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9806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55
注液装置(2)具备进行抽真空以及注液的喷嘴(9)。喷嘴(9)具备圆筒状的外周侧喷嘴部(15)、通过外周侧喷嘴部(15)并伸缩的圆筒状的内周侧喷嘴部(16)、以及通过内周侧喷嘴部(16)并伸缩的圆柱状的轴部(17)。外周侧喷嘴部15在其与内周侧喷嘴部(16)之间具有供电解液流通的电解液通路(19)。内周侧喷嘴部(16)在其与轴部(17)之间具有抽出膜外包装体(4)内的气体的减压通路(28)。轴部(17)具备关闭内周侧喷嘴部(16)的吸入口(29)的阀(25)。在抽真空时,内周侧喷嘴部(16)的吸入口(29)在伸长状态下在比外周侧喷嘴部(15)的注液口(20)向外周侧喷嘴部(15)的轴向突出的位置开口。

Liquid inj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注液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插入到袋状层压膜外包装体的喷嘴来抽出该膜外包装体内的气体的注液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向收容发电元件的袋状的层压片的开口部插入抽真空用的喷嘴并进行抽真空的注液装置,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在专利文献1的注液装置中,与注液用的喷嘴分开地设置抽真空用的喷嘴,这些喷嘴插入到袋状的层压片的开口部。在该注液装置中进行抽真空时,若抽真空用的喷嘴前端位于距发电元件比较远的位置,则有可能伴随抽真空而在喷嘴前端与发电元件之间产生层压片彼此的粘贴,而难以进行外包装体内的充分的抽真空。另一方面,在进行抽真空时将抽真空用的喷嘴前端较深地插入到发电元件附近的情况下,在抽真空后,需要在利用一对密封块按压抽真空用的喷嘴的状态下将该喷嘴跨过长的距离拔出,因此存在袋状的层压片的密闭性降低的可能。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抽出袋状膜外包装体内的气体的注液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6446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专利技术中,内周侧喷嘴部的吸入口在伸长状态下在比外周侧喷嘴部的注液口向外周侧喷嘴部的轴向突出的位置开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内周侧喷嘴部向袋状膜外包装体的内部延伸,因此能够可靠地抽出袋状膜外包装体的气体。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一实施例的注液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插入有喷嘴的状态的袋状层压膜外包装体的说明图。图3是沿着轴向的喷嘴的截面图。图4是从图1的近前侧观察时的注液装置的说明图。图5是用于主密封机构的弹性体的立体图。图6是沿图1的线A-A截取的注液装置的截面图。图7是用于副密封机构的弹性体的立体图。图8的(a)是表示袋状层压膜外包装体的抽真空工序的说明图,图8的(b)是表示向袋状层压膜外包装体的注液工序的说明图,图8的(c)是表示注液后的袋状层压膜外包装体的密封工序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图1中,示出了用于向覆膜电池1注入电解液的注液装置2。覆膜电池1例如是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矩形的发电元件3(参照图2)、层压膜外包装体4(参照图2)、正极引板5以及负极引板6(参照图2),所述发电元件3是将作为电极的未图示的正极及负极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未图示的分隔件层叠多个而成的,所述层压膜外包装体4将该发电元件3与电解液一起收容,所述正极引板5以及负极引板6分别与发电元件3连接。在此,对作为注液对象的袋状层压膜外包装体4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袋状层压膜外包装体4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将正极引板5从1个边4a导出到外部,并将负极引板6从与边4a平行的边4b导出到外部,将2片矩形层压膜相互重叠,并对3个边4a、4b、4c进行热熔敷。在对3个边4a、4b、4c进行了热熔敷的状态下,在上部的边4d形成有用于注入电解液的开口部7。这样,从开口部7向收容有发电元件3的袋状层压膜外包装体4内注入电解液。注液装置2具备:按压夹具8,其保持具有开口部7的袋状层压膜外包装体4;喷嘴9,其对袋状层压膜外包装体4内进行抽真空并注入电解液;主密封机构10,其从该袋状层压膜外包装体4的两面按压插入有该喷嘴9的状态的袋状层压膜外包装体4的开口部;副密封机构11,其在注液后对袋状层压膜外包装体4的开口部7进行密封;以及封闭机构12,其在注液后对袋状层压膜外包装体4的开口部7进行热封闭。按压夹具8位于比主密封机构10、副密封机构11及封闭机构12靠下方的位置,设置在按压夹具固定台13上。按压夹具8例如呈长方体形状,并具备供袋状层压膜外包装体4以开口部7向上方开口的姿势插入的插入孔14。