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除湿分体式热泵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721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恒温除湿分体式热泵空调器,特别涉及简化室内机的管路连接结构改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成本、安全可靠的恒温除湿分体式热泵空调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室外机、室内机,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通过两条连接管相连组成闭式循环回路,其特征是:在所述室内机中,室内前换热器(3)、室内后换热器(4)通过电磁四通阀(8)与连接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空调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了成本,安全可靠性高,便于工艺装配。(*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恒温除湿分体式热泵空调器,特别涉及简化室内机的管路连接结构 改进。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一种恒温除湿功能的分体热泵空调器一般包括室内机与室外机,室内机主要 由室内后换热器、室内前换热器、室内风机、三通分液器、制冷毛细管、制冷辅助毛细管和 除湿毛细管、电磁阀、单向阀构成,室外机主要由压縮机、室外换热器、室外风机、制热毛 细管、电磁四通阀、单向阀构成,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通过两条连接管路相连组成闭式循环 回路。实现制冷时,室内前换热器和室内后换热器均为蒸发器,室外换热器为冷凝器;制热 时,室内前后换热器均为冷凝器,室外换热器为蒸发器;恒温除湿时,在室内机中,通过多 个电磁阀、单向阀、改变制冷剂流向把室内前换热器作为蒸发器,室内后换热器为冷凝器。在上述的恒温除湿功能的分体热泵空调器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较大的缺陷,为了实现恒温 除湿功能,在恒温除湿功能的分体热泵空调器中使用的多个电磁阀的组合不仅成本较高,而 且控制方式以及电磁阀本身的可靠性都存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成本、安全可靠的恒温除湿分体式热泵 空调器。本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恒温除湿分体式热泵空调器,包括室 外机、室内机,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通过两条连接管相连组成闭式循环回路,其特征是在 所述室内机中,室内前换热器、室内后换热器通过电磁四通阀与连接管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室内机中,单向阀a和除湿毛细管并联后分别与 室内前换热器和室内后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单向阀a和除湿毛细管的一个公共端与单向 阀b的一端连接,单向阀b的另一端与制冷毛细管的一端连接,制冷毛细管的另一端和电磁四 通阀连接,电磁四通阀的一端和室外机连接;室内前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单向阀c与电磁四 通阀连接,同时通过连接管与室外机连接,室内后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电磁四通阀与室外机 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利用电磁四通阀取代多个电磁阀,不仅有效实现了制冷、制热和恒温除湿功能,而且降低了成本,安全可靠性高,便于工艺装配。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循环系统示意图。附图中1——压縮机、2——室外换热器、3——室内前换热器、4——室内后换热器、 5——室外风机、6——室内风机、7——电磁四通阀、8——电磁四通阀、9——单向阀c、 10——单向阀b、 11——单向阀d、 12——单向阀a、 13——制冷毛细管、14——除湿毛细管 、15——制热毛细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恒温除湿分体式热泵空调器,包括压縮机l、室外换热器2、 室内前换热器3、室内后换热器4、室外风机5、室内风机6、电磁四通阀7、电磁四通阀8、单 向阀c9、单向阀b10、单向阀dll、单向阀al2、制冷毛细管13、除湿毛细管14、制热毛细管 15,其中,压縮机l、室外换热器2、室外风机5、电磁四通阀7、单向阀dll、制热毛细管15 为室外机,室内前换热器3、室内后换热器4、室内风机6、电磁四通阀8、单向阀c9、单向阀 b10、单向阀al2、制冷毛细管13、除湿毛细管14为室内机,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通过两条连 接管路相连组成闭式循环回路。