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的输出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9710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源的输出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机体,所述控制机体底部表面和顶部表面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接线柱,所述接线柱的正表面贯穿开设有接线孔,所述控制机体正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定位螺孔,所述控制机体正表面的底部安装有推动闸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护盖、活动槽、通孔、滑槽、限位槽、活动板、限位块、通槽、盖板、滑块和定位螺孔的配合使用,可对输出控制装置的接线处进行遮盖,这样输出控制装置的使用更加安全,解决了输出控制装置在使用时,因不能对接线处进行遮盖,使得接线处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容易造成操作人员触电,从而导致输出控制装置出现使用不安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输出控制装置的实用性。

Output control device of power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的输出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具体为电源的输出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为了对电力进行合理使用,电源输出控制装置得到了广泛使用,现有的输出控制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对接线处进行遮盖,使得接线处暴露在外,容易造成操作人员触电,从而导致输出控制装置出现使用不安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输出控制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源的输出控制装置,具备对接线处进行遮盖的优点,解决了输出控制装置出现使用不安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源的输出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机体,所述控制机体底部表面和顶部表面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接线柱,所述接线柱的正表面贯穿开设有接线孔,所述控制机体正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定位螺孔,所述控制机体正表面的底部安装有推动闸板,所述控制机体正表面的两侧均竖向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控制机体两侧表面的前侧均竖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腔的内侧连通有限位槽,所述控制机体的表面套设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内腔两侧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侧贯穿滑槽并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防护盖背表面的两侧均竖向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后侧延伸至活动槽的内腔,所述防护盖正表面的中心处贯穿开设有与定位螺孔配合使用的通孔,所述防护盖内腔的顶部纵向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顶部表面的后侧贯穿开设有与接线柱配合使用的通槽。优选的,所述控制机体两侧表面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滑槽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定位板,所述安装定位板的正表面贯穿开设有定位孔。优选的,所述防护盖内腔两侧的表面与控制机体两侧的表面均为滑动接触,所述滑块的表面与滑槽的内腔为滑动接触,所述限位块的表面与限位槽的内腔为滑动接触。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表面与活动槽的内腔为滑动接触,所述活动槽、滑槽和限位槽内腔的顶部均贯穿控制机体。优选的,所述防护盖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拉块,所述防护盖正表面顶部的中心处开设有扣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护盖、活动槽、通孔、滑槽、限位槽、活动板、限位块、通槽、盖板、滑块和定位螺孔的配合使用,可对输出控制装置的接线处进行遮盖,这样输出控制装置的使用更加安全,解决了输出控制装置在使用时,因不能对接线处进行遮盖,使得接线处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容易造成操作人员触电,从而导致输出控制装置出现使用不安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输出控制装置的实用性,值得推广。2、本技术通过通孔和定位螺孔的配合,方便控制机体与防护盖进行定位连接,通过安装定位板和定位孔的配合,方便控制机体的定位,通过扣槽,方便防护盖向上拉动,通过通槽,方便输电线的漏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控制机体结构侧视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防护盖结构仰视图。