表面粗糙度0.01~0.025µm,孔隙率不超过2个/cm

A method of platinum plating on steel strip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带表面镀铂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表面处理方法,确切地属于一种钢带表面镀铂的方法,广泛用于光电、通信、钟表、珠宝、精密仪表、医疗器械等行业。
技术介绍
铂(Pt)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能、表面性能、导电性能、导热性能、抗氧化性能等,广泛用于光电、通信、钟表、珠宝、精密仪表、医疗器械等行业。但是,由于Pt属于地壳中稀缺元素,价格昂贵,其应用受到较大限制。为降低成本,节约用量,业内目前通行的做法是采用镀Pt钢带来替代纯金属Pt,通过Pt镀层来实现某些使用性能。就传统的钢带镀Pt工艺来说,其一般是在冷轧钢带表面连续分段电镀Cu、Ni、Ag、Pt等单金属,形成Cu/Ni/Ag/Pt复合镀层。其存在如下不足:第一,该镀层以Cu为内镀层,其容易发生氧化,导致镀层的稳定性下降。此外,一旦腐蚀介质通过Pt镀层的裂纹和针孔,穿过Ag、Ni和Cu的孔隙到达Fe基体,由于Fe基体是腐蚀电偶的阳极,很快就会腐蚀而出现锈点,从而造成整个复合镀层的稳定性大大降低。第二,在电镀Ni的过程中,容易析出H2,而Ni恰好又是一种吸H2的金属,H2渗透到镀层里容易引起氢脆,导致镀层产生裂纹。第三,在电镀Ag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剧毒的氰化物做电镀液,这会严重污染环境。此外,作为中间层的Ag镀层在空气中极易氧化,且容易受到硫化物的腐蚀。如果后续镀Pt工序无法及时跟进,将会导致Ag镀层表面产生较多缺陷,极大影响Pt镀层的稳定性,使整个复合镀层的镜面反射率和光泽度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使用性能。虽然有文献报道可通过热喷涂的方式镀Ag,但一方面,所得Ag镀层厚度往往较大,一般可达几十个微米,甚至更高,原料浪费太大,性价比过低。另一方面,热喷涂过程中,由于加热温度不低于Ag的熔点,表面炽热的Ag镀层在空气中更容易氧化,表面缺陷更多,更不利于后续的镀Pt。第四,在电镀Pt的过程中,其主要问题在于:一是由于镀液主成分仍然是P盐(Pt(NH3)2(NO2)2),电镀时,溶液中容易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亚硝酸盐,这会对严重污染环境。并且电镀时需要在100℃左右进行,高温电镀进一步加剧了污染。二是由于电流效率很难达到100%,电镀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废液,造成Pt的浪费。一般要通过繁琐的后续处理才能加以回收,而这会增加额外的生产成本。三是由于长时间连续分段电镀,不仅能耗高,且镀层表面极易产生钝化效应,导致Pt镀层的表面质量往往不佳,孔隙多、应力大、光泽度低。此外,由于电镀过程中容易产生H2,而Pt恰好对H2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容易使其渗透到整个镀层内部,导致镀层产生裂纹。因此,通过连续分段电镀形成Pt镀层的传统工艺存在较多问题,其既不符合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要求,镀层性能也难以满足行业日益严苛的使用标准。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5887085A的文献,其公开了《一种镀贵金属极薄钢带的生产方法》。该文献以普通的DC01冷轧钢板为基底,通过“电镀Zn-Fe合金+物理气相沉积Co-Ni合金+物理气相沉积Pt”工艺进行生产,钢带表面生成了一层厚度为10~15μm的Zn-Fe/Co-Ni/Pt复合镀层,表面粗糙度为0.03~0.06μm,孔隙率不超过5个/cm2,镜面反射率为99.5~99.9%,镀层表面质量良好。此外,在50KHz超声波环境下连续放置2400h后,镀层厚度没有明显变化,表面也没有产生裂纹,镀层稳定性高,但其存在:第一,除Pt外,复合镀层中其它金属为Zn、Fe、Co和Ni,它们的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比Cu、Ag及Au要差很多,整个复合镀层的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自然也不会太好;第二,Zn、Fe、Co和Ni均为贱金属,其性能与贵金属有着显著差别。为节省成本,虽然镀Pt钢带允许使用少量的贱金属,但该文献中内镀层和中间镀层均为贱金属,造成整个复合镀层成色不足,在要求严苛的行业中仍然存在产品性能不达标的可能;第三,作为内镀层的Zn-Fe合金,硬度高,延展性差,加工性能不好,在冲压制件时,会出现镀层与基板之间变形不协调,容易导致粉化脱落,稳定性不高,且Zn-Fe合金中,无论是Zn,还是Fe,都是活泼金属,合金自身也是一种原电池,其耐蚀性能不足。