在室内机中,单向阀al2和除湿毛细管14并联后分别与室内 前换热器3和室内后换热器4的一端连接,所述单向阀al2和除湿毛细管14的一个公共端与单 向阀b 10的一端连接,单向阀b 10的另 一端与制冷毛细管13的一端连接,制冷毛细管13的另一 端和电磁四通阀8连接,电磁四通阀8的一端和室外机连接;室内前换热器3的另一端通过单 向阀c9与电磁四通阀8连接,同时通过连接管与室外机连接,室内后换热器4的另一端通过电 磁四通阀8与室外机连接。实现制冷时,室内前换热器3和室内后换热器4均为蒸发器,室外 换热器2为冷凝器;制热时,室内前换热器3和室内后换热器4均为冷凝器,室外换热器2为蒸 发器;恒温除湿时,室内前换热器3为蒸发器,室内后换热器4为冷凝器。制冷时,系统内的制冷剂流向如实线箭头所示。制冷剂经压縮机l压縮后,由电磁四通 阀7导向室外换热器2进行冷凝换热,然后经过单向阀dll,再由电磁四通阀8导向制冷毛细管 13、单向阀b10,然后并联分成两路, 一路直接进入室内前换热器3,另一路经过单向阀a12 进入室内后换热器4进行蒸发换热,然后室内后换热器4出来的制冷剂通过电磁四通阀8导向 单向阀c9并和通过室内前换热器3出来的制冷剂一起进入电磁四通阀7,最后由电磁四通阀7 回到压縮机l完成一个制冷循环,从而实现制冷功能。制热时,系统内的制冷剂流向如虚线箭头所示。制冷剂经压縮机l压縮后,由电磁四通阀7导向室内前换热器3进行冷凝换热,然后经过单向阀al2进入室内后换热器4继续进行冷凝 换热,换热后的制冷剂再经过电磁四通阀8、制热毛细管15进入室外换热器2进行蒸发换热, 最后由电磁四通阀7回到压縮机l完成一个制热循环,从而实现制热功能。恒温除湿时,系统内的制冷剂流向如带后框的虚线箭头所示。制冷剂经压縮机l压縮后 ,由电磁四通阀7导向室外换热器2进行冷凝换热,然后由电磁四通阀8导向进入室内后换热 器4继续进行冷凝换热,再经过除湿毛细管14进入室内前换热器3进行蒸发换热,最后制冷剂 从室内前换热器3出来后通过电磁四通阀7导向压縮机1完成一个恒温除湿循环,过程中通过 调节室外风机5的转速调节室外侧冷凝换热量,保证室内进出风温差很小从而实现恒温除湿 功能,在这个过程中,由室内风机6强制通过室内前换热器3的室内空气首先进行降温除湿, 再通过室内后换热器4可以升高温度。通过系统匹配和控制室外风机5的转速可以很容易使室 内前换热器3和室内后换热器4的冷热负荷完全中和,从而实现恒温除湿功能。权利要求1.恒温除湿分体式热泵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室内机,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通过两条连接管相连组成闭式循环回路,其特征是在所述室内机中,室内前换热器(3)、室内后换热器(4)通过电磁四通阀(8)与连接管连通。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恒温除湿分体式热泵空调器,其特征是在所 述室内机中,单向阀a (12)和除湿毛细管(14)并联后分别与室内前换热器(3)和室内后 换热器(4)的一端连接,所述单向阀a (12)和除湿毛细管(14)的一个公共端与单向阀b (10)的一端连接,单向阀b (10)的另一端与制冷毛细管(13)的一端连接,制冷毛细管 (13)的另一端和电磁四通阀(8)连接,电磁四通阀(8)的一端和室外机连接;室内前换 热器(3)的另一端通过单向阀c (9)与电磁四通阀(8)连接,同时通过连接管与室外机连 接,室内后换热器(4)的另一端通过电磁四通阀(8)与室外机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恒温除湿分体式热泵空调器,特别涉及简化室内机的管路连接结构改进。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成本、安全可靠的恒温除湿分体式热泵空调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室外机、室内机,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通过两条连接管相连组成闭式循环回路,其特征是在所述室内机中,室内前换热器(3)、室内后换热器(4)通过电磁四通阀(8)与连接管连通。本技术用于空调领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了成本,安全可靠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恒温除湿分体式热泵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室内机,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通过两条连接管相连组成闭式循环回路,其特征是:在所述室内机中,室内前换热器(3)、室内后换热器(4)通过电磁四通阀(8)与连接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杨涛叶青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