图中:1防护盖、2推动闸板、3活动槽、4接线柱、5接线孔、6控制机体、7安装定位板、8扣槽、9通孔、10滑槽、11限位槽、12活动板、13限位块、14通槽、15盖板、16滑块、17定位螺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电源的输出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机体6,控制机体6两侧表面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滑槽10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定位板7,安装定位板7的正表面贯穿开设有定位孔,通过安装定位板7和定位孔的配合,方便控制机体6的定位,控制机体6底部表面和顶部表面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接线柱4,接线柱4的正表面贯穿开设有接线孔5,控制机体6正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定位螺孔17,控制机体6正表面的底部安装有推动闸板2,控制机体6正表面的两侧均竖向开设有活动槽3;控制机体6两侧表面的前侧均竖向开设有滑槽10,滑槽10内腔的内侧连通有限位槽11,控制机体6的表面套设有防护盖1,防护盖1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拉块,防护盖1正表面顶部的中心处开设有扣槽8,通过扣槽8,方便防护盖1向上拉动,防护盖1内腔两侧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6,滑块16的内侧贯穿滑槽10并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3,防护盖1内腔两侧的表面与控制机体6两侧的表面均为滑动接触,滑块16的表面与滑槽10的内腔为滑动接触,限位块13的表面与限位槽11的内腔为滑动接触,防护盖1背表面的两侧均竖向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2,活动板12的后侧延伸至活动槽3的内腔,活动板12的表面与活动槽3的内腔为滑动接触,活动槽3、滑槽10和限位槽11内腔的顶部均贯穿控制机体6,防护盖1正表面的中心处贯穿开设有与定位螺孔17配合使用的通孔9,通过通孔9和定位螺孔17的配合,方便控制机体6与防护盖1进行定位连接,防护盖1内腔的顶部纵向固定连接有盖板15,盖板15顶部表面的后侧贯穿开设有与接线柱4配合使用的通槽14,通过通槽14,方便输电线的漏出,通过设置防护盖1、活动槽3、通孔9、滑槽10、限位槽11、活动板12、限位块13、通槽14、盖板15、滑块16和定位螺孔17的配合使用,可对输出控制装置的接线处进行遮盖,这样输出控制装置的使用更加安全,解决了输出控制装置在使用时,因不能对接线处进行遮盖,使得接线处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容易造成操作人员触电,从而导致输出控制装置出现使用不安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输出控制装置的实用性,值得推广。使用时,当接线处需要遮盖时,防护盖1放置与控制机体5的顶部,使活动板12放置于活动槽3的内腔、滑块16位于滑槽10的内腔、限位块13位于限位槽11的内腔,向下拉动防护盖1,使通孔9和定位螺孔17在同一条直线上,利用螺栓进行定位。本申请文件中使用到各类部件均为标准件,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和焊接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综上所述:该电源的输出控制装置,通过设置防护盖1、活动槽3、通孔9、滑槽10、限位槽11、活动板12、限位块13、通槽14、盖板15、滑块16和定位螺孔17的配合使用,解决了输出控制装置出现使用不安全的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源的输出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机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体(6)底部表面和顶部表面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接线柱(4),所述接线柱(4)的正表面贯穿开设有接线孔(5),所述控制机体(6)正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定位螺孔(17),所述控制机体(6)正表面的底部安装有推动闸板(2),所述控制机体(6)正表面的两侧均竖向开设有活动槽(3);/n所述控制机体(6)两侧表面的前侧均竖向开设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内腔的内侧连通有限位槽(11),所述控制机体(6)的表面套设有防护盖(1),所述防护盖(1)内腔两侧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6),所述滑块(16)的内侧贯穿滑槽(10)并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3),所述防护盖(1)背表面的两侧均竖向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2),所述活动板(12)的后侧延伸至活动槽(3)的内腔,所述防护盖(1)正表面的中心处贯穿开设有与定位螺孔(17)配合使用的通孔(9),所述防护盖(1)内腔的顶部纵向固定连接有盖板(15),所述盖板(15)顶部表面的后侧贯穿开设有与接线柱(4)配合使用的通槽(14)。/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源的输出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机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体(6)底部表面和顶部表面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接线柱(4),所述接线柱(4)的正表面贯穿开设有接线孔(5),所述控制机体(6)正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定位螺孔(17),所述控制机体(6)正表面的底部安装有推动闸板(2),所述控制机体(6)正表面的两侧均竖向开设有活动槽(3);
所述控制机体(6)两侧表面的前侧均竖向开设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内腔的内侧连通有限位槽(11),所述控制机体(6)的表面套设有防护盖(1),所述防护盖(1)内腔两侧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6),所述滑块(16)的内侧贯穿滑槽(10)并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3),所述防护盖(1)背表面的两侧均竖向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2),所述活动板(12)的后侧延伸至活动槽(3)的内腔,所述防护盖(1)正表面的中心处贯穿开设有与定位螺孔(17)配合使用的通孔(9),所述防护盖(1)内腔的顶部纵向固定连接有盖板(15),所述盖板(15)顶部表面的后侧贯穿开设有与接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先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亚美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