至少在酸性环境中,很容易被腐蚀,一样会造成内镀层不稳定;第四,作为中间镀层的Co-Ni合金属于硬质合金,硬度很大,延展性很差,与Zn-Fe合金类似,冲压制件时,镀层也很容易脱落;第五,文献所构建的复合镀层是基于Zn-Fe合金、Co-Ni合金、金属Pt三者之间的磁性相互作用,借助外部电磁场来加强相互之间的结合,而不是通过内部更牢固、更自然的金属键或化学键,一旦外部磁场消失,各镀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势必减弱。更重要的是,所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属于高温下真空镀膜模式,温度远远超过铁磁性材料的磁性转变点(居里温度)。作为中间镀层的Co-Ni合金,其磁性将会彻底消失。成膜后仅仅通过外部微弱的电磁场,很难起到连接和稳定内外镀层的作用。因此,通过这种方式所构建的复合镀层的稳定性依然不足,产品性能仍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污染环境重、原料浪费大、镀层质量差且稳定性不佳等不足,提供一种在钢带表面生成一层厚度为2~3μm的Ni-Cu/Ag-Au/Pd/Pt复合镀层,硬度为50~60HV,表面粗糙度为0.01~0.025μm,孔隙率不超过2个/cm2,镜面反射率为99.85~99.99%;电阻率为0.04~0.08μΩ·cm,热导率为370~380W/m·K;在常温25~35℃下连续放置5000d后,表面氧化面积不超过0.02%,失光率不超过0.03%;在高温350~400℃下连续放置5000h后,表面氧化面积不超过0.04%,失光率不超过0.05%;在100KHz超声波环境下连续放置5000h后,镀层厚度没有明显变化,也没有出现脱落和裂纹,镀层稳定性高的钢带表面镀铂的方法。实现上述目的的措施:一种钢带表面镀铂方法,其步骤:1)以普通低碳冷轧钢带作为原料,进行常规的碱液脱脂除油;2)常规水洗并烘干至钢带表面无水分;3)在全氢保护气氛下进行退火,控制退火温度为620~64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5~10min;4)进行镀覆:A、电镀Ni-Cu合金,镀液为NiCl2+CuCl2酸性水溶液,控制NiCl2与CuCl2的摩尔浓度比例为4:0.50~0.85,电流密度为1.2~1.7A/dm2,电镀时间为5~8min;B、常规水洗并烘干至钢带表面无水分;C、物理气相沉积Ag-Au合金,控制Ag的质量百分比为65~75%,Au的质量百分比为35~25%,控制沉积速率为0.05~0.08μm/min,沉积时间为1~3min;D、物理气相沉积Pd,控制沉积速率为0.02~0.04μm/min,沉积时间为4~6min;E、离子注入Pt,控制注入能量为150~160KeV,Pt的注入剂量为(7~9)×1019/cm2;F、自然冷却至室温。优选地:电镀Ni-Cu过程中,NiCl2与CuCl2的摩尔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带表面镀铂方法,其步骤:/n1)以普通低碳冷轧钢带作为原料,进行常规的碱液脱脂除油;/n2)常规水洗并烘干至钢带表面无水分;/n3)在全氢保护气氛下进行退火,控制退火温度在620~64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5~10min;/n4)进行镀覆:/nA、电镀Ni-Cu合金,镀液为NiC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带表面镀铂方法,其步骤:
1)以普通低碳冷轧钢带作为原料,进行常规的碱液脱脂除油;
2)常规水洗并烘干至钢带表面无水分;
3)在全氢保护气氛下进行退火,控制退火温度在620~64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5~10min;
4)进行镀覆:
A、电镀Ni-Cu合金,镀液为NiCl2+CuCl2酸性水溶液,控制NiCl2与CuCl2的摩尔浓度比例为4:0.50~0.85,电流密度为1.2~1.7A/dm2,电镀时间为5~8min;
B、常规水洗并烘干至钢带表面无水分;
C、物理气相沉积Ag-Au合金,控制Ag的质量百分比为65~75%,Au的质量百分比为35~25%,控制沉积速率为0.05~0.08µm/min,沉积时间为1~3min;
D、物理气相沉积Pd,控制沉积速率为0.02~0.04µm/min,沉积时间为4~6min;
E、离子注入Pt,控制注入能量为150~160K...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菲周慧毛云飞束影金党琴钱琛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