如图1所示,在将袋状层压膜外包装体4插入到插入孔14的状态下,主密封机构10、副密封机构11以及封闭机构12所作用的袋状层压膜外包装体4的上部从按压夹具8的上表面8a向上方突出。喷嘴9构成为能够升降,如图3所示,喷嘴9具备圆筒状的外周侧喷嘴部15、通过该外周侧喷嘴部15并伸缩的同样为圆筒状的内周侧喷嘴部16和通过该内周侧喷嘴部16并伸缩的圆柱状的轴部17。在此,为了便于说明,将作为外周侧喷嘴部15、内周侧喷嘴部16以及轴部17的共同的中心轴线的、沿着图3中单点划线所示的中心轴线M的方向定义为“轴向”。并且,将图3的下侧的轴向端部侧定义为“轴向一端侧”,将图3的上侧的轴向端部侧定义为“轴向另一端侧”。外周侧喷嘴部15的内径形成为比内周侧喷嘴部16的外径大,外周侧喷嘴部15在其与相对于该外周侧喷嘴部15伸缩的内周侧喷嘴部16之间构成供电解液流通的环状的电解液通路19。作为该电解液通路19的出口的环状的注液口20在轴向一端侧,在内周侧喷嘴部16的伸长状态下,形成于外周侧喷嘴部15的前端部与内周侧喷嘴部16的外周面之间。内周侧喷嘴部16在其前端具有成为阀的扩径部24,注液口20通过外周侧喷嘴部15与内周侧喷嘴部16的相对移动而开闭。在注液口20关闭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在轴向一端侧扩径为圆锥状的外周侧喷嘴部15的倾斜面15a与形成于内周侧喷嘴部16的前端的扩径部24的外周侧倾斜面24a之间的间隙被环状的电解液用密封部件26液密地密封。电解液用密封部件26设置在形成于外周侧倾斜面24a的环状槽内,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形成。电解液通路19从注液口20向轴向另一端侧延伸,与由从外周侧喷嘴部15的外周部呈圆筒状突出的突出部15c构成的电解液供给通路21连通。该电解液供给通路21与作为电解液的供给源的注液泵22连接。另外,在外周侧喷嘴部15中,在轴向另一端侧,在外周侧喷嘴部15的内周面形成有2个环状槽15d,在这些环状槽15d内分别配置有环状的密封部件23。密封部件23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形成,将外周侧喷嘴部15的内周面与内周侧喷嘴部16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密封为液密且能够滑动。另外,外周侧喷嘴部15在轴向另一端侧具有以与轴向正交的方式从外周侧喷嘴部15的外周面向外周侧伸出的伸出部15b。来自与未图示的液压泵连接的往复直线运动型的液压致动器18的杆18a的按压力从轴向另一端侧沿轴向作用于该伸出部15b,由此,外周侧喷嘴部15与内周侧喷嘴部16以及轴部17一起下降。内周侧喷嘴部16形成为比外周侧喷嘴部15长的圆筒状。内周侧喷嘴部16的内径形成为比轴部17的外径大,内周侧喷嘴部16在其与相对于该内周侧喷嘴部16伸缩的轴部17之间构成在抽真空时供气体流通的环状的减压通路28。作为该减压通路28的入口的吸入口29在轴向一端侧,在轴部17的伸长状态下,形成于内周侧喷嘴部16的前端部和轴部17的外周面之间。轴部17在其前端具有圆锥台形状的阀25,吸入口29通过内周侧喷嘴部16与轴部17的相对移动而开闭。在吸入口29关闭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设置于内周侧喷嘴部16的扩径部24的内周侧倾斜面24b与设置于轴部17的前端的阀25的锥面25a之间的间隙被环状的气体用密封部件33气密地密封。气体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液装置,向收容发电元件的袋状膜外包装体内注入电解液,其中,所述注液装置具备:/n喷嘴,所述喷嘴向所述袋状膜外包装体内注入电解液;以及/n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具有一对弹性体,该一对弹性体对插入有所述喷嘴的所述袋状膜外包装体进行按压而对所述喷嘴进行密封,/n所述喷嘴具备由所述密封机构密封的筒状的外周侧喷嘴部和通过所述外周侧喷嘴部并伸缩的筒状的内周侧喷嘴部,所述外周侧喷嘴部在其与所述内周侧喷嘴部之间构成供所述电解液流通的电解液通路,所述内周侧喷嘴部构成将所述袋状膜外包装体内的气体抽出的减压通路,/n所述内周侧喷嘴部的吸入口在伸长状态下,在比所述外周侧喷嘴部的注液口向所述外周侧喷嘴部的轴向突出的位置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注液装置,向收容发电元件的袋状膜外包装体内注入电解液,其中,所述注液装置具备:
喷嘴,所述喷嘴向所述袋状膜外包装体内注入电解液;以及
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具有一对弹性体,该一对弹性体对插入有所述喷嘴的所述袋状膜外包装体进行按压而对所述喷嘴进行密封,
所述喷嘴具备由所述密封机构密封的筒状的外周侧喷嘴部和通过所述外周侧喷嘴部并伸缩的筒状的内周侧喷嘴部,所述外周侧喷嘴部在其与所述内周侧喷嘴部之间构成供所述电解液流通的电解液通路,所述内周侧喷嘴部构成将所述袋状膜外包装体内的气体抽出的减压通路,
所述内周侧喷嘴部的吸入口在伸长状态下,在比所述外周侧喷嘴部的注液口向所述外周侧喷嘴部的轴向突出的位置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液装置,其中,所述喷嘴还具备通过所述内周侧喷嘴部并伸缩的轴部,所述轴部在其一端具备对所述吸入口进行开闭的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田孝一
申请(专利权)人:远景AESC日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