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驱动桥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电机驱动桥装置及轨道车辆。电机驱动桥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和输出轴;减速器,所述减速器包括座体、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驱动桥,所述驱动桥包括桥壳和输出半轴;其中,所述电机壳体连接在所述座体上,所述座体连接在所述桥壳上,所述输出轴与所述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输出半轴动力传递连接。由于电机壳体连接在座体上,座体连接在桥壳上,使得电机、减速器和驱动桥集成于一体,这样,就减少了现有技术中的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传动轴,从而能够有效减轻重量、节省布置空间,并使得动力传动效率和精度更高。
Motor drive axle device and rolling st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驱动桥装置及轨道车辆
本技术涉及驱动桥
,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机驱动桥装置及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一线城市、准一线城市以及省会城市的人口日益增多,通常的公交车也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为此,各个城市都相应地发展地铁、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车辆。轨道车辆除了直线行驶之外,在弯道处还需要转弯行驶。轨道车辆由于轨道的限制,则需要四个车轮都能转向。现有的一种轨道车辆的转向架系统采用类似汽车的转向驱动桥结构。在导向结构方面:轨道车辆的导向轮通过轨道梁进行导向,使导向框随着轨道梁转过一定角度,导向框上导向的推、拉杆件构成转向梯形,推、拉杆件分别与导向框、转向节连接,转向节也随着转向梯形发生转角变化,转向节上有轮毂轮胎,从而实现转向功能;在动力传递方面: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轴连接,传动轴将接收的动力传递到驱动桥,再通过车桥里的差速器、万向传动轴,最终传递到车轮,实现车辆的驱动行走功能。但是,现有的这种结构重量较重,占用空间较大,动力传递效率和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驱动桥装置,该电机驱动桥装置结构简单,重量轻,占用空间小,动力传递效率和精度更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驱动桥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和输出轴;减速器,所述减速器包括座体、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驱动桥,所述驱动桥包括桥壳和输出半轴;其中,所述电机壳体连接在所述座体上,所述座体连接在所述桥壳上,所述输出轴与所述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输出半轴动力传递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电机壳体连接在座体上,座体连接在桥壳上,使得电机、减速器和驱动桥集成于一体,这样,就减少了现有技术中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的传动轴,从而能够有效减轻重量、节省布置空间,并使得动力传动效率和精度更高。进一步地,所述电机驱动桥装置还包括插装结构,所述电机壳体及所述桥壳的至少其中一个通过所述插装结构和所述座体插装配合连接在一起。更进一步地,所述插装结构包括容纳筒和插装筒,所述插装筒插装定位在所述容纳筒内,并且所述电机驱动桥装置的动力传递路径从所述插装筒内经过。更进一步地,所述容纳筒的筒口形成有沿着容纳筒的周向方向延伸的连接翻边;所述插装筒的末端形成有沿着插装筒的周向方向延伸的连接凸缘;所述连接凸缘和所述连接翻边对接在一起并通过穿过所述连接凸缘和所述连接翻边的紧固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容纳筒的内周面和所述插装筒的外周面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卡块,所述容纳筒的内周面和所述插装筒的外周面中的另一者上形成有连通的轴向延伸槽和周向延伸槽,其中,所述插装筒沿着轴向方向插入所述容纳筒内时,所述卡块位于所述轴向延伸槽内并能够轴向移动,所述插装筒沿着周向方向转动时所述卡块进入到所述周向延伸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座体通过所述插装结构与所述电机壳体连接,所述座体包括所述容纳筒,所述动力输入端位于所述容纳筒内,所述电机壳体包括所述插装筒,所述输出轴位于所述插装筒内,其中,所述插装筒插装定位在所述容纳筒内。进一步地,所述减速器包括输入齿轮、输出齿轮以及两个中间齿轮组,每个所述中间齿轮组的第一齿轮与所述输入齿轮啮合,每个所述中间齿轮组的第二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所述驱动桥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两侧设置有所述输出半轴;其中,所述输入齿轮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在中间轴上。进一步地,所述电机驱动桥装置包括末端轴单元,所述末端轴单元的末端轴和所述输出半轴通过万向节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桥壳包括第一转向壳体,所述输出半轴从所述第一转向壳体伸出;所述末端轴单元包括第二转向壳体,所述末端轴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向壳体内;其中,所述第一转向壳体和所述第二转向壳体能够转动地连接以形成转向节,所述万向节位于所述转向节内。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机驱动桥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机驱动桥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机驱动桥装置的动力传递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机,2-电机壳体,3-输出轴,4-减速器,5-座体,6-驱动桥,7-桥壳,8-输出半轴,9-输入齿轮,10-输出齿轮,11-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第一锥齿轮,14-第二锥齿轮,15-中间轴,16-末端轴单元,17-末端轴,18-万向节,19-第一转向壳体,20-第二转向壳体,21-转向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其中轨道车辆包括如图1及图2所示的电机驱动桥装置。参考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本技术提供的电机驱动桥装置包括电机1、减速器4和驱动桥6,其中,电机1包括电机壳体2和输出轴3,减速器4包括座体5、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驱动桥6包括桥壳7和输出半轴8,其中,电机壳体2连接在座体5上,座体5连接在桥壳7上,输出轴3与动力输入端连接,动力输出端与输出半轴8动力传递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电机壳体2连接在座体5上,座体5连接在桥壳7上,使得电机1、减速器4和驱动桥6集成于一体,这样,就减少了现有技术中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的传动轴,从而能够有效减轻重量、节省布置空间,并使得动力传动效率和精度更高。本技术的电机驱动桥装置中,电机壳体2和座体5以及座体5和桥壳7可以通过各种结构连接以集成于一体,例如,可以通过法兰盘和螺栓连接在一起,或者焊接在一起,或者通过插装结构插装配合连接在一起,但需要理解的是,不论采用哪种结构连接,只要能够将电机壳体2和座体5以及桥壳7集成于一体即可。比如,电机壳体2及桥壳7的至少其中一个与座体5通过插装结构插接配合在一起。也就是说,电机壳体2和座体5通过插装结构插装配合连接在一起;和/或,座体5和桥壳7通过插装结构插装配合连接在一起。当然,插装结构可以具有多种形式,比如,一种形式中,插装结构可以为插柱和插接孔,然后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紧固连接即可。或者,另一种形式中,插装结构包括容纳筒和插装筒,插装筒插装定位在容纳筒内,并且电机驱动桥装置的动力传递路径从插装筒内经过,也就是,例如输出轴3位于插装筒内,动力输入端位于容纳筒内,或者输出轴3位于容纳筒内,动力输入端位于插装筒内。这样,插装筒插装定位在容纳筒内,利用容纳筒对插装筒的限位固定,可以进一步提升电机壳体2和座体5以及桥壳7的集成于一体的可靠性和稳固性。进一步地,为了提升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固性,容纳筒的筒口形成有沿着容纳筒的周向方向延伸的连接翻边;插装筒的末端形成有沿着插装筒的周向方向延伸的连接凸缘;连接凸缘和连接翻边对接在一起并通过穿过连接凸缘和连接翻边的紧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驱动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机(1),所述电机(1)包括电机壳体(2)和输出轴(3);/n减速器(4),所述减速器(4)包括座体(5)、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n驱动桥(6),所述驱动桥(6)包括桥壳(7)和输出半轴(8);/n其中,/n所述电机壳体(2)连接在所述座体(5)上,所述座体(5)连接在所述桥壳(7)上,所述输出轴(3)与所述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输出半轴(8)动力传递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驱动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1),所述电机(1)包括电机壳体(2)和输出轴(3);
减速器(4),所述减速器(4)包括座体(5)、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
驱动桥(6),所述驱动桥(6)包括桥壳(7)和输出半轴(8);
其中,
所述电机壳体(2)连接在所述座体(5)上,所述座体(5)连接在所述桥壳(7)上,所述输出轴(3)与所述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输出半轴(8)动力传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驱动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桥装置还包括插装结构,所述电机壳体(2)及所述桥壳(7)的至少其中一个通过所述插装结构和所述座体(5)插装配合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驱动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装结构包括容纳筒和插装筒,所述插装筒插装定位在所述容纳筒内,并且所述电机驱动桥装置的动力传递路径从所述插装筒内经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驱动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筒的筒口形成有沿着容纳筒的周向方向延伸的连接翻边;所述插装筒的末端形成有沿着插装筒的周向方向延伸的连接凸缘;所述连接凸缘和所述连接翻边对接在一起并通过穿过所述连接凸缘和所述连接翻边的紧固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驱动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筒的内周面和所述插装筒的外周面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卡块,所述容纳筒的内周面和所述插装筒的外周面中的另一者上形成有连通的轴向延伸槽和周向延伸槽,其中,所述插装筒沿着轴向方向插入所述容纳筒内时,所述卡块位于所述轴向延伸槽内并能够轴向移动,所述插装筒沿着周向方向转动时所述卡块进入到所述周向延伸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冬